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25

拯救大兵瑞恩:拯救大兵瑞恩

编剧||拉片《拯救大兵瑞恩》成片与剧本的优劣比对
2019-07-05 22:41
一位编剧前辈曾说:拉片不是让你欣赏花的美丽,而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洞察根、茎、叶的结构,分析生根、发芽、盛开的过程。把这篇功课做完,感觉自己也像一株野蛮生长的植物,又猛地窜了那么一小截。



序幕00:01~ 00:42长度41秒——国旗飘扬黑屏浮现字幕,呈现演职员表。随后美国国旗迎光飘飞。
1. 00:43~ 3分47秒 长度3分14秒——墓地一位便装老人走在路上,身后跟着他的妻儿老小。看得出家人都很关心他,大儿子还给他的背影拍照。老人走进墓地,一排排白色十字架墓碑上刻着名字和日期。老人走到一处墓碑跪倒,动容抽泣。家人赶紧围上来抚慰他。
【对比细节1】电影初稿剧本中没有开篇这部分。
2. 3分48秒~5分35秒长度1分45秒——登陆艇、士兵奥巴马海滩,钢铁刺马间浮现字幕:1944年6月6日。
登陆艇满载美军士兵冲向海滩。带头的士官长大声重复登陆注意事项,士兵们非常紧张,有人呕吐、有人祷告。
3. 5分36秒~8分36秒 长度3分——血染海岸登陆艇一开门就迎来猛烈德军炮火,工事里的机枪居高临下扫射,很多士兵还没跳下登陆艇就被打死,伤亡惨重。米勒指挥士兵从登陆艇左右侧翻下海,他拉着一个士兵从过顶的海水和被打死中勉力登上海滩,那个大兵刚说声谢谢就被打死。
【对比细节2】: 剧本里还写道米勒若无其事叼着雪茄安慰惊恐的新兵。电影中并没有,貌似与人设不符。但他的手拿水壶饮水时,因恐惧而剧烈颤抖这一点剧本和电影都有特意表现。
4. 8分37秒~9分43长度1分6秒——无声的恐怖
米勒陷入无声的恍惚(耳鸣),寂静中,他看到背着火焰喷射器的战友被炸成火灾,看到有个大兵被打断了手臂还低头找到肘以下的残肢,好像是要找到军医给他接上。还看到整艘登陆艇被炸起火,一个个火人冲下来到海水里灭火。他从染红的海水的捞出钢盔扣在脑袋上,看到他的手下对他大喊,声音由小而大,回复正常。
【细节对比3】剧本没有陷入无声的耳鸣这一段。导演这样处理,更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身心的冲击。
【细节对比4】同时剧本中整艘登陆艇被在海水中被炮火和水雷炸掉,汽油飘在水面上的段落,被改为登陆后被炸,士兵变火人。
5. 9分44秒~13分04秒 长度3分20秒——死亡冲锋米勒上尉被手下士兵和亨利中士请示命令的大声呼喊唤醒,他马上指挥兄弟们攻上滩头。他自己也一路冲锋,带领被打乱编制的各单位士兵往上冲——他告诉大家呆着不动必死无疑。残肢断臂、破腹流肠和鬼哭狼嚎成了他冲锋的背景。
【细节对比5】他拖着一个重伤的大兵往前冲军医。手里一轻,他回头一看,伤兵只剩下了残破的上半身。表现战斗之惨烈、血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剧本中无此细节。6. 13分05秒~14分11秒长度1分06秒——一片混乱
米勒冲上海滩,发现登陆部队建制全被打乱,队伍无人指挥,坦克没有冲上滩涂,一片混乱中他要步话机兵向上级汇报,却发现步话机兵已被打死,步话机也被打坏。
【细节6】:旁边两个小兵居然于枪林弹雨中、在很浅的沙堆后挖起了更浅的散兵坑。战争高压之下,人真是有无限可能。
7. 14分2秒~17分36秒 长度3分34 秒——组织反击
米勒召集自己的部下,包括得力助手士官长麦克、军医韦德,并令大家收集武器弹药。他调来爆破筒,亲手传递上去,对铁丝网、地雷等障碍实施了爆破。爆破后士官长开始号召大家反攻。
【对比细节7】登陆到反击这一大段在剧本中几乎是一笔带过,导演在电影中把它抻长了,而且加了无数血肉模糊、残肢断臂、开肠破肚的细节特写。如果是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他无疑是做到了,而且做得过了,很多镜头有重复之嫌。有必要吗?一再开肠破肚,反复地血肉模糊。以至于后来再看到类似的血腥镜头都有点麻木了。



8. 17分37秒~21分54秒 长度4分35秒——打开突破口
米勒指挥手下对碉堡发起突击,一批六个往上冲,都牺牲了后,他命狙击手突进弹坑,成功狙杀了碉堡守敌。
【细节】米勒用刺刀、口香糖沾粘小镜子躲避子弹同时观察敌情,再次给主角加了老兵光环。带头冲锋,勇也;造镜观察,智也。智勇双全的光环加稳了。
【细节】有个大兵还跟米勒嚷嚷,他们根本不给我们战斗的机会,这不公平,德国佬是在屠杀我们!——幼稚,战争那有公平可讲.
