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一个想放松的夜晚,挑了这部电影来看。看之前忍着没有看剧情和评论,一路看下来,才发现,这部电影也是在讲二战。
二战题材的电影太多了,看多了每次都会积攒很大勇气才能打开一部。《辛特勒的名单》、《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桂河大桥》、《铁路劳工》、《钢琴师》……每一部电影的名字,都会让我想起观影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衣衫褴褛的犹太人、浓密的黑烟、黑白相间的条纹衣……每一份回忆都伴随着一次心悸。
凡是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斗争,大多是通过和平的方式。甘地采取非暴力的绝食,最终取得了印度独立。《我有一个梦想》号召黑人们用爱来化解狠。同样,犹太人为了得到耶路撒冷,为了建立以色列——上帝的应许之地,他们也放弃了恨,不再以受害者的身份接受世界的怜悯,而是站立起来,用自己的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
因此,在看到这部比较另类一些的二战题材影片时,我就想到了这些。片中的女主角不断强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这是他们这一代受害者的心里,也是在经历灾难之后的人们那一点点的希望。其实过去怎么能那么轻易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怎么能当做没有发生,“let it go”,只是一句美好的愿望。
写影评之前,还有两点想多说一些。
第一点,犹太人。最近在看《为你,耶路撒冷》这本书。书比较枯燥,看的也很慢,边看边了解了些犹太人和以色列建国的故事。大部分是发生在二战之后,被迫害的犹太人为了拥有自己的国家而努力。“君子无罪怀璧有责”,当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犹太人。对于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来生存的犹太人,自然成为了欧洲人的众矢之的。犹太人有着聪明的头脑,却在几千年李颠沛流离,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善于理财,往往是最富有的人群;他们热爱艺术,有过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自成一体,散落各地、几千年的分隔、说着不同语言的犹太人居然还能够走到一起,共同建立国家。
黝黑的头发、消瘦的身材、笔挺的大鼻梁、苍白的皮肤,这都成了犹太人的典型特征。当希特勒吹捧雅利安人高贵的时候,刻意贬低诋毁犹太人,而在欧洲很多国家、很多人心中引起共鸣,这种歧视心理其实已经根深蒂固。影片中,纳粹进入奥地利的时候,很多人拿着旗子夹道欢迎便是最好的佐证。
第二点,奥地利。熟悉奥地利还是源于《茜茜公主》,美丽的茜茜公主,美丽的皇家爱情故事。《茜茜公主》影片中的浪漫和美好掩饰不了茜茜公主婚后痛苦的感情历程、大半生的孤身生活。就像茜茜公主的人生历程,奥地利也是如此。表面的光鲜,私底下则是残酷和隐忍。作为二战期间最早被德国占领的国家,他对于犹太人的迫害并不亚于德国。该片中没有可以描述迫害的情景,却通过偶然一瞥到的景象让人颤抖。
介绍完前因,就来说后果。
战争的残酷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战场上和战争期间死去的人们,它的残酷会延续到战后很多年。即便是苟延残喘活下来的人们,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个难题。影片一开始就是一场葬礼,却在玛利亚•阿特曼轻松调侃的致辞里变得轻松而温馨。玛利亚着装优雅、举止娴静,是个典型的贵族女性。如果不是在片中徐徐展开的战时迫害,根本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乐观自信的女人背后竟是如此血泪史。
时隔近50年,玛利亚在妹妹去世后鼓起勇气想要索回属于自己家族的名画,其中更有一幅是挚爱的舅母的画像。舅母Adele的画像被奥地利人深深热爱,他们称之为“奥地利的蒙娜丽莎”。而她所找的律师,兰道•索德伯格(以伯格结尾的姓氏都是典型的犹太姓氏),也是奥地利受迫害的犹太人后裔,只是在美国久远的安逸生活让年轻的兰道体会不到曾经的残酷。
这是一个以名画归属案件贯穿始终的故事,案件本身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案件诉讼过程中,各方所具有代表性的人们的反应和思路的变迁。
