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的评价很低,才5.8分。纯粹客观的分析,这片子自然不能够和《一一》、《低俗小说》这样的经典相提并论,但看电影如果刻意与之保持距离,又未免有些无趣。鲁迅说,中国人看小说总喜欢把自己当成里面的主人公,而缺乏整体的鉴赏能力。话虽然不错,但主观的欣赏大概会更有情调些。就这片子而言,我所欣赏的不是它的剧情,也不是它的叙事风格,只在于它提到了人性并且让我思考关于爱情的长久性。

08年11月份的时候,粗粗看了一遍,当时是这么写的:


昨天中午很匆匆地看了会《荒岛惊魂》,虽然并不完整,却也激发了自己一些零碎的感触,并且现在还纠结着,于是决定写下来。

最先想到了图尼埃尔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差不多的剧情,也是讲漂泊到荒岛的生活,不同的是小说里只有鲁宾逊和礼拜五,而电影中有三个主人公。小说大概是想表达文明和野蛮的冲突,还特别记得一个情节,鲁宾逊本来不穿衣服的,后来考虑到文明的需要,终于还是照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礼拜五的最终离开荒岛,也许预示着文明终究有其的魅力,尤其对于那些未曾感受过的人。

但还是觉得鲁宾逊的境界更高,图尼埃尔笔下的鲁宾逊颇有道家的风范。

继而想到了爱情,最近很奇怪,无论什么电影,总会对其中的爱情反复琢磨。看的时候问自己,如果自己和喜欢的人流落到一个荒岛,会想着逃离么。也许不会,因为已经有心爱的人陪伴左右了;也许又会,就像杨过回答小龙女那样,外面的花花世界对于我还是有诱惑力的,我不觉得自己有那种将什么都看淡的心境;昨晚看帕斯卡尔的书,特别欣赏他的这一句------------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以追求爱情开始并以实现雄心结束的话,则这个人是很幸福的。



09年1月14号左右,因为放寒假,终于是很认真地看完了,当时在日记上有写感受,可惜那日记本留在家里,不能做文抄公了,大意如下:

在身处顺境的时候,表现得有风度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的风度只有在逆境时才能显现出来。

绝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在顺境的时候他们也愿意表现他们的善良,有些人所以变坏,并不是他的道德有问题,不过是为生活所迫,所谓“饥寒起盗心”。那些谴责他们的人一旦遭遇他们的困境,恐怕也未必能表现得更好。而道德高尚的人实际极少极少,有些所谓的道德家根本都没经过考验。还有些慈善家当然应该感谢他们的无私,但也不宜于过分的拔高。弗洛姆有言,穷人因为贫穷以致都没有施善的权利(能力)!富人是有这个能力,但却不能说他们的道德就特别高尚。真正高尚的是像武训那种行乞兴学的人!

具体到爱情,有些人最终不能在一起并不是不合适,而是他们对逆境束手无策;还有些离婚,也不是一方忽然变坏了,只不过突如其来的挫折让他(或她)迷失自我。逆境的爱情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但那需要非凡的人格,一般的男女是玩不起的。唯有顺境的爱情才最牢靠。



正人君子多半看不上这类片子,因为格调实在不高,但格调不高的片子有些也是有亮点的。还可以举个例子,以前有看一部不大雅的片子,其中一句台词非常好,讲“法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是保护坏人的”,那片子的内容早就忘光了,但这一句一直记忆深刻。

荒岛惊魂Three(2005)

又名:三更 / Survival Island

上映日期:2006-05-05(英国)片长:95分钟

主演:比利·赞恩 凯莉·布鲁克 胡安·巴勃罗·迪·帕塞 加里·布罗克特 

导演:斯图尔特·拉菲尔 / 编剧:斯图尔特·罗菲尔 Stewart Raffill

荒岛惊魂的影评

稽言
稽言 •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