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去年吧,我看到了《燃冬》的概念版海报。那时,周冬雨的刘昊然还没被绑在一起上热搜,圈里圈外的热度也没那么高。甚至,我第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冬奥宣传片。

后来,这部片进了戛纳电影节;

后来,因为电影内外的瓜,它的热度节节攀升,话题也被不断炒作;

再后来,它上映了,就在七夕。

我独自一人看了这部电影。这不仅仅是指我没有观影同伴,实际上,我选的那个场次只有我一个人。这多少是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看三个人的纠缠。不失为电影之外的一个注解。

看完之后,我决定就片论片,试图阐述清楚它选择这种表达方式的原因,以及这背后的疲软与失真

首先我们要明白,导演无意去深度剖析或透视当代年轻个体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他只想展示当名叫日常的缓流被投掷进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时,水面上会出现何种波纹。这也是有人质疑这部电影“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原因。如若这部电影拳拳到肉,那么便偏离了导演的创作目的。

然而,令我疑惑的是,如果只想展现情感表层的流动,那为何要选择这种极具真实感的拍摄手法呢?这多少会给观众形成一种写实的暗示,进而投射到影片的思想与精神当中,认为电影对人物精神状态与内心波动的刻画也会如此。当然,这部电影不是这样,它需要迷离、暧昧、虚实难辨。所以说,电影的创作精神应该与拍摄风格保持一致,对于《燃冬》来说,它们需要共同营造一种“欲说还休”的氛围,而不是把影像的细节完全敞开,却在人物的深层意识上遮遮掩掩。如果处理的好,两者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如果失手,则会出现弥漫在电影中的违和感。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台词也显得有失水准。也许导演为了浅层化表达,故意用这种直白且缺乏想象空间的方式展现人物的情感波动与内心隐痛。然而,在写实化的场景里用文艺腔说出单纯自我表达的话语,多少显得有些失真与苍白,哪怕接话的台词尽力将这些话中的违和感稀释掉却仍显得无力。显然,这样的情感有更好的表达手法。

而让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韩萧这个人物的塑造相对于另外两个主角的单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在内心有纠缠、反省、暧昧的情况下如何在日常的表层中生活的,如同三颗石子是如何相互摩擦与碰撞的。然而从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韩萧这个人物不是石子,他更像是两个石子中的一条线,负责在这两个人的关系中增加复杂性,为情节增加可看性。他的过往,他与娜娜的关系均没有充分的交代,这不仅令娜娜与浩丰的关系失去了更深入更复杂的可能性,也使这个人物缺乏逻辑上充分的成立,留有工具化的空间。万幸,这个人物最终没有沦为彻底的工具人,在电影结尾,他内心的疼痛终于有了一次隐晦的表达。但可惜的是,因为这个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充分,使这份表达多了些难言的无力。

最后还需要提一点,情绪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存在,如果想将它充分地描绘出来,需要更细腻的镜头表达和更长的影片时长。或许为了商业性,导演并没有这么做。我们不得而知。

陈哲艺导演并不是新手,从这部片开头的调度便可看出导演的熟练与老道。可惜的是,导演虽然期待拍摄一个新题材,但却没有把控好这部电影。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它都不是出色的。不深不浅的叙述,不上不下的表达,共同消融于这部电影。

咬碎冰块,我们看下一部。


燃冬(2023)

又名:The Breaking Ice / Un hiver à Yanji ​​​

上映日期:2023-08-22(中国大陆) / 2023-05-21(戛纳电影节)片长:97分钟

主演:周冬雨 刘昊然 屈楚萧 魏如光 刘白沙 

导演:陈哲艺 / 

燃冬的影评

lww
lww • 燃冬
Amber
Amber • 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