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史上最冷门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了,真的是一部被片名耽误的电影。

故事讲的是出身在聋哑家庭的Ruby是一个有健康听力的高中女孩,作为家庭里唯一有听觉的成员,从小Ruby几乎承担了所有对外沟通的翻译工作,帮助家里的打渔生意,以及父母外出就医等。不仅如此,由于她跟父母打手语的样子导致她在学校经常被嘲笑。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差,她几乎早就放弃了考大学。很快一次机会,为了跟随自己的男神,她加入了合唱团。她遇到了伯乐MR.V,伯乐鼓励她申请伯克利音乐学院,在家庭责任和自己的音乐梦想之间,她做了一个选择。

故事很简单,甚至是很小众的故事,毕竟聋哑人的生活距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而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精准的讲述和表达,以及对立意的深层和多角度的描述,与此同时,还做到了没有半点刻意煽情。讲述家庭和亲情的电影何其多,但是真正深层次地挖掘这种爱是什么,这就拔高了电影的主题。

当Ruby和Miles在音乐会对唱时,镜头切换到台下Ruby一家的视角,在无声的世界里,这一家人只能通过探索其他人脸上的表情来反应和推测自己女儿的声音。这一刻我们能感受到聋哑人与健听的人之间的巨大隔阂,仿佛他们被隔绝在另一个封闭的世界。而作为亲人,无法见证到自己最爱的人最美好的一面又是多么的遗憾。

坐在卡车上,爸爸请求Ruby给自己再唱一次,他把手颤颤巍巍地放在了女儿的喉咙上,感受着声带的震动,他用自己仅有的方式尽力在理解音乐,去感受女儿的天赋。而Ruby也在故意把声音一点点加大,想让父亲去感受。这种相互走走近的感觉,深深地打动了我。

亲情里的爱是什么?电影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我们虽然不是聋哑家庭,但是我们有时候胜似聋哑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之深,不了解、不理解是非常常有的问题。能听见能说话,却更加不能沟通。聋哑的父亲能支持女儿去追求他根本没听过的音乐,而我们的很多父母,还在因为自己孩子在做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跟他们持续对抗。

又有多少家庭因为无法融入社会和周围环境就假借家人之名来相互绑架,相互慰藉彼此相互取暖?这样的家庭就跟Ruby的家庭一样,表面看起来充满爱意,但是因为聋哑问题,他们隔绝了周遭,好像这样就能保护自己不受外界伤害。可是只要当外界出现风吹雨打,这个家庭就会面临风雨飘摇。甚至任何一个成员崩塌就是这整个家庭的崩塌。

当然充满爱的氛围下,Ruby成长的很好,每一个真正走近她的人都被她和她家这种爱意环绕的氛围所打动和感染。为爱付出和牺牲,为爱放弃和得到,其实我们都见过爱的两面,当Ruby选择牺牲自己的音乐梦想回归家庭的时候,父母又选择送Ruby去追寻她的梦想,这让我想到了《麦琪的礼物》,爱就是这样,都可以为了自己的爱人牺牲自己。

在考场的音乐厅里,当Ruby为二楼的父母打着手语唱着那首“Both Sides Now”,歌声里唱着 “I really don’t know love at all” ,但是观众已经明白了什么事是爱。

“I’ve looked at love from both sides now , from give and take and still somehow , it’s love illusions I recall.”

愿我们都收获爱的力量,这力量让我们就算没有亲耳听见,也彼此知道,我们每一个都是茫茫星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星,在旅程中,不管走到哪,都再也不会迷路!这或许才是家人的意义。

【欢迎交流,xhs:七映】


健听女孩的影评

Amélie
Amélie • 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