更新时间:2010-01-19

老头:跟着《老头》去散步

一群退了休的老头,每天早上出来,聚在路边的大墙底下晒太阳,聊天。中午回家吃饭,下午接着出来,到五点多钟回家,吃饭,睡觉。

这就是生活,在灰色的街道旁生活着这样一群可称之为夕阳的老头,日子只有重复和平静组成,他们同样是北京的一面,只是人们在展示一个城市的变化时,往往忽略了他们最平淡无奇的部分。

老实说,对这部长度近两个小时的记录片我本来没有期待。“北京”、“老头”、“闲聊”这些词已经让我有了类似尘土扑面的感觉。提到美,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奇谲瑰丽的风光,年少轻狂的青年,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是这一切在《老头》里面根本找不到。所以当我用并无期待的眼光去看这部记录片,然后又深有感触的时候,充溢全身的是“佩服”。

我并不能够运用什么理论来很整体的分析《老头》,也许部分的受了那种印象式的批评的影响,喜欢发表随想般的言论,就像宗白华说的散步。他说:“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性趣的燕石。”那么我想我也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老头》。



一、关于城市

所有的故事发生都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很多时候,背景就代表了某种姿态,某种意味。这是一群生活在城市里的老头。城市在当代被赋予了一层文化的含义,现代化正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完成的,因此在反映现当代社会的艺术作品中,城市往往作为一个表现元素参加。例如,同样是表现一群老头,北京的老头,上海的老头,广州的老头,成都的老头,武汉的老头,用不同的限定词,已经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先期构想了。

据导演阐述,这部记录片的拍摄过程是两年,两年里春夏秋冬的更替,从片子里人物的衣着可以看出来,也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观察。但这里的环境,无论是什么季节,都给人一种灰白暗淡的视觉感受。开篇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画面。灰扑扑的路面,坠落着几片干枯的叶子,对面是暗白的楼房的墙壁,前面也有绿树,但绿的暗淡,修自行车的人发出单调的丁丁咚咚的声音。而老头们,三三两两的坐在楼房前,闲谈。偶尔有破旧的车闪过。

于是立刻感受到北京的味道。作为一个外乡人,我们和北京之间总是有一种疏离感,我们总是在城市的边缘寻找,但也许正是这种间隔,让我们可以领会的更客观一点,因为不必把自己放进作为考察对象的城市里去研究。宗白华说“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最初的发现是繁华,是霓红灯光,是匆匆做过的人群,而后发现公园里悠闲的老者,一起清唱革命歌曲的矍铄老者,以为找到北京。其实北京远远不止于此。艺术家就是用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捕捉的眼睛,把一座城隐藏的,不为外人所知的,而又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突显出来。

这个城市的色彩,风景,以及形形色色的人,都的为它独有的一地风情,于它的符号,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东西。



二、关于生命

其实,城市只是《老头》侧击到的一面,这个环境里的退休的普通老头才是行动的主体。而老人们,给人最经常的联想就是关于生命的思考,甚至,关于死亡。

这些老头,已经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每天就是出门,聊天,回家,吃饭,睡觉,似乎生命是用来挥霍的,前面已经没有什么可追求的,只要等待,等待……

生命的最后时光应该怎样度过?会不会有种被遗忘的苍凉?会不会有对那永恒的黑暗的恐惧?而回忆,将成为一种压力吗?衰老,是不是在精神上同样给一个人致命的打击?

从年轻人的角度遥看未知的将来,我想象那将会成为一个枯燥的,凄厉的,惊恐的归途。但是,人永远不能准确的预知未来,因为每一个条件的改变都会让判断变的复杂。以青年人的立场揣测老年人的心理,永远只能是猜测,或者有些道理,或者彻底失败。

《老头》没有一句解说,完全的让老头们自己讲述自己。于是,我们看到:

一个老头天天在家听老伴的唠叨。“你老这样,我们干脆离婚好了。”“你说的好,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谁还要呢?”

笑,这么大把年纪的人也会讨论这个话题?然而终于知道,我们的担心其实都是在担心自己,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站在高处看下面的人的生活,以为生活的情趣只属于青春。其实老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真的淡了,就不会有如此世俗的,或者说往往被视为年轻人专利的谈话内容。

另一个老头,在一场夏天的暴雨中,摔了两交,住了几天院,出来,逢人就说:“一个医生也没见着,一天两千块,住院四天,就花了一万二。”又一天,对另外的人说:“住院四天,一个医生没见着,就花了两万四,一天六千呐。”

再笑,糊涂的老人。然后是悲哀。不管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老了就是老了。有子女,生病了有人照顾,但是当我们见他佝偻着背,腿脚蹒跚的推着小车,糊里糊涂的走过空荡荡的道路,还是会为他悲哀。以及自己家里的老人,以及今后的自己。所以感受到平淡的画面内部散发的力量,像强烈的要求诉说什么。

这就是美,因为“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我们观看,联想,体会,思考,因为我们和他们其实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可以让他们的状态映射到我们的头脑,提前受到“死亡”这个话题的冲击。

三、关于丑

尽管很喜欢看这个片子,但我不能违心的说它的画面很美或者构图很好色彩不错之类的话。那应该是属于《苏园六记》、《藏北人家》、《西藏的诱惑》等第等等。在这里,天地之间是灰蒙蒙的,人的行动是缓慢的,语言是通俗甚至于肮脏的,相貌是衰老甚至于丑陋的:一切和美搭不上边。

那个唠叨个没完的老太太,一说话就露出一口不整齐的黑牙。片子进行了一半的时候,她得了中风,正是说要离婚的老头焦急的打电话找子女,也正是老头小心翼翼的扶行动不便的她上厕所。而老太太,一向面无表情的老太太,伤心的坐在老头边哭,说她拖累了老头。

那个坐在路边的老头,看到另一个人要来搬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坐的沙发,立刻用粗俗肮脏的话咒骂着,几乎要让看的人担心他气愤至极,缓不过气来。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不一样,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对记录片的期待也不一样。对美的追求,总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求真”,然后“求美”。我们可以接受这些情节和细节,因为体验告诉我们,这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几乎不曾经过加工的,自然的可爱的生活。因为如此,相反的,如果我们在片中看不到这些“丑”,我们会认为片子很假,很丑。很多东西本无所谓对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表现老人不适合光鲜的衣着,奕奕有神的神情,正像表现历史的片子里不适合有太多的现代感的东西。



四、关于作品本身

按照一般的规律,也许应该把这个段落提到最开始写。但其实上面的几点想法都是在观看的过程中立刻产生的。而对作品本身的想法,则是在完整的看完后才有的,所以想放到最后来写。

一部没有任何解说的记录片,长度却有近两个小时。当我听导演阐述,知道她总共有170个小时的素材,迅速折合成我们平时拍作业用的DV带170盘时,才可以部分的解释为什么她能够做到没有任何解说。我一直认为,记录片应该是门减法艺术,在有组织的前提下,进行无定式的选取,而且是十分充分的涉及,才能从生活的原生态中精选出极其少的一部分来,再把这一部分组织成有情节有冲突的一个个区域。如果不是这样,创作者不能一直拍到一个老头的死亡——片中最高潮的部分。

而且,火花的捕捉也是没法安排的。例如,一个老头看见同伴来了,像孩子一般的不停的鼓掌,说欢迎欢迎,然后两个人的手紧握在一起。在大段大段的谈话中,细节就是一个一个的兴奋点,把谈话分成并不令人厌烦的小段落,这可以说是它的结构功能。

老头(1999)

又名:Old men

上映日期:2000-10-20片长:94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杨荔钠 / 

老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