【对比细节8】剧本中很明确的写了三批六人一组的敢死队沿着死亡小径向敌人碉堡冲击,先后牺牲。也有写到狙击手,但狙击手只是干掉了几个敌人,后来还是靠米勒挺身而出,故意吸引敌人的机关枪,两个敢死队成员才幸存下啦,并向碉堡甩出了致命的手榴弹,攻克这个小天险。
导演在电影中对三批敢死队的牺牲似乎没有很明确的表现,糊里糊涂的两拨人(每拨六个)就过去了,也没有他们惨烈牺牲的画面。最后还让狙击手拿下了碉堡。
这个安排值得商榷,前面那种“无意识”的牺牲被反复强调,冲击碉堡的“有意牺牲”却被匆匆放过。包括第三波敢死队里面还有个嫉世愤俗的说话尖刻的纽约佬莱宾,冲锋面前还死性不改的跟米勒逗贫:“能把我调离吗?”米勒回答:“OK,到山头上找我办手续。”
还有米勒挺身而出吸引敌方机关枪的火力的细节,在剧本中是为了保护马上要被机关枪扫死的两名战友,影片中是为吸引敌人注意让狙击手冲上去。前者,米勒和战友距离较远,这样很合理;而让狙击手趁势跃出,其实很有问题,子弹稍偏一米就打到正好跃出的狙击手了。导演这个改动让英勇险些成了愚莽——连斯导这样的巨导,也有把剧本改差的时候啊!!!
而且有意的英勇与牺牲,不是更可以体现战争的残酷吗?!难道是斯导不想可以表现形式感太强的英雄主义?应该也不是啊,后面米勒手枪单挑坦克也很形式感啊。可惜这些出彩的细节让导演给删改了。
突出狙击手倒是可以理解,那个小伙子是戏份不少且较为出彩的角色,一开始让他“救猫咪”没毛病。
【对比细节9】中间还反复穿插活体开刀、血流成河、随军牧师祷告等镜头,说实话也有点多余、重复、拖节奏的嫌疑。反而是剧本在血腥镜头方面更节制、高效。
【对比细节10】剧本没写到的,而影片呈现了随军牧师、一个佛教徒士兵和狙击手连续做着不同的宗教祷告,这一连串祷告,让战场多了一份宗教的空灵,让观众对角色产生了一份带有慰藉意味的共鸣。这的确是导演高于编剧的境界——导演赢一分。
9. 21分54秒~26分45秒 长度4分51秒——登陆成功米勒率队攻进德军阵地,射杀无心恋战的德军,命火焰喷射器兵烧毁碉堡,最终占领阵地。
彩蛋1:当年他的小龙套,今天已经速8了。
【细节】十个人乱枪把一个被狙击手打下来的机关枪手打成筛子、被火焰喷着的德军从碉堡里翻出,下面的美军嚷嚷着:别开枪——让他们多吃点苦头。明明已经投降的德军被美军笑着射杀,战壕里逃窜的德军被排枪射杀。也难怪,这些德军让他们血染诺曼底,让他们的无数战友兄弟惨死伤残。换了我也照杀不误。所以米勒也没有制止或斥责满腔复仇怒火的大兵......且慢,难不成这才是导演过度渲染血腥的深意?——因为损失惨重,所以疯狂报复,战争带给双方都是恐怖创伤?这倒是悲天悯人的大胸怀了。
【细节】士官长麦克抓起奥马哈海滩的沙土放进小铝罐,置入囊中。囊里还有七八个小铝罐,每个盖上写着法国、非洲、意大利等地.....久经沙场的老兵,想把南征北战的纪念带回家。
以及战斗结束后,米勒拿水壶的手再次颤抖(重复出现)、包括犹太士兵接过希特勒小刀后的欲哭无泪,都是一种人性情感上的“救猫咪”。会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多一份同情和关注。
【对比细节11】从攻下碉堡到战斗结束这第九场场戏,剧本里并没有。导演加得好。
10. 26分45秒~27分50秒 长度3分——牺牲的RYEN
俯览镜头扫过海滩,横尸遍野,血水冲刷着一具具美军尸体(居然还有死鱼,若有一尾活鱼在海滩上、死尸旁垂死挣扎,岂不更好?),最后落在一个牺牲大兵印着RYEN名字背包上。
【对比细节12】这是剧本所无,导演所添的神来之笔。
11. 27分50秒~29分46秒 长度1分16秒——三份阵亡书
