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是1963年完成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但极具时代特色。
1、音乐的特色
因为是藏族同胞的电影,所以音乐上极具特色。电影中有三处有唱词的音乐,一是强巴因封建势力压迫,决心不再开口讲话,用了“哥哥你听我唱”;第二次是解放军战士死去,“如青松”的歌颂音乐;第三次是结尾,歌颂毛主席的音乐。
2、转场的匠心——转场的顺畅,构图上的艺术
而电影在视听语言上,能很好地做到“说到哪转到哪”孩子三次成长都自由切换,而开场不久,强巴父亲的鞭子也在主人家和自己家之间自由切换,导演很好地利用了这种自由,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片子的可看性。
而另一方面,强巴母亲去接丈夫回家,渐渐走入门框,也象征着封建的束缚;师傅在教授强巴刷金像时,站在佛祖手心,暗示了小活佛玩弄平民的本质,嘲讽、命运的意味不言而喻。
3、剧本——台词的一语双关;例证性动作
《农奴》除了台词把控上,除了作为转场,还有更深远的意义。“无处可逃”“菩萨那么多双眼睛”“你再中邪就在劫难逃了”这些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剧本中的例证性动作也让人印象深刻——强巴从正常人到被逼迫决定不讲话,再到被解放军解救开口讲话;铁匠父亲被拷上,子承父业小铁匠被拷上,到后来在强巴的帮助下解脱镣铐。这实质上隐藏了一个民族从封建走向解放。而这些,也在结尾得到了点题。
《农奴》编剧黄宗江 导演李俊
电影意义:
问世于1964年,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献礼片;
政治上:新中国第一部在西藏拍摄、西藏演员参与表演的影片,再现农奴们悲惨生活命运;艺术上:创作团队坚持使用黑白胶片。还原西藏土地上那段真实发生过的奴隶历史。
导演:
导演李俊。是中国著名的第三代导演;和冯一夫合作指导过故事片《回民支队》;
拍摄过《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大决战》等一系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著名影视经典。
艰辛的创作背景:
到西藏实拍;选用西藏演员
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
1、黑白 《农奴》摄影师韦林玉“黑白胶卷最能够展示凝重的基调,而且黑白片也有一种历史沉重感。”
2、开场秀美山川与低沉小号,悲苦百姓步伐,悲歌;
3、充满张力的美学构图——参拜佛像,一开始倾斜,摇信众;威严感,压迫感,如何用宗教压迫人民 老喇嘛失明 全景镜头,大小;手中。
哑巴的隐喻:
生而为人的发生权(10世纪——13世纪)
哑巴开口说话的第一个归属感,是解放军,是新中国。

农奴(1963)

上映日期:1963片长:88分钟

主演:旺堆 强巴 小旺堆 小多吉 拾崔卓玛 白玛央杰 扎西拉姆 顿珠平措 次成 多吉 索郎次仁 次仁多吉 穷达 次仁央宗 索郎绕登 

导演:李俊 / 编剧:黄宗江 Zongjiang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