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25

电力之战:不一样的爱迪生


影片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迪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爱迪生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是说出 “天才=99%汗水+1%灵感”的勤勉主义者,是课本上刻画的“将光亮带给世人”的先行者。

但《电力之战》中的爱迪生却是一个冷酷且固执的发明家,不近人情,还对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更不惜利用舆论压力污蔑对方。

电影中有一幕,特斯拉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应聘,爱迪生告诉特斯拉,若能将马达和发动机改良成功会支付他5万美元的酬劳(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特斯拉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爱迪生却反悔了,爱迪生说,5万美元的酬劳只是一个玩笑,不必放在心上,谁能想到,“发明大王”实际上是个言而无信且压榨劳动力的奸商呢?

同时,他的固执己见也让人大跌眼镜,他执意要让新公司和自己的名字挂钩,因为在他看来,爱迪生和电是同义词,他希望世人提到电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反观他的对手威斯汀豪斯,在处理名称一事上,表现的态度就友善了许多。 威斯汀豪斯是一个商人,但他并不冷漠无情,他忠实诚恳,原则明确,将亲友放在第一位。

他会为了员工的去世而感到悲愤,也会心忧自己的交流电是否真的存在致死的危害,他推广交流电是为了降低用电成本,希望将电力普及到千家万户,普通人都能用得上本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使用的电能。

他的行为也和爱迪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他那句“电就是电,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他的胸怀。

这部传记片犯了不少的错误。

首先,片名为《电力之战》,历史上真正的电力之战是主张直流电的爱迪生和主张交流电的特斯拉之间的斗争,但是在电影中,特斯拉这个角色却被大面积弱化,实属可惜。


要知道,历史上的爱迪生和特斯拉就是美版的“瑜亮之争”,两人多年的恩怨情仇也成为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另一方面,《电力之战》片名中提到的“电力”也被弱化,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感觉更像是资本金钱之间的角力,Current War(电力之战)也变成了Currency War(金钱之战),虽是一个单词的变化,但影响了电影的走向,剧情也变得苍白无力。

电影着重于角色的故事刻画,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导演没有提出超越角色本身的时代意义,也没有向观众提供震撼的历史影像,只给观众们看到了角色间的矛盾和冲突,感受不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斗争的暗藏汹涌。



观众们在看完斗争之后想到的,更多还是角色上的内容,例如爱迪生的“人设崩塌”、威斯汀豪斯的心胸宽广等,但是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拥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概念,也不知道这场斗争对后世的影响,作为一部传记片,这样的匮乏也不禁让人有些失望。


电力之战The Current War(2017)

又名:电流战争(港) / 电流大战(台) / 电流之战

上映日期:2020(中国大陆) / 2017-09-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9-10-25(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汤姆·赫兰德 尼古拉斯·霍尔特 迈克尔·珊农 凯瑟琳·沃特斯顿 塔彭丝·米德尔顿 马修·麦克费登 康纳·麦克尼尔 塞林·琼斯 贾森·马修森 奥利弗·鲍威尔 汤姆·斯威特 伍迪·诺曼 

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 / 编剧:迈克尔·米特尼克 Michael Mitnick

电力之战的影评

W
W •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