作为玛利亚,她以一种复杂的心理回到了奥地利,回到了多年前被迫离开的故乡。现在的奥地利金光闪耀,就像是一幅幅动态的油画。光洁的石子路面、历经战争却毫无损伤的美丽建筑、安逸的生活,现在生活的美好和黑白两色的过去更成了鲜明对比。玛利亚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其实从未释怀,她的家人被迫害,她的生活被切割两半。在她第一次回到奥地利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愤怒而又悲伤的,这一次历程更像是一次朝圣,一次放下,“let the past past”。电影的前半段几乎就是玛利亚个人生平的讲解,从她一人的视觉来描述战时和战后。
兰道,作为玛利亚的律师,他的身份也颇为复杂。祖父是著名的作曲家,而在他出生之前祖父就去世了,他对于索德伯格这个姓氏并无太多感情,对于旁人对祖父、父亲的称赞也没有太过激动。他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早已是美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战争离他太过遥远。他接手这个案子的初衷紧紧是处于金钱的目的。而在奥地利的一次短暂行程,在纪念馆前摩挲亲人名字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唤醒,七尺男儿藏在公用卫生间里用手捶墙,痛哭流涕。这一瞬间的感情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他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玛利亚的案件中,虽然也有金钱的驱动,但更多的,是他对于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过去的一点点救赎。正如我最近所写的几篇影评,“giving is better than receiving”。很多时候,给予者的收获远大于自己的给予。兰道在整个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不仅成为这一类案件的领头人,更是成为两国新闻媒体的关注焦点。案件的成功,不仅唤醒了奥地利人的自我反省、成为美国一次成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也为兰道带来了事业的蓬勃发展。专注一点,终有所得。
反派。似乎影片中没有什么反派,除了穷凶极恶的纳粹。然后细细咀嚼,影片也在控诉旁观纳粹罪行的普通人。他们或在玛利亚艰难的逃离途中制造障碍,或是围观其他人对于犹太人的恶意侮辱。影片始终没有出现血腥的、残忍的场面,然后正是普通人的冷漠让我们更觉心寒。当看到犹太人被迫写下“jews”的时候,当看到成年犹太人被当众剪下两边鬓角的头发(犹太教义里,神不允许他们剪掉鬓角的头发),围观者饶有兴致的观看,哄堂大笑的背后是多么冷酷和残忍的心情。影片中,美景宫的管理者和奥地利文化局的领导,就是这样的普通人。他们没有经历战争,然而却在战后披着伪善的外套进一步对犹太人进行迫害。鼓起勇气来面对历史的犹太人,却有很多会在这种残酷和冷漠之前被迫放弃。这次艺术品追讨过程,其实是很多人的一次拯救,和平年代重新审视战争的过错,在不断前行中纠正自己的偏差。艺术品的成功归还,这过程中有多少人得到了拯救,影片没有讲,但我相信答案是很多。
救赎。玛利亚和兰道的奥地利之行,遇到了热心的当地人。他的父亲曾是一名纳粹,他的一生都在为父亲救赎,都在努力帮助受过纳粹迫害的人们。
正义。片中有两次庭审,一次是《唐顿庄园》里伯爵夫人所贡献,一次是在最高法院里的精彩审理。正义与否,因为是美国人自己贴金的一部影片,不过多论述,但也代表了大部分和平时代的人们的心理,战争总是要有偿还的。
东拉西扯写了这么多,可是心里想说的话却还是没有提到。在这场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背负枷锁活在人世。对于生命的迫害是一种伤害,对于美好艺术的践踏和盗窃又是一种伤害,而在盗窃后拒不悔改更是一种伤害。生命值得尊敬,而美好的艺术则会跨越时间和空间,永久流传在人们心中,艺术的生命更是值得让人为之奋斗和敬仰。

金衣女人Woman in Gold(2015)

又名:穿黄金衣裳的女人(港) / 名画的控诉(台) / The Golden Lady

上映日期:2015-02-09(柏林电影节) / 2015-04-10(美国/英国)片长:109分钟

主演:瑞安·雷诺兹 海伦·米伦 凯蒂·霍尔姆斯 塔提阿娜·玛斯拉尼 马克斯·艾恩斯 查尔斯·丹斯 伊丽莎白·麦戈文 安婕·特拉乌 丹尼尔·布鲁赫 内芙·加切夫 弗兰西丝·费舍 乔纳森·普雷斯 汤姆·希林 莫里兹·布雷多 安东尼·豪威尔 

导演:西蒙·柯蒂斯 / 编剧:艾历克西斯·凯伊·坎贝尔 Alexi Kaye Campbell/E. Randol Schoenberg/玛丽亚·阿尔特曼 Maria Altmann

金衣女人的影评

EN
EN •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