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家姐妹

剧版重点描写的盛家姐妹一共三人,分别是 四姑娘 墨兰、五姑娘 如兰以及六姑娘 明兰。这里主要想写的是明兰和墨兰的对比。明兰和墨兰,二者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对比。墨兰想的是个人兴衰,自己有责,哪管家族其他人是否洪水滔天;明兰则是奶奶怎么想我便怎么做。如此看来,鱼和熊掌的描述似乎有些过了。但如果我们放到封建王朝的环境中,这个问题则实际上变成了:在固定的社会风俗面前,我是要不停的斗争以获取理想的生活还是随遇而安的跟其他人一样,赌一把自己未来的生活?我无意在这里辩论鱼好还是熊掌好(熟悉我的人,应该知道我会觉得猪肉更好),仅从小说论,个人认为原作者是倾向于墨兰的选择的,小说中对墨兰的批评更多是墨兰婚后耍那些小妾技巧(明兰语),对其择婿的方式的批评更多是一种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下的自然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小说人物自有其生命)。而明兰获得了什么?是逆来顺受后被人当做物品顶替了出去。假设顾二是个混蛋,明兰婚后生活不敢想象。从这点来看,原作者的反封建的态度还是比较强烈的。而剧版简直是给封建制度挽尊,墨兰婚后的不幸全都变成了其择婿方式的错,这种改编简直丢失了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灵魂。

二、盛氏家族

书版和剧版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纪传体(书版)一个则是章回体(剧版)。具体来说,书版的纪传体全文都以明兰为中心,以明兰的视角对其人生前半段、盛家众人以及其他旁系进行描写,与上述内容无关的旁人或家族则大多以旁人口述的方式进行讲解。我认为作者的野心是很大的,她想以描写一个古代封建王朝中一个庶女的人生为出发点,描写盛、顾等几家的兴衰。纪传体的写法会给作者减少很大的工作量,毕竟个人视角只需要“我遇到谁便写谁”即可,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同时第一视角带给人的感同身受,也让这本小说给人的快感来的更刺激。但是很明显这种写法如果放到电视剧中,简直不可想象,一个简单的例子:你敢想象一个电视剧每个镜头都有女主角吗?所以编剧对小说进行了改编,由个人视觉变为第三方视角,即章回体。章回体最大的优点是镜头不必拘泥于某一个人身上,而是哪里需要我便看向哪里,全剧的人物都变得“丰满”。但是人物真的“丰满”起来了吗?人物的“丰满”取决于作者的笔力是否强劲同时是否笔耕不缀。原作者用了讨巧的方式避免了这个问题,剧版编剧没有这个能力,但是他又不能讨巧。所以剧版在二者中选了一个平衡点,具体来说:在重点描写明兰和盛氏家族的基础上,侧重描写顾廷烨以及顾氏家族,其他家族能减则减,能删则删。然而盛、顾两家在书中联系实在微弱,写太多怕被粉丝骂,所以导致看剧版还是感觉像是打怪一样,比如说刚解决了墨兰,小秦娘子及其家人就又蹦了出来。顾廷烨在书中的描写也不多,导致人物形象也没有丰满起来,比如说剧版顾老二似乎就是个温柔的好丈夫,书中的顾老二则更阴狠一些。剧版家族的减少也导致了众多出彩的配角失去了登场的机会,比如盛长枫的柳氏、郑大娘子,但是这些更多属于遗憾。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作为小说改编,众多人物的减少会使剧情大幅度浓缩,为了不被粉丝骂,经典情节只能加载到明兰身上,导致看剧的时候会感觉明兰的磨难真是源源不断,坏人真是春风吹又生。整体来说,整部电视剧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小说用比较讨巧的手法描写了诸多家族的故事,但是电视剧受制于编剧的笔力、电视剧的篇幅、拍摄的方式、粉丝的压力等,导致整部电视剧的骨架先天具有问题,这意味着这部电视剧不可能成为经典。而《知否》剧组拍摄时的细致、小说本身的出众以及曼妙的选角则赋予了这部电视剧“爆”的基因。

三、知否其书

剧版和书版《知否》无论如何解读,其实都更改不了其娱乐大众的本质,但是作为一个”爆款“,自然有其精华的地方。这本书(剧)给人的历史正剧感觉来自于其对《红楼梦》的模仿和剧组的精心设计,而能力的差距则导致了书(剧)的致命缺点。不过本来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要的太多反倒不美。就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18)

又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明兰传 / The Story of Ming Lan

主演:赵丽颖 冯绍峰 朱一龙 施诗 张佳宁 刘钧 刘琳 高露 王仁君 王一楠 李依晓 陈瑾 王鹤润 张晓谦 李洪涛 曹翠芬 杨新鸣 谭希和 冯晖 秦焰 徐悦 王永泉 李若宁 韩烨 高子沣 康群智 马丁 刘岳 王梓薇 武笑羽 邓莎 陈雅斓 张含韵 刘楚恬 何昕芮 林夕 叶轩彤 赵秦 贾媛媛 陈梦希 王艳梅 刘希媛 张棪琰 涓子 傅淼 宁文彤 王子桀 

导演:张开宙 / 编剧:曾璐 Lu Zeng/吴桐 Tong Wu/郑怡 Yi Zheng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