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20年9月某期。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

《信条》上映之后,观众评论两极,影评界也是两极。总的来说,不少文科生和艺术生出身的人,看完懵懵懂懂,面对大量宣发图文和高人解读,最终生出“就算我看懂又如何”的反感,因为电影内在的人物形象、精神、情感等打动观影者的要素,在诺兰这里是失败的。

理科生会怎么想呢?我不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信条》里赖以建构其世界观的科学原理,或许在精通这些科学领域的人眼里,也有漏洞,比如有人质疑,在逆时间时空,为什么光不是逆向的。如果有人刚刚好契合诺兰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可能会忽略情感空洞的故事,只享受完全理清驳杂的时间线的解谜过程,把一团乱麻抽成一根根丝线,即最重要也可能是唯一的观影乐趣,所以他们会一遍遍去看这部电影。于是,《信条》等同于大型沉浸式游戏,也不再符合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本质的理解。诺兰可能也陷入了这样的自我游戏,一叶障目,看不到通篇作为电影的缺陷。

看喜剧,如果需要想一下再笑,视觉、听觉体验又目接不暇,人会来不及笑,笑话就不好笑了,所以,人们最喜欢“聪明程度”只领先一点点的喜剧。同理,大量所谓“烧脑”情节线索,使我们入戏的精神时时停滞,在影片全程对感官轰炸的——诺兰对配乐的选择也是轰炸式的——过程中,我们生理疲惫,心灵压抑,诺兰那种招牌式的埋藏在情节之下的揪心悲剧元素,因我们的反应延迟,不再发生顿悟而伤的感动。我观看《致命魔术》时,几乎与主角的爱妻同时发现他的秘密,那一刻我感应到不寒而栗的恐惧,这顿悟使我理解并推测出她无法承受这秘密而自寻短见的结局。《敦刻尔克》在紧张密集的撤退时间线里拽着观众身临其境,并留出长长的抒情段落,观众情绪终于在飞行员的自我牺牲和丘吉尔演讲中释放了。

糟糕的是,诺兰放弃了这些长项。他常写的“美妻之死”、“鳏夫之痛”,这一在两百年前已被埃德加·坡总结出的悲伤美感,也在本片转化了。他让纤弱女性反抗暴君丈夫,让黑人主角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妇女和儿童,看似随了性别平权和种族平权的大流,却失策了。母亲会养大儿子,使之有机会拯救世界,这儿子最终却要为母亲的鲁莽买单。这位母亲依然是惯于依附男权社会的那类女性的思维、行动模式:无论我犯什么错,总有男人,兄弟、爱人甚至子孙,为我遮风挡雨,修补大锅。至此,片中最“充沛”的母爱消解了,儿子或许是悲情而决绝的战士,但这情与义,在这酷炫却聒噪到生硬的多重时空,也如海中浪花,淡淡散了。


信条Tenet(2020)

又名:TENET天能(港/台) / 时空追捕 / TENƎ⊥ / Tempus / 天呐天(豆友译名)

上映日期:2020-09-04(中国大陆) / 2020-08-26(英国) / 2020-09-03(美国)片长:150分钟

主演:约翰·大卫·华盛顿 罗伯特·帕丁森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肯尼思·布拉纳 亚伦·泰勒-约翰逊 迪宝·卡帕蒂娅 克蕾曼丝·波西 希米什·帕特尔 安德鲁·霍华德 尤里·科洛科利尼科夫 迈克尔·凯恩 马丁·唐文 卡里娜·韦尔瓦 乔纳森·坎普 凯蒂·麦克凯布 贝恩·科拉科 安东尼·莫利纳利 特伦特·布克斯顿 英格丽·玛格斯 瑞奇·切劳洛 劳里·谢泼德 马克·克雷尼克 亚历克斯·威克索 丹兹尔·史密斯 马塞尔·萨巴特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 

信条的影评

Snowy
Snowy • 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