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终于看了《春潮》,关于原生家庭里三代同堂之间的爱和恨。小时候以为妈妈总是无条件爱自己的孩子的,长大一点之后会知道爱是爱的,但爱可能是有差别的,也不全然是无条件的,除了爱,也可能还夹杂着很多其他复杂情绪。

电影里的姥姥纪明岚、郝蕾饰演的女儿和孙女郭婉婷之间的感情纠缠着很多的爱、恨、控制和矛盾的感情。

在郝蕾大段的自白里,她的妈妈总是用最肮脏、恶毒的话语来咒骂她,希望她遭到报应,贫穷、孤独、过不体面的生活。矛盾的是,她又希望郝蕾找一个好男人嫁了,过她认为的体面稳定的生活。而郝蕾就不,她明明勇敢刚烈,但就要让自己贫穷、孤独、过不体面的生活,让她的母亲感到挫败。

郝蕾的妈妈不仅试图控制郝蕾的人生,还通过争夺对郝蕾女儿的控制权来控制她,抢夺了她作为母亲的权利,把她的女儿从她怀里抢走,照顾她,陪伴她,去开她的家长会。她告诉孙女最恶毒的“真相”,别人都不可信,只有姥姥爱你,你妈妈在怀你三个月的时候还想把你打掉,她想要杀死你。她把存折拿出来,说我用你的名字存了一笔钱,以后如果我突然走了,你也不至于没有学费上大学,然后泪眼涟涟地抱紧同样泪眼涟涟的孙女。

但是她可能转头就发飙,对郝蕾和孙女骂骂咧咧,你们吃我的喝我的,还希望我笑着服侍你们吗,我做了你们郭家一辈子奴才,我这么老了还要看你的脸色吗?而等郝蕾真的带着女儿关上门离家的时候,姥姥是非常愤怒的,一种对于自己失去了控制而感到的巨大愤怒,大吼着,你们走啊,走了就不要回来了!

看到简里里在看过《春潮》后写过一个故事,关于她妈妈和姥姥通过控制她的体重来抢夺控制权,大意是她妈妈出差的时候会把她寄养在姥姥家,姥姥会用力让她吃,她增长的体重便是姥姥的战利品,可以得意洋洋向她妈妈宣告,这段时间孩子长胖了多少,把孩子照顾得多好。而妈妈会告诉她,别听你姥姥的,女孩子不要吃太多。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是关于体重,但恰恰相反。

我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生活,而是在婶子家住了几年。后来回到父母身边,听说我妈和奶奶都觉得我肚子太大吃太多了,便不再让我抱着比脸还大的碗干饭,一段时间过去我瘦下来了胃口也变小了。婶子总是心疼地说,我越长大越苗条,胃也越来越小,不像小时候那么爱吃了。我每每回去,婶子总要额外给我炖鸡汤喝,我妈知道了也总是醋意满满。

小时候刚从婶子家回到父母身边,我很不习惯,总是哭,听到婶子的声音更是哭得撕心裂肺。我妈很气恼,叫婶子不要经常来了,不然养不好我。我回忆起来,其实她们本质在意的并不是我的体重,而是她们像拔河一样互相拉扯的对我的控制。

看完《春潮》后听了一期播客节目,叫《推开中国家庭的门,里面都坐着一个相似的姥姥或妈妈》,是简里里和这部电影的导演和制片人的对谈,她们提到电影给观众带来的共鸣和电影里母女关系在中国的普遍性。你会发现,电影里“恶毒”的姥姥说的话很熟悉。

你的妈妈对你的生活事无巨细的关心,但你也许也听过妈妈说,你吃我的住我的,再这样就给我滚出去。临近三十还没结婚,你犯了个很小的在你妈看来是个错误的错误的时候,可能会从你妈妈嘴里听到“你这样的人,怪不得嫁不出去”这样恶毒的话。你穿了一件很少女的衣服,可能会收获你妈妈阴阳怪气的一句“请问你贵庚了,还装嫩,去照照镜子吧”。这些“恶毒”的话语里透露的是,你没有过上妈妈希望你过的生活,她对失控的恼怒。

和朋友聊天,发现我们都有着惊人相似的反叛心理,当妈妈非常渴望我们做什么,我们便会不假思索拒绝,哪怕这是一件我们本身希望去做的事情,也会因为妈妈的极度渴望而丧失了兴致。朋友说,她感觉她妈妈想控制她,走上她想让女儿走的路。我才发现,原来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感受。

郝蕾她妈妈偷偷把她藏在箱子里所有关于她爸的东西都烧了。郝蕾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是完美的,而她母亲经常挂在嘴里的是他是流氓、混蛋。郝蕾说,她第一次来例假,去找母亲,她只是冷冷说了一句,怎么来这个了。是父亲教她怎么叠卫生纸,烧热水给她泡脚。

普遍的母女控制关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我一度困惑。我想,大概跟母亲本身能控制的东西并不多有很大关系。

电影里,郝蕾有个不太幸福的童年,父母总是争吵,而她总是半夜被母亲叫醒,被拉去父亲的单位检举父亲,举报他流氓、性侵。母亲对郝蕾的父亲恨之入骨,在女儿、孙女、同事甚至陌生人面前痛骂她父亲,父亲背叛了她,郭家背叛了她,而她把那股恨和屈辱延伸到自己的女儿身上,用四十年来伤害和控制自己的女儿。

纪明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同事、同学和邻里都尊敬她顺从她,她的生活看上去井井有条。但她有个出轨的丈夫和不听从的女儿,她竭力隐藏自己生活里的千疮百孔,她渴望把他们也纳入麾下,像其他人一样顺从。