美国本土的某国防办公室,人们来去匆匆,弥漫着严肃而忙碌的战时气氛。伴随着阵亡通知书的旁白,众多职业女性正在用打字机录入一份份阵亡通知书。一个美女打字员后面的大妈打印了一份通知书后,好像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找出第二份、第三份来对照。对照后她赶紧拿着三份通知书走进一个年轻军官的办公室,一边让军官看,一边跟军官说了什么。年轻军官露出惊讶的神色,马上带她到了一个显然级别更高的中年秃顶军官的办公室。
12.29分46秒~30分46秒长度1分——瑞恩四兄弟
谢顶军官领着小年轻军官来到上校办公室,向他报告了瑞恩三兄弟阵亡,家属将同时受到三封阵亡通知,而老四空降在诺曼底生死不知的情况。
13. 30分47秒 ~32分30秒 长度1分43秒——噩耗到家如同风景画一般的广袤田园,在路尽头的房子里,一位中年家庭主妇正在做家务。她瞥见一辆汽车远远驰来,于是心神不宁的迎了出去。这是一辆印着五星的美国军方车辆。当母亲看到军官和神父从车上下来时,不由得瘫坐在地。
【细节】用静谧的大后方家庭环境,衬托前线的血与火,反差更大。
【对比细节13】剧本是母亲流泪,导演则让她瘫坐在地——导演赢了。



14. 32分31~35分31秒 长度3分17秒——决定救人老白叔带谢顶军官到国防部向马歇尔将军汇报,空降师长官表示,由于空降混乱错误,无法找到小四瑞恩,如派别动队去找他,要经过德军的固守区,全都得死。马歇尔对军官们念了一段林肯总统写给一个母亲的信——她的五个孩子都牺牲在南北战争中。念完之后下令把仅存的瑞恩救出来。
【对比细节14】:剧本里没有念信(后面是背出来的,显然马歇尔将军熟读此信)这一段,导演加的,应该体现美国的人道主义传统。但好像加分有限。
彩蛋三:能认出右边那位银发长官曾在另一部经典美剧扮演过角色,就算是美军影视题材入门级的观众了。
15. 35分32秒~37分53秒 长度2分21秒——新任务米勒到团部汇报战况,从团长那接到一个艰巨的新任务。
【对比细节15】剧本里米勒跟团长大放厥词,说根本不值得为救一个列兵,派进一只小队,而且还试图将这个倒霉差事推给别人(半开玩笑的)。看来在电影中的主角人设做了相当的调整——剧本里的米勒更像是个有传奇色彩的老兵油子,有点桀骜不羁,但关键时刻绝对抗事。电影里的米勒低调、朴实无华,却一点都不面,能让人十足信任。大概也跟阿甘的演员特质有关。很难想像汉克斯油腔滑调。
16 37分54秒~41分04秒 长度3分10秒——组织别动队米勒告诉搭档士官长麦克自己领了新任务,需要一些人手,又去找了个毫无战斗经验、笨手笨脚的翻译,翻译还特别强调要去的地方有很多德军。
【细节对比16】电影中删去了他们征调加文将军(好像是影射巴顿)吉普车的桥段。同时剧本中米勒的连队接到新任务时还处于接火状态。
三个小调整无关痛痒。
17. 41分04秒~45分40秒。长度4分34秒——交流别动队步行穿过原野,翻译想跟大家套近乎,却被老兵连呵斥带挖苦。大家开始抱怨为了要用八个人的命去救一个人,米勒回答得很机智,大家都很佩服他。
【细节对比17】:剧本米勒一行开吉普车行进到车被炸;团长、翻译和手下三次提及米勒获得国会荣誉勋章;大兵们因互聊身世,说到打赌看谁能问出米勒入伍前的神秘身世(给挪到下一段了);米勒还秀了一手特异功能般的侦测能力;期间还特别强调了手下士卒对米勒传奇色彩(不死身——屡屡用自己的生命吸引敌人火力却毫发无伤、不可思议的侦测能力、领导力)的膜拜。
18. 44分48秒~49分02秒 长度3分07秒——接头大雨不约而至,米勒率队与目标地区的美军接上头。在友军引领下前去找寻瑞恩。



