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历过恋爱,失恋,结婚和离婚的人,大多会比一个没怎么谈过恋爱,没结过婚,没离过婚的人来讨论婚姻中的两性关系更有内容,更靠谱。

年轻的女孩儿,未经世事,未历曲折,却在“女权”的伞盖下大谈情感人性,偏执于放任解放女性性欲和责任,在很多评论背后的幼稚,令人哭笑不得。

一个人,失去理性的克制,结果必然是放纵和放荡;一个婚姻中的人,失去理性的克制,结果必然是背叛和砸碎拥有的美满。

一个经历过激情澎湃,也经历过寂寞苦闷的人,对一部情色剧的色情期待并没有那么高。大多男生很早就会接触各种级别的色情,尤其是在没有分级制度实施的国家和地区,无论是语言形式、文字形式的段子,作品,或者是图片形式、影像形式的直观视觉冲击,尤其在盗版盛行和网络发达的环境下,大多观众都是吃过见过的。因此对情色能引起生理反应的要求就更高,更高级。因此评价这部剧是用脑而不是下半身,是首先要明确的,即使仍希望看到大尺度的影视作品,也只是对更高水平、更高级有所期待。

那么重点就在对于婚后生活中性的探讨,夫妻的性关系,婚外的性关系,意念中和肉体上的性关系。

首先,夫妻间的性关系,曾经有各种调查和研究表明,普通和不满足是占大多数的。感情与视觉的习惯和疲劳,生活的细节琐碎和压力,年龄和身体机能上的逐渐变化等等,都会导致婚后的性生活质量和满足等级是会逐渐下行的趋势。5年,8年,10年,十几二十几年。。。男女对这种趋势的认知和适应当然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双方的默契,感情纽带和共同努力,来理解和平衡,才能维持长久共同生活的关系。欲求不满,而又不想克制,那当然意味着背叛,欺瞒,自私,冲突,直至败露和分离。

而不忠和出轨也就是婚外的性关系,是几乎没有能够永远维持与一夫一妻道德体制下婚姻的共生共存的状态,破灭是早晚的,如果一开始不能认清和想清楚承担的代价的话,后面的纠结,痛苦和悲情都是自作自受。之所以称一夫一妻为道德体制,是对应现代法律中“公序良俗”来填补权力干预和“无法无天”之间的模糊空白。现实中的自由总有底线。

剧中故事女主角的人设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女主有良好家境和教育学历,且心理学专业更应专业独到善解人意,却如市井般放浪形骸,酒色财气,乱性无羁,如果是青春无知,很难想象其同时竟然能在学府殿堂育人普识,正识理智;如果是西方开放自由,也一定不是信仰的主流和代表。在经历了恋爱感情挫折后向往稳定的相夫教子、小富即安的生活,本是人之常情合乎逻辑,但未出哺乳期精虫上脑,寂寞难耐,性臆想心猿意马抒情于日记本也可以理解,可如此私密的回忆和心理描述,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竟然不设防可以让丈夫轻易接触看到,实在是为了戏剧冲突而丧失的最大真实。有人说丈夫不该偷看日记,这取决于两人关系中怎样预定的亲密默契,你可以随时打开伴侣的手机电脑和任何两人生活的空间,没有秘密才是热恋爱人间的信任和承诺的体现。但记录你和前男友性爱如此私密的文字,任何人都会留个心眼儿,保留个私密空间,这也是对所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的保护。女主不该不懂。

女主的丈夫男配一的人设堪称真实。良好的家庭出身,教育经历,精英阶层的独立自信和自律进取,顺理成章的中产生活水平和按部就班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热恋成婚生子之后,专注于创业挣钱,对两性关系的自然松懈和忽略也完全正常,对妻子和孩子依然热爱依赖,只是少了些关注和敏感。这个人设本就是一个再正经不过的男人,对性的方面,既没有重笔信仰等的约束,也没有额外的经历和放纵,编剧就是想在戏剧冲突中设定一个几乎完美的对象,然后让他受到刺激,去生气,去争取,去改变,去失落、悲伤,去愤怒,去在严重挫败和寂寞无助中感受诱惑,在放弃和背叛的边缘犹豫、抵抗。如果一个男观众都不能理解和尊重这样一个真实的人,那大多是嘴硬和虚伪的。而女观众则应更多的去感受和学习体会理解异性的感受,在对男性理解的细节上,应该说这部剧的编剧还是有一定认识的,那个在健身房和澡堂中的快板配乐和演员的表情行为演绎都非常到位,无论女性编剧是带以理解还是嘲讽的初衷,都不失为相对真实的心理活动表现。对妻子的精神出轨的各种反应,性趴上的放纵和嫉妒失态,与女上司的暧昧纠结,对家庭和事业的重视平衡,这个角色的塑造总体上是非常真实和成功的。复合后的丈夫不是舔狗,信任之墙已经崩塌,巨大的感情和道德冲突种下了怀疑的毒药和逃离、出轨的诱因,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便是完美的人经历人生的丰富后也会是疮痍满目,缝缝补补的。与其怪责他,不如帮助他和与他一起成长改善。

