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在74年告诉朋友说他之所以不愿意去看脑科,是因为他有疯病,害怕被检查出来。起初我还以为这是他在胡思乱想,但看他在72年到74年的种种异常行为,我越发确定他确实有疯病。


这位朋友后来猜测他可能是得了躁郁症。躁郁症可以完美解释他为什么从70年开始,经常莫名其妙地失去性欲。


而拍摄《蓝胡子》,《大王龙》期间,伯顿的性欲又亢进得不行。


到了74年时更是近乎于丧狂,开始在北加州的片场周围搭讪当地的良家妇女,无论是十八岁的选美小姐还是有夫之妇,“女人们像流水线传送带上的半成品一样地往他的化妆拖车里送。”


这完全符合躁郁症的发病状况,那就是抑郁时性欲减退,躁狂时性欲亢进。这根本不由个人意志控制,所以他才会如此失常。


但我现在感觉他还患上了酒精性精神障碍,所以他经常莫名其妙地暴怒,四处谩骂和侮辱和他不熟的人,要么就是死一般地沉默。

在67年时他就经常这样了,甚至会控制不住地打电话侮辱别人。加上他长久以来的抑郁和焦虑,完全符合酒精性精神病的特征。而且他的癫痫大发作也基本是喝酒喝出来的。

他一直认为他那个59年出生的小女儿的疯病也是来自于他的不良遗传。所以他的精神异常绝不是60年代才出现的,显然是50年代就有了,他才会这样认为的。

在《暴风前夕》拍摄期间,他第一天就突然破了四个月以来的酒戒,喝到酩酊大醉,以至于旷工了一天。


在拍摄期间,伯顿也是一反常态地不再讨好剧组的人了,导演认为他“刻薄、阴郁、缺乏幽默感。”显然,扮演丘吉尔让他很不开心。


这部纪录片在BBC播出之前,公司让他给《纽约时报》和《纽约先驱论坛报》写文章宣传它。没想到伯顿竟然写了两篇大骂丘吉尔的文章,被渴望得到劲爆新闻的报社主编下令原样刊登。


这瞬间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因为谩骂国父,伯顿一下子变得声名狼藉,人人都与他划清界限。


题目是《越是了解他,就越是恨他》,他将丘吉尔称之为“怪物”和“懦夫”,“在准备扮演温斯顿丘吉尔的过程中,我重新意识到我恨丘吉尔和他的同类,我非常讨厌他们。”


他将丘吉尔与希特勒、斯大林甚至阿提拉、成吉思汗相提并论。


德国德累斯顿市在二战时遭遇的大轰炸,被他引述为丘吉尔对平民犯下罪行的证据,“他怎能下令将迷人而无辜的德累斯顿市夷为废墟?”“他用他大胆的表现弥补了他的胆怯。”

第二篇文章则骂得更加粗暴,“矮小、肥胖、精力旺盛、好斗、粗俗、权力狂、对任何东西都无所畏惧,无论是身体还是道德上——前者是天生的,后者是对别人的感情缺乏同理心。”


“丘吉尔智力贫乏,受过肤浅的教育,勤奋,体质惊人。他一天到晚不停地饮酒——香槟、威士忌、白兰地,最后却活了90多年。他为自由世界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可能就是让我们看他的肝脏是何等的强大。”


最后,他形容丘吉尔是“像我一样的演员,但观众更多。”


奇怪的是,他还说丘吉尔是“世间罕有的人物,另外两个人是毕加索和加缪,当我们见面时,我几乎被他们吓得沉默不语。”

这两篇文章的面世,让丘吉尔的家人们都感到非常的难过,因为伯顿在拍摄这个纪录片之前,曾经和丘吉尔的遗孀一起进餐,他在席间对他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最大的钦佩。


罗伯特哈迪看了文章大怒,发电报指责他,他不予理会。


但哈迪毕竟是他的密友,对外还是在维护他,“有一种尖锐的痛苦,有时会出现在里奇身上。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我认为这是生活的不公平,我认为这是他的社会主义筹码。里奇可以表现出愤怒,一种对生活不公平的愤怒。他会说,‘丘吉尔是最棒的人,但上帝让他参军了。’也许是有什么东西激发了他。”


伯顿确实会莫名其妙地攻击他喜欢的人。比如多次谩骂菲利普、奥利弗和吉尔古德这三位他尊敬的导师,在日记里说肯尼迪是(棕榈泉)妓院最大的主顾。


但这样两次公开登报攻击国父,完全属于失心疯行为,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做不出这种事,更何况他之前多次对丘吉尔表示出了各种敬意,这种由爱转恨的行为实在毫无由头。

一瞬间,全世界的愤怒都压在了他的头顶。BBC宣布永久封杀他,甚至考虑停止播出《暴风前夕》。


一名英国议员说,伯顿是“一个已经过了最佳状态的演员,沉溺于愤怒、嫉妒和无知的评论中。”


另一位国会议员则说,“如果有更多的丘吉尔和更少的伯顿,我们将会是一个更好的国家。”


《泰晤士报》评论说,“伯顿在英国人眼中已经彻底毁掉了自己,无可救药,也不值得挽救。”


哈林区电视台董事会成员都对伯顿的言论大为不满,要求伯顿辞职。他们公开宣布,他们不在乎他是谁,他们不会再和这样的人坐在一起,不管他拥有多少股份。


最好笑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和他坐在一起。在伯顿从64年担任这家电视台的董事长之后的十年里,他从未参加过董事会。

真是自绝于全人类的丧狂行为。换成第二个明星,别管他是多么的大牌,这一下绝对可以把自己作死了,不可能再爬起来。


更何况他正处于事业最低谷,之前已经在美国因为《大王龙》拍摄期间的严重酗酒状态被报道出来,以至于把他在美国的声誉败坏得差不多了。


可他不是凡人,也不是个需要谨言慎行的明星。


76年他在美国凭借舞台剧《恋马狂》的演出赢回了巨大的声誉,重新爬了起来。78年的电影《野鹅敢死队》更是让他成为了挽救危机中的英国电影业的英雄。


因为他是伟大的理查德伯顿,任何过失和疯狂,都可以被他巨大的个人魅力和表演艺术所弥补掩盖。


如果他不是个如此伟大的人,足够他死很多次了。

配图为《暴风前夕》里的伯顿。他拒绝剃头和戴假发,而且他当时实在太瘦了,外形上和丘吉尔相去甚远

暴风前夕The Gathering Storm(1974)

上映日期:1974-11-29(美国)片长:75分钟

主演:理查德·伯顿 弗吉尼亚·麦肯娜 罗伯特·哈迪 伊安·邦纳 

导演:Herbert Wise / 编剧: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Colin Mo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