19. 49分03秒~57分00秒 长度8分54秒——狙击战途遇一户废墟里的法国家人要将小女儿交给他们。光头大兵不听米勒命令擅自接过女孩,结果被狙击手打中。己方的狙击手成功实施反狙击。光头大兵蠢死,米勒看似无情的揪出他的狗牌。队伍再度开拔。
【对比细节18】把翻译官和大兵们打赌猜测米勒来历放到这段了。
【对比细节19】剧本没有法国老百姓交出小女孩,导致光头大兵牺牲这一段。己方狙击手听友军说对面有狙击手后,直接架枪干掉德军狙击手。显然安排雨中救小女孩,导致光头大兵被狙,引发一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狙击镜头更为精彩。
20. 57分01秒~59分34秒 长度5分33秒——突击检查友军带他们找到汉米尔上尉所在阵地。无意中碰塌一堵墙,墙后屋内竟是一屋子德军,两边持枪对峙高度紧张时,汉米尔上尉突然率人从己方所在二层出现,乱枪打死对面德军。
【对比细节20】剧本中无此桥段,导演加上了,更让米勒和汉米尔的见面更戏剧性,更能体现战争的无常,看着也很爽。
21. 59分35秒~1小时04分45秒 长度5分10秒——认错人了汉米尔上尉招来他所部的瑞恩,却发现他的兄弟还在上中学——找错人了。汉米尔上尉虽然很需要他们,却依然真诚告诉米勒找到瑞恩,带他回家。已经累坏的他们找到一处破教堂稍事休息。
【细节对比21】:剧本没有找错人这一段。导演加上后,更有好事多磨的意味。
22. 1小时4分46秒 ~1小时12分58秒 长度8分12秒——教堂
教堂里点着不少蜡烛,让此间有点宗教气息。疲惫的战士们纷纷找地休息。米勒和麦克聊起一个很搞笑的战士,又谈及了其它阵亡战士。米勒动情的说到,每牺牲一个战友,他都劝慰自己会因此救更多的人命。他手下已经由94个兄弟牺牲——他完全不是表面上那么无情,一个个都深记在心里。最后他感叹说希望瑞恩值得他们拯救,希望瑞恩以后能救更多的人,此行才值得。其它战友也谈起了自己的家人和过往的生活。
【细节对比22】 教堂一开始就是又在颤抖的手。剧本没有,颤抖的手被导演放大、重复成一个小小的痼疾。给主角一个习惯性的言行标签或缺陷。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有血有肉有缺陷的真实的人。
【细节对比23】电影中米勒甚至说:如果瑞恩不能救更多人,那么十个瑞恩也抵不掉一个牺牲的光头大兵——以命换命真是个无法计量的命题。导演把“人的生命是否平等?是否应该用八个人的生命去救一个人”这一道德问题给强化、明确了,连主角都质疑它。这是剧本中所没有达到的。
【细节对比24】剧本中在这里有麦克看到米勒行囊中有很多未拆的家信,两人就此聊了几句。影片中没有。
23. 1小时12分59秒 ~ 1小时22分35秒 长度4分37秒——误打误撞
他们抵达一处空降兵集结地,碰到一名好心的机师,此人收集了一口袋阵亡空降兵的狗牌,他们在路边一边嬉笑着一边翻找瑞恩的狗牌,吸引了众多空降兵的愤怒和不满的眼光,连米勒都没注意到,医护兵发现后赶紧制止。
米勒走到人群大声呼喊有人认识瑞恩么?还真碰上一个认识瑞恩的大兵,得到瑞恩在某处守桥的信息。
【细节】犹太人大兵拿着自己六芒星项链站在路边羞辱德军俘虏,告诉每一个经过俘虏他的犹太身份——剧本里没写,确是我每次回想此片都记忆犹新的一幕。
【细节】米勒拿指南针给队员分析地图时,手抖得更厉害了。而且大家都看到了。他脸色有些尴尬,收起指南针走人。
【细节对比24】剧本中有两次碰到大股德军,凭借米勒超人的敏锐嗅觉,他们无比惊险的与必死命运擦肩避过——电影都没拍。
这里是电影对剧本删改篇幅最大的部分。结果是削弱了剧本中米勒传奇色彩,他从母亲——一个超级牌手处学会洞察和伪装;以及米勒有九条命,所以老是以身试险,却总是毫发无伤,目前还剩三条命;以及他因队友连续损命后,他找地方独处生命能量的流失;剧本还用较大篇幅描写了两次与大股德军相遇的险情。