女主的前男友男配二的人设也能立得住。不错的家境和资源却带着少年时对父爱的创伤,影响着其独立个性、玩世不恭的放纵魅力和不稳定的情绪,编剧给予了角色集艺术魅力和浪子不羁,加持以发展不错的事业和富裕的生活条件,尤其是潇洒的颜值外表,成就了对女性无法拒绝的吸引力,而性爱方面的特性更是与其交往的女性难以忘怀和割舍的牵挂重点。这是女性编剧和导演的特权,人家的地盘当然人家做主上什么菜。也是特定文学中的通俗霸总套路,有明显的优势和残缺,但无法抗拒,难以自拔。角色在恋爱中投入,在感情上执着,年少轻狂不懂珍惜,在女主最需要的时候,犯了文学作品中通用的错误,脾气用事,失去了才知道宝贵,再回头死缠烂打,无论是正当还是邪魅诡技想要挽回,抢夺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最终基于爱和了解,得到明确的答复后平静的接受,甚至最后在和女主丈夫的会面时坦诚相待,帮助女主夫妻复合。这个角色也算是合乎逻辑的,而且如此的好人设也是编剧想要反转的铺垫,给一个欲求不满的女人脚踩两只船婚外情的“合理”借口,好备胎就要忠贞不渝和无条件接受。

大致所有评论都会同意女主闺蜜的透彻清醒,仿佛是第三方社科道德的教科书的声音和人性的结合,她与女主除了肤色不同,几乎同样的教育背景和青春经历,只是还没找到适合稳定婚嫁的对象。每次女主产生出轨和不忠的念头与纠结,她都会用社会常人合理正确的声音劝诫和忠告,当然女主纠结的人设和戏剧发展需要女主大多敷衍和不听从。其他几位女配各有出场作用,但似乎都比女主更有决断,无论对错,即便面对同样的婚姻危机困境都各有应对选择,只有女主最纠结和叛逆,(对性的渴望更强烈)。但对于那位领他们去性派对体验的夫妻对解决夫妻间性疲劳的前卫方式,女主的内心却又回归传统与圣洁,好像只能出轨于用惯了熟悉的情人,不接受随便什么人尤其是邻居熟人,而婚前那尝试过N级的多交经验看来也都能用传统的单身自由自圆其说了。可最后的反转再次形成了内心传统与非传统的矛盾。也就是出轨要分级,乱交要分人。

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一直有争论和界限不同的定义,意识上不停地回忆幻想,享受精神出轨的感觉,肉体上虽未跨出,但貌合神离的状态和对家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况且这雷池一步只有自己随机掌握,谁又知道程度和期限呢。整部剧的过程就其实就是告诉所有人,即便是你经历了纠结挣扎,对家庭事业爱人等都造成了影响打击和伤害,付出了独自的、共同的巨大努力之后,精神出轨仍可以将你带至出轨的奔现。。。编剧导演真的这么想吗?这是她们的初衷和导向吗?

最可怕的还是这个剧最后的那个令人咂舌的结局,在现实中的实践。曾几何时,婚姻是神圣的,性爱是谨慎的,家庭是唯一的。人们走出了等级奴役,封建制约,传统禁锢,离婚不再是禁地羞耻,两性不再被掩藏歧视。但少数群体和少数意识的政治正确大旗越举越高,越跨越远,不但表白于世,而是甚嚣尘上,奉为圭臬。站上道德高地,反对即渣,一拥而上,踩在脚下。。。该剧没有多少笔墨描述孩子的感受和影响,每次孩子问到“爸爸去哪儿了”,“爸爸什么时候来”“爸爸怎么了”等问题,女主都会咯噔一下,也会泪流心疼,也会懊悔悲怜,可接下来该怎样还怎样,打断回忆春梦的家庭现实没有阻止性诱惑,即使是丈夫带走孩子那一瞬间对失去的恐惧和懊悔也是局限在了85%的禁锢中,那15%的性满足成了永远的念想和定时炸弹。这种在大多数变态杀人和刑侦犯罪作品中被强调的原生家庭悲剧,在这部剧里明确地告诉人们了这些家庭的父母是怎样忽略的。

本是一个描述形容人生和人的感情过程正常的经历,如果是没有最后的反转,是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的,但那将被冠以传统鸡汤,接受命运的压抑和平凡,泯灭内心的激情和个性追求。。。而加上这啪嚓一下的砸碎三观的结果,就标新立异,价值升级,不但获得少数异类的支持,而且引发更多的争论和骂战流量。

近些年,影视剧增加了更多的反转,虐心,为了创新突破,吸引眼球,主角光环不在,好人被虐杀,而且是快速虐杀,有的活不过半集一集,坏人不断地挣扎,但却长命多命,人性的复杂演绎需要坏人不断地胜利和复活,故事的结局也不再是完美和团圆,因为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续拍。越来越多开放式的结尾结局,留给观众,留给市场,留给社会,无论是怎样的价值观和导向,无论真假事实与否,都与编剧导演无关,反而获得深度广度的评价,总有人感同身受或愿意去理解。说不上对与错,但其影响和趋势就是这样一步步,一点点地,融入到年轻人,中年人的生活和意识,善者取善,恶人得恶,烂人取烂。大量的资源投入其中,又有多少人能明理,能自控,能宽容,能自修其身,善待他人呢?。。。


性/生活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