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摩尔执导的动画长片海洋之歌,在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上提过名,本片是根据爱尔兰的民间传说哭泣巨人Mac Lir改编:有位凯尔特女神见到Mac Lir(苏格兰神话中海之子)与家人生活无比幸福,感到非常嫉妒,于是趁巨人不在时将他的家人变成了天鹅并放逐到灵界。MacLir找不到家人,以为都已被人所害,他一直悲伤地哭泣,泪水化作汪洋大海,几乎堙没大地,最后被Macha(形似猫头鹰的女巫,会点精灵成石像的巫术)变成石头。Macha不仅封印了Mac Lir的身心,还把其它精灵也点成了石尊,把自己的所有负面情绪关进了玻璃瓶里,并以此为净化了一切。始于此,这个故事便从传说的神坛上走向我们世俗者的内心。
影片中,在一个风景如画的海中小岛上,小男孩本和怀有身孕的母亲布罗娜渡过了最后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夜晚。不久后,妹妹西尔莎出生,而因母亲却撒手人寰。转眼过了六年,他们的父亲康纳始终未从丧妻之痛中走出,而充满幻想的西尔莎偶然发现妈妈留下的贝笛,结果险些溺毙大海,最终导致奶奶强制性地将两个孩子带离这座小岛。兄妹俩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在街道游走的时候,意外遭遇了三个奇怪的小精灵。他们希望借助“海豹女”西尔莎的歌声回到故乡,神奇的冒险就此展开。
整部片子画面精美,故事情节充满了童话色彩,加上好听的爱尔兰民谣,仿佛让人回到了美丽的神话世界里。然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掩饰不住整部影片悲伤的情绪。
电影里的那个专门抽取别人的悲伤,会点精灵成石像的巫术的老巫婆Macha其实现实中就是奶奶的投射,哭泣的国王MacLir其实就是父亲。面对母亲的离世,父亲选择隐藏感情,逃避给孩子们一个解释。虽然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生活中也未免忽视自己的孩子和他/她们的感受;奶奶希望父亲忘记悲痛继续生活,想方设法让他离开生活过的地方,重新开始,而奶奶的第一步就是拿孩子下手,强迫两个小孩离开父亲,离开故乡,跟随自己回到大城市里,同样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哥哥叛逆并且责怪妹妹害死了自己的妈妈,平时会欺负自己的小妹妹,宁愿跟自己的宠物狗玩,向它吐露真心,也不愿意跟妹妹在一起;妹妹在这种环境下选择了自闭,都快六岁了,发声器官都没问题,可还是不会讲任何一句话。
最直击心底的画面还是巫婆Macha家中那一个个玻璃瓶。其实被关进去的并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一些不断困扰我们的“愤怒”、“哀伤”、“嫉妒”、“自卑”等等的负面情绪,我们平时痛恨着这些负面情绪,希望自己不受它们的困扰,希望负面情绪离我们远远的。于是,就有了很多心灵鸡汤。人们想通过这些心灵鸡汤,把自己的这些情绪就这样一碗碗淹死,但是真的离开这些情绪时,我们却又发现自己不完整了,甚至只能是像石头一样木讷、笨重的躯体。其实这些负面的情绪也是我们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心灵对我们的警告,需要的是面对和调节而不是掩盖。整部影片逃避和面对成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的主轴线,影片最后,通过不再抑制悲伤,把它表达出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情,通过歌唱童话故事,父亲和孩子们都得到了救赎,面对了现实,也给了我们观众面对自己的勇气。
当然我不想在这篇文章中一味的“批判”逃避,“倡导”面对,否则跟那些心灵鸡汤类杂文没有一个质的区别。其实逃避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它绝不仅仅是对负面情绪的逃离,逃避也是有一定的功能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中分析过逃避机制,他认为逃避是源于孤立个人的不安全感。一旦赋予个人以安全的始发纽带被切断,一旦个人面对着与自己完全分离、自成一体的外在世界,他就面临两种抉择,因为他必须克服难以忍受的无能为力和孤独状态。道路之一是沿着“积极自由”前进;他能够自发地在爱与劳动中与世界相连,能够在真正表达自己的情感、感觉与思想中与世界相连;他又能成为一个与人、自然、自己相连的一个人,且用不着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与完整。另一条道路是退缩,放弃自由,试图通过消弥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的方式来克服孤独。这个第二条道路永远不会再把他与世界融为一体,永远也达不到他作为“个人”出现之前的那种状态,事实是,一旦分离,便不能再返回。这是一种摆脱难以忍受之境地逃避,如果这种境地继续下去,生活将不可能了。因此,像逃避任何一种恐惧一样,这种逃避便具有强迫特征。它多少还带有完全放弃个体性及自我完整的特征。所以它并非一个解决办法,不能带来幸福与积极自由。
本文认为逃避是个完全个内化的、个人化的概念,源自于个体的孤独感,当然不至于大师弗洛姆所说的“难以忍受的孤独”那么恐怖。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你在一个完全开放、包容性很高,有很多正直优秀的人的地方待了几年,这个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在你身上产生了质的改变,而且你也觉得这样的变化挺好的,欣然接受。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各种原因,你要离开这个环境,来到了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那么在你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作者面临过类似的情景,当时的情况是刚开始会有不适应,但是忙碌的工作中会试着忽略自己的不适应感。久而久之,会产生试图改变环境的想法,但是跟随而来的就是深深的挫败感。还好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会经常跟原来那个地方的几个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们也会帮助你分析面临的一些问题,会给你支持和安慰。但是你跟身边的人虽然相处很融洽,可是之间存在很大的鸿沟。
当然我们都知道灵魂与灵魂之间是存在鸿沟的,是无法跨越的,但是你会发现你跟身边这些人之间的鸿沟是那么的远和深,而且你也不会有试着拉近那么一点点的想法,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还是害怕自己将来会像他们一样,所以选择性的逃避。逃避被束缚在这里,所以不愿意为自己争取一些优惠的条件;逃避过多的交流和争执,所以平时喜欢独来独往,一下班就闪;逃避那些世俗的场合,所以工作时努力认真,领导一来考察就躲得远远的,讨厌拍领导马屁。而就因为逃避,才能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与完整,可能这就是逃避的意义吧。当然逃避也有弗洛姆分析的那样第二种情况,也就是“退缩,放弃自由,试图通过消弥个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鸿沟的方式来克服孤独”。这种层面的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的。
最后我想引用加拿大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一段话为本篇文章的结束语,虽然她说的逃离,但就是我心中的逃避:“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1、《逃避自由》弗洛姆
2、《逃离》艾丽斯•门罗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2014)

又名:海洋幻想曲(台) / Le Chant de la Mer

上映日期:2016-08-12(中国大陆) / 2014-09-06(多伦多电影节) / 2015-07-10(爱尔兰)片长:93分钟

主演:大卫·罗尔 布莱丹·格里森 丽莎·汉尼根 菲奥纽拉·弗拉纳根 露西·奥康奈尔 乔·肯尼 帕特·绍特 科姆·Ó·斯诺代格 利亚姆·霍里卡恩 凯文·斯耶斯卡斯 威尔·柯林斯 保罗·杨 

导演:汤姆·摩尔 / 编剧:汤姆·摩尔 Tomm Moore/威尔·柯林斯 Will Collins

海洋之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