【细节对比25】导演增加的米勒在人群大声问,误打误撞的问到了瑞恩的下落。强化了偶然性,没拍险遇德军(这两段段要拍出来一定是惊心动魄,后来《兄弟连》有两集都表现过类似情节,是斯导和汉克斯监制的,不知道是不是一补前憾)
【细节对比26】剧本中让米勒的别动队直接到了桥头堡,找到担任守桥任务的瑞恩。感觉上电影在找到瑞恩的过程中更为曲折。至此,电影只看完了一半,而剧本已经过三分之二。



24. 1小时22分36秒~1小时23分40秒长度1分33秒——机枪阵地小队在一处山丘附近发现美军尸体,随后米勒发现了敌人的雷达下的机枪阵地。
25. 1小时23分41秒长度1小时26分25秒长度:5分20秒 ——出击
米勒要解决掉这个机枪阵地,小队里的三个主要士兵都表示反对。但米勒坚持出击。其它人只好跟上。米勒分配任务,大家准备出击。
【对比细节27】剧本中纽约佬莱宾也建议绕过机枪阵地,但在电影中导演把这种争议激化。一方面表现米勒的原则性,当他们遇见88毫米大炮时,有士兵提议干掉大炮,米勒只是呼叫空军来轰炸,没接受部下的建议,这是因为他不想那手下的生命冒险。为什么此处米勒又坚持拿下此处机枪阵地呢?
在剧本和电影中米勒都给除了明确的回答——因为空军不回来轰炸一个机枪阵地。如果他们不去解决,很可能会有更多美军中伏牺牲(就像他们发现的阵亡空降兵)。这就是米勒的原则,无法预测的冒险和可能的牺牲,是否意味着能挽救更多生命?如果是,那就干,而且自己身先士卒。如果不用牺牲也可以,那就让空军来干。
这里还出现一句掷地有声的金句台词(导演加的),犹太士兵说这个机枪阵地不是我们的任务,米勒回答:我们的任务是打赢战争!
26. 1小时26分25秒~ 1小时27分50秒 长度1分25秒——拿下阵地
翻译官按吩咐在后面,拿着望远镜望着他们拿下阵地。上面传来米勒的呼声,叫翻译赶紧拿急救包和水上来,显然是有人受伤。
【对比细节28】剧本里有翻译和某士兵争着冲锋,翻译说自己百米速度24.5秒,爆破兵说自己百米22秒,结果他撒谎了,求仁得仁的牺牲了。但电影没这么拍。
27. 1小时27分51秒~1小时31分25长度3分34秒——军医牺牲
翻译拎包冲上去,看到医护兵腹部中弹,血流不止。疼到无法说话,喊着妈妈死去。
【细节对比29】连打两支吗啡意味着让伤者在无痛苦地死去。剧本中第二支吗啡是直接打在爆破兵脑部(电影中貌似没有爆破兵这个角色)。电影中是医护兵要求给战友给自己打两只吗啡,相当于自己要求安乐死——更显悲哀。
28. 1小时31分26秒~1小时33分08 长度1分52秒——俘虏掘坟
战友们愤怒对仅剩的一个俘虏拳打脚踢,差毙了他给医护兵报仇。米勒让俘虏先去给医护兵和空降兵掘坟。翻译跟米勒说杀俘虏是大错。米勒未置可否。
29. 1小时33分09 ~ 1小时 34 分50秒 长度1分10秒——啜泣
【细节对比30】剧本中麦克过来安慰,两人有一番带有生存哲学意味的交谈,他们谈起牺牲的战友、谈到米勒如何从常胜牌手的母亲那里学到装腔作势和洞悉人心、又说到发抖的手、还聊到火力与士气的关系。
相比剧本,让米勒一个人偷哭是点到为止,但剧本的铺陈或许节奏感更佳,更有更有深度和耐人寻味。



30. 1小时34分51秒~ 1小时37分24秒 长度2分33秒——放生
大兵们气势汹汹的过来,要毙掉俘虏(俘虏在挖坑间隙跟好心眼的翻译蹭烟聊天),俘虏拼命表现求生。米勒蒙上他的眼睛,命他自行去投降美军。
【对比细节31】剧本中并没有俘虏德军的活口——全都击毙了。导演在此处加入,引发“是杀是放”的对立冲突,极大的激化了米勒(及麦克)指挥官与普通士兵之间的矛盾。让主题更鲜明、突出、被强化——在极端的战争中,如何生死予求才算是公平正义?