而生活里,很多母亲无法在社会大环境里得到个人实现,她们只好紧紧抓住家里的一草一木,一碗一勺,对细枝末节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家里的小东西都收纳在哪里,厨房的油盐放多少,哪个砧板切肉哪个砧板切菜,甚至是用哪块抹布洗碗,她们都牢牢控制着。她们控制不了社会,控制不了丈夫,也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她们便寄希望于控制自己的女儿,让她走自己希望她走的路,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嫁一个稳定体面的男人,过稳定体面的人生。

再追溯,你会发现,妈妈也有一个这样的妈妈。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看了《春潮》后,对母女关系越来越感兴趣,然后碰到了《我本不该成为母亲》。书里有四代女性,每个母亲都带着创伤,还没准备好就生下了女儿。后悔生下“我”、因为“我”而丧失了诗歌梦想的母亲,而这位母亲也有一位对自己女儿视而不见的母亲,渴望又害怕母亲的“我”,想触摸女儿又对她充满厌恶和恐惧的“我”,因为女儿出生而长久无法写作的“我”,以及渴望得到“我”的关注又极度疏远“我”的邪恶的女儿。

书里的“我”的母亲总是与父亲恶言相对地争吵,对女儿视而不见,“我”总是好奇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是个怎样的人。后来,她知道了母亲的母亲也是这样对自己的女儿视而不见,“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我逐渐开始明白,我们最终结出的果,都来自前人种下的因。我们就这样代代生长,而我就是来自母亲的花园。”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人们总这样形容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我总信誓旦旦说,我不希望成为我母亲,但有些瞬间,会猛然发现,诶我这个行为跟自己的妈妈好像。像是逃不掉的宿命。

书里的“我”在为数不多跟母亲比较平和亲密的时候,她问母亲:

“我长大后,会长得像你吗?”
“我不知道。但愿不像。”
“有朝一日,我也想要当妈妈。”
“听着,你不必非得那样,你不必非得成为母亲。”
……
“我不想你重走我的路,但我不知道怎么把你教育成一个和我不同的人。”

当我发现我只会把青椒切成我母亲平时切的形状时,我不禁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没法成为和我母亲不同的人。

想起Affair里,每个女性都在努力成为和自己母亲不一样的人,不想重蹈她们的覆辙。Alison有个常年不在身边、甚至联系不到的母亲,她暗暗下决心要过上安稳的人生,要给孩子充足的爱和陪伴。但她先是失去了儿子,几年后有了女儿,也不得不因为自己精神不稳定而抛下女儿,去医院疗养很长一段时间。她出院后竭尽全力夺回了女儿的抚养权,却因为遇人不淑被杀害,永久地不能再陪伴女儿。

美剧Affair剧照

Alison的女儿Joanie,承继了母亲的创伤,因为太害怕失去,没法拥抱自己的孩子,只有不在身边的时候才能爱她们。激烈的矛盾情绪让她无法过稳定的生活,要不断走出去,离孩子更远一些。她出去走了一圈,探寻了更多她母亲生前的故事。Noah告诉她,如果创伤和痛苦可以世代相传,那么爱也可以。她的母亲Alison很爱她,她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变,但改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有时候我们只能开始旅程,由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结束旅程。后来,Joanie才得以平和地回家,去释放爱,去真正地拥抱自己的孩子。

导演在电视剧里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代际创伤。后来,在阅读中我发现,原来是真的存在代际创伤的理论的,但正如Noah所言,这并不是不可愈合的,只是愈合的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想起Witney在原谅了她父亲Noah那晚,他爸爸说很抱歉让她有个不快乐的童年,她微笑着说,我的下一代的童年会好一些,再下一代又会更好一些,慢慢的,孩子就会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春潮》的海报上有一句标语叫“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世界的关系”,也有人说,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了你和女儿的关系。从前我觉得人们夸大了母亲对人的影响,认为不过是为自己的缺陷找的借口。后来,我才意识到,我们在生命最初便与母亲建立的隐秘联结是这样深入而又不可逃避,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与这一部分联结进行对抗。听作家辽京在一期播客里谈到,我们拼命去反对不喜欢母亲的某一点,但仍然没有跳出母亲的框架,直到有一天成为另一个人的框架。

但我相信,这不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渴望并且也会在对抗中比母亲更往前走一步。


最开始因为《你好,李焕英》,想写写母女关系。对于纯粹歌颂母爱的电影没有兴趣,但李焕英是个开心的妈妈,所以看完感觉还不错。当时看哭的是,贾小玲跟她年轻时候的妈妈一起喝酒,她妈妈说,希望自己的女儿健康快乐就好。很朴实的一句话,许多人都说,但其实大多数人都并没有做到。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不乏母亲的形象,艺术家龙荻小姐说,关于母亲的电影,最喜欢《二十世纪女人》。我也很喜欢里面迷人的单身妈妈,以及她和儿子的相处方式。以前还写过一篇文

最后,贴一首纪伯伦的诗:-


春潮(2019)

又名:Spring Tide

上映日期:2020-05-17(中国大陆网络) / 2019-06-18(上海电影节)片长:124分钟

主演:郝蕾 金燕玲 曲隽希 李文波 张紫淇 韩佳娟 赵阳 李至强 黄尚禾 杨均柏 吕冬梅 王亚楠 闫肃 

导演:杨荔钠 / 编剧:杨荔钠 Lina Yang

春潮的影评

Tanyia
Tanyia • 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