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信使》:中国泥路电影的典范
文/马庆云
我早先在大学上中文系的文艺理论课的时候,对电影的分类还没有太多学习,那个时候,也不知道电影是分类型片的。后来看《人在囧途》只觉得编剧、导演便这么轻易地得出了“还是好人多”的结论,未免肤浅草率,与我所认为的正统电影不符。北京的几位导演朋友告诉我说,这是一种类型片,叫公路电影。后来,《人再囧途之泰囧》就火了,好像还叫公路片。
公路片这个词好像是美利坚坐船过来的。跟《人在囧途》类似的,美国鬼子的《预产期》也应该是公路电影。我对这个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貌似一个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旅行的过程中,便叫公路电影云云了。话又说回来,看美国鬼子的《预产期》,才知道,美利坚的公路确实厉害,能从东海岸一直修过了大峡谷直奔西海岸,且修的“道法自然”,十分漂亮。开着车,确实能拍公路电影。可是,在我国,我从来不认为我们有拍“公路电影”的任何可能。
我们在公路上稍微一开车,马上都是苦逼世道,绝对不会出现什么好事。我们若是按着美国鬼子的那些故事套路来搞,则显得特别假。比如,2012年上映的电影《飞越老人院》,便是一部假大空的公路电影作品了。当这帮老人院出来的老人开着汽车去天津途中的时候,诸位爷,您哪位觉得,这段公路是在我朝的?我们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公路,满目都是疮痍,哪来的喜剧,尽是悲凉。因此,《泰囧》都不好意思在国内拍,因为咱们若是睁着眼看,中国无一百米的净土。
所以呢,我们也就没有所谓的公路电影。以上三段,跟本文今天要扯的电影《香巴拉信使》貌似还没多大关系。中国虽然没有公路电影,但是有泥路电影啊。在中国的任何地段,只要你想走泥路看看民情,开车都不会超过三小时,均能见到你想见的。这就是国情。《香巴拉信使》就是在这种国情下产生的泥路电影。
该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西部交通不便地区的邮差的故事,可以当做中国的“公路电影”来看。这个“公路电影”就贴合中国的国情了,不再像《飞越老人院》一样假大空了。故事没什么离奇的,就是一个邮差牵着马送信的事儿,但拍摄出来,作为影像,保留了中国曾经甚至至今依旧留存的一种生存状态。我们可以用艰苦来形容影像所展示给我们的,也可以用质朴,用返璞归真等等。亦不必缅怀贫困云云,或许,他们更安于他们的生存状态。
这部电影可当风景片来看。影像中的景色十分精美。故事也不是很曲折,但贵在真实。西部交通不便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香巴拉信使》给与了很好的展示。如果说该部影片有什么价值的话,那我觉得,应该是一种本本分分地记录,不着力于歌颂谁,同时,任何的邮差性质的工作作为工作存在,也不应该被过分歌颂,因为工作没有高尚与否之分。
我之所以肯定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对于中国没有真正的公路电影的弥补。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想往好出去,像《泰囧》一样的闹剧,像《飞越老人院》一样的伪装剧,应该更少一些才对,而对于真实的泥路上的故事,应该更多一点,或许才能引起思考。基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才有被思考的价值。
我总觉得,中国未来的电影中,类型片肯定要大行其道,但电影人在谈及公路电影的时候,看看《香巴拉信使》,未尝不可,从而得见,中国没有足够让你笑的喜剧和假大空的感慨,只有真实的泥腿子。记录一种生存状态,从而造成一种有价值的观影比对,了解中国的真相,进而,看破那些主旋律的伟岸,进入更深邃的民族将往何处去的思考中去。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处于一个艺术的最好时代,只要我们客观公正地记录了这个时代,便是对时代进步的最好鞭策。
笔者QQ群:174674122
笔者视频节目:http://my.ku6.com/watch?v=dWx8_pnOWATuX3hEjw7tQQ..#share

香巴拉信使(2007)

又名:香格里拉信使

上映日期:2007-08-28片长:88分钟

主演:邱林 尔玛依娜 

导演:俞钟 / 编剧:俞钟 Zho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