不得不说这是导演远超剧本之处,包括被放的俘虏后面又拿起武器,不仅与他们作战,还亲手杀死了犹太大兵和米勒,这种无中生有的连环手笔,在拯救瑞恩主线上凭空衍生出另一条极富深意与争议空间的支线。这可能是导演对本片最成功、也是最重要改编之一,极大的拓展了影片的深度和焦点。特此奉上掌声!
31. 1小时37分25秒~ 1小时43分22秒 长度5分57秒——米勒的秘密
米勒放走俘虏,让以莱宾为首的士兵们极为不爽,莱宾直接说这是白痴的做法,干脆要退出这次行动。麦克见他如此抗令,掏枪威胁他归队,莱宾宁死不从。两人大喊大叫千钧一发对峙时,其它人也乱作一团。眼看火拼之乱就要发生,米勒突然问起大家猜测他来历的赌注达到多少了?吸引了大家注意后,他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世,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解下来。最后米勒告诉莱宾如果要走,他不会阻拦,甚至可以帮他提供申请。
说完米勒自顾自的去掩埋战友的尸体,大家纷纷跟上帮忙——包括本来要走的莱宾。
【对比细节32】剧本中这场战斗发生后,大家因牺牲了一个战友而情绪低落。米勒跟麦克交谈后,缓过神来,照旧强势命令大兵们出发。手下并无电影中的强烈反弹。剧本中的米勒显然比电影中的米勒要强硬很多。如果在剧本中有人抗令,那掏枪威胁的一定是米勒本人。
导演的处理,让“官兵”和两种价值观剧烈的对立起来,直接升到生死攸关的高度,他用无比诚实态度和勇敢提出问题,抓住观众的心。
32. 1小时43分22秒 ~ 1小时46分00秒 长度2分48秒——战斗遇瑞恩
小分队穿越开满黄色野花的原野,大家显得身心俱疲、状态不佳,仍不失坚毅。犹太大兵低声吟唱着不详的歌谣。忽地米勒察觉到敌军坦克驶来,赶紧命大家卧倒隐蔽。一辆德军装甲车开过来,遭到未知友军的伏击,米勒率小分队同时动手干掉了德军后,三个101空降师的士兵从隐蔽的草丛中站出来。其中那个用火箭筒轰掉装甲车的帅小伙,正是他们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瑞恩。
【对比细节33】剧本中是米勒一行直接到了瑞恩守护的桥头堡,冲过敌军的火力封锁后找到瑞恩。电影中则安排在一场小型战斗中遭遇瑞恩,更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味,同时让瑞恩轰掉敌军的装甲车,也算是瑞恩以“救猫咪”的方式英勇登场了。感觉电影中的表现得更好一点。
33. 1小时46分00秒 ~ 1小时51分26秒 长度5分26秒——瑞恩拒绝离开
米勒跟瑞恩及其战友来到他们镇守的桥头堡阵地。整个小镇历经炮火摧残,尽是残垣断壁。米勒宣布了要带瑞恩回家的命令,瑞恩伤心之余却坚持要跟自己的兄弟们一起坚守阵地,拒绝跟米勒他们离开。
【对比细节34】剧本和电影中,瑞恩都是坚持留下和兄弟们一起守桥。区别是剧本中米勒一开始柔声劝慰,劝慰无效后非常恼火,对瑞恩怒喝拉扯。同时还命令其它空降兵们一起撤离(但伞兵们知道这个桥很重要,如果落入德军之手,友军到达时会陷入埋伏、损失惨重,所以伞兵们都表示要留下来坚决完成任务,显得很有责任感)。
剧本中米勒他们在路上遇到的有四辆虎式坦克的敌人往这边走,所以他们知道留下必死——其实这个“明知留下必死”是很棒的设定 ,可惜电影中没用。
电影中米勒的相对温和,倒是莱宾告诉瑞恩,为了救他已经牺牲了两个战友。而且米勒还问瑞恩,如果让你母亲知道四个儿子都阵亡会怎样?瑞恩回答:我母亲会理解我为何留下的。这个对话非常棒。是剧本中所没有的。
电影里米勒被瑞恩以要和战友一起坚守为由拒绝后,思考了一下,然后连连点头,好像是对瑞恩这种选择和精神的认同,也是一种欣慰——冲这一点,瑞恩这小子值得他们来救。



34. 1小时51分27秒 ~ 1小时52分55秒 长度1分28秒——两难
米勒和麦克在河边商量如何解决。麦克说自己有两个想法,一个是不管瑞恩,径自走人。另一个是留下来和空降兵一起坚守阵地——为回家而战。
【对比细节35】剧本是莱宾带头表示应该留下来,小分队的其它人也附议。米勒强调只有他才有权决定是走是留(因为他是现场的最高长官,而不是民主投票),大家(包括伞兵们)也都马上认同他的决定权。然后米勒投了决定票——留下来坚守!貌似剧本的写法比俩人在河边商量决定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像莱宾那样的刺头也主动表示应该留下来,其它人也都同意,让共同坚守的决定显得更有充分理由。因为事关每个人的生死,让每个人给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会让坚守这个决定更有法理和情理上依据,从而会更有一种众志成城的气势与力度。这场戏剧本所写更胜一筹。
35.1小时52分55秒 ~ 1小时55分45秒 长度2分50秒——计划作战
米勒等人和空降兵一起盘点所剩无几的武器弹药,然后勘察战场,一起讨论定下作战计划。米勒给大家分配了任务,大兵们分头执行。
【对比细节36】很遗憾,电影中的小分队的其它成员没对去留表达任何意见,那怕是发几句牢骚也好啊这跟他们以往不断对拯救大兵的任务表达自己立场(通常是反对的)的一贯作风很不相符,可算是导演的失策吧,殊为可惜。
36. 1小时55分45秒~ 1小时59分00秒 长度4分15秒——备战
战士们把准备用来炸桥的TNT炸药卸下来一部分,装到袜子里做成沾粘炸弹;在制高点上架设机枪;埋设地雷......米勒巡视和纠正大家的备战情况,到哪都带着瑞恩。当瑞恩问到自己的任务时,米勒告诉他:跟在我两英尺之内,不许异议。



37. 1小时59分00秒 ~ 2小时06分44秒 长度7分44秒——大战前的休憩
【细节对比37】剧本中米勒带人从德军阵地上偷抢回来一门88毫米火炮。电影没有,貌似有点夸张。
【细节对比38】剧本中没有米勒和瑞恩聊起家事的对话,导演加上了这么走心的一小段,作为最终决战前的祥和铺垫,张弛有度,蛮好。
38. 2小时06分45秒 ~ 2小时10分45秒长度4分00秒——敌人来袭
远远传来动静,大家发现德军出现,纷纷拿起武器,进入作战位置,做好战斗准备。高处的狙击手用手语告诉米勒,敌军有两辆坦克、两辆装甲车和大波步兵来袭。米勒拍莱宾乘坐小履带车担当诱饵,其它人严阵以待。
【细节对比39】剧本中狙击手是在守桥人小屋,而不是在教堂顶上——在上面虽然居高临下,立于狙击,同时目标太明显,很容易被干掉。剧本中也没有人肉诱饵和炮制沾粘炸弹的情节,但这些对情节影响不大。
39. 2小时10分45秒~ 2小时12分37秒 长度1分52秒——战斗打响
德军的大波步兵伴着坦克和装甲车出现,德军士兵甚至从美军爆破手藏身的窗户外经过,煞是紧张。爆破手适时引爆地雷,正好炸倒一队尾随坦克进来的德军。战斗正式打响。
40. 2小时12分38秒 ~ 2小时34分38秒 长度12分00秒——决战
德军凭借坦克、装甲车和优势兵力大举进攻,米勒率队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小分队成员陆续英勇牺牲,米勒指挥剩下几人撤到河对岸的最后防线,正准备炸桥时,被虎式坦克的炮火炸伤,又被他放掉的德军士兵击中要害。在敌人马上要攻过最后防线时,美军战斗机赶到炸毁坦克,又对步兵进行轰炸扫射,击溃了德军。最后仅剩瑞恩、莱宾和翻译幸存。
【细节对比40】:电影中狙击手在放到多名敌军后,从瞄准镜中看到德军装甲炮瞄准他后,他首先喊出来的是让队友小心隐蔽!而剧本中,狙击手在守桥人小屋中狙击敌人,同样看到自己被火炮瞄准,他本有机会逃出来,但他坚持射击直到牺牲。两者同样的感人。但电影的处理形式感更强,更好看。
【细节对比41】:剧本中的翻译虽然从未参加过战斗,但在决战中颇为勇敢,还击杀了敌人。最后一次把弹药送给机枪手时牺牲。电影中的翻译在惨烈的战斗中被吓瘫了,在楼梯上呆若木鸡,犹太大兵被(翻译力主放生的那个俘虏)德国鬼子在肉搏中把匕首生生的插进心脏,他甚至迈不开步去救近在咫尺的战友。导演的演绎更充分——谓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而那个俘虏——显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在刺杀犹太大兵后,从楼上下来经过吓瘫成一滩泥的翻译,对他视若无睹、不屑动手杀之的瞬间,也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以上主要是因为前面埋下了释放这个俘虏的情节,在后面决战中,用一种残忍到震撼的方式呼应起来,充分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这个更为戏剧性的结构确是大家手笔。
【细节对比42】:决战这场戏,剧本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剧本中主角米勒几乎毫发无伤的活下来了。电影中则让他光荣牺牲,还是死在他放生的俘虏枪下——翻译官眼睁睁的看到了这一幕。所以在敌人溃退时,翻译官鼓起勇气再次把那个家伙抓了俘虏,一枪毙之(他之前是强烈反对杀已降的),给犹太大兵和米勒报了仇。
【细节对比43】:剧本中最后反败为胜的救星不是轰炸机,而是己方的坦克师(他们开始还以为是德军来了更多坦克,先是绝望,然后惊喜)。这经典的一幕后来出现在《兄弟连》当中。
【细节对比44】:剧本中年轻的瑞恩在决战中始终很勇敢(有个细节是当一个德军要对他开枪时,三个战友同时开枪打死了那个德军——表现大家对他的特意保护),但在电影中,在最后关头,米勒再度耳鸣失聪,看到被疯狂战斗逼到失控的瑞恩像个孩子似的捂着双耳大声尖叫。
【细节对比45】:在剧本中最后的战斗打了两次,聊家常那段戏放到了第一场战斗结束后的夜里,士官麦克在头一次战斗中牺牲,总体比较拖沓。电影中导演将两次战斗合成了一次,一气呵成,显然是成功的调整。



41.2小时34分38秒 ~ 2小时34分38秒 长度12分00秒——牺牲
眼看米勒伤重不治,莱宾疯狂的找医护兵,翻译垂首无语,米勒跟蹲眼前的瑞恩耳语到:别辜负大家。说完悄然逝去。参谋长马歇尔的旁白响起,那是写给瑞恩母亲的信,告知瑞恩回家的喜讯,卒后再次引用了林肯总统的名篇。瑞恩年轻脸庞的瞬间幻化为苍老的模样。
[细节对比46]崇高的牺牲和最后的嘱托,成就了动人高潮。每次看到这里,都会热泪盈眶。导演用主角的牺牲,让全篇得到了最后也是最好的升华。确实比剧本相对大团圆的结局高明。
【细节】没有声嘶力竭的放声大哭,大家表现得痛苦、伤感却克制,只有默默落泪。
42. 2小时34分38秒 ~ 2小时42分04秒 长度2分51秒——结尾
画面切回到第一幕,已成花甲之年的瑞恩在米勒墓前喃喃自语。告诉米勒自己从没忘记他在桥上遗言,自己努力过好人生,希望没有辜负他们所做的一切。当妻子上来时,他还特意让妻子说他是个好人(这一笔有点多余,好像对自己是好人这一点不够自信?)。最后他向米勒的墓碑行了军礼,和家人离去。
【对比细节47】剧本的结束画面是幸存的米勒、莱宾和瑞恩,逆着大部队而行。一边走,米勒一边跟瑞恩讲述几个牺牲战友的身世和为人。相比之下,导演的结尾让全篇显得更完整。从哪开始,从哪结束,显示导演对故事的掌控游刃有余。
总结:
1.战争片相比剧情片场次较少,相比《肖申克》的拉片共计有近六十场。因为一场战斗可能就有十来分钟,所以片长较长。
2.导演对剧本的明显改动共计47处之多,超过肖申克的三十多处改动。而大部分修改是成功的,优化了故事,特别是放战俘引起对立和结尾处米勒牺牲两场重头戏,非常出彩,起码加了20分。也有少数我认为不如剧本的,大概是三七开吧。
3.导演改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主题:用几个人的生命冒险去营救一个人(那怕他的三个哥哥都牺牲了)是否公正,大家的生命都是公平的,谁不是娘生父母养,凭什么去为他一个人冒险牺牲?连米勒和瑞恩自己都质疑。这个拷问,经过强化,贯穿始终。
二,激化矛盾,是否应该进攻机枪阵地,对俘虏是杀是放,都引起了相当的争议,甚至引起米勒与手下士兵的对立。从价值观冲突,到几乎火拼自相残杀。

拯救大兵瑞恩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