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4

火星救援:我们生活所缺少的


此篇不讨论影片的科幻情节和设定,仅讨论沃特尼的个人经历。

我倾向于把全片沃特尼的个人经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从火星风暴事件到火星地球复联,第二部分为火星地球复联到宇航员六人团聚,第三部分为沃特尼重返地球之后的生活。

我认为第一部分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反而不是第三部分所有人为沃特尼救援付出努力的过程。诚然,后者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也让人感受到了科幻片的视听盛宴。但是,科幻片的外衣终究只是为电影内核而服务的。

当沃特尼醒来以后回到了基地,看到了队友们的物品,他首先想到的是,他不能就这么死去,也正如影片末尾他在教室里说的那样,在火星上的他,有两种选择, 其一是安静地等待死亡,其二则是振作起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这里不讨论沃特尼为了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否符合科学性,他植物学家的身份也无关紧要,可贵的是他在一个人的火星世界里,一步一步走出来。

影片里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那就是沃特尼时常对着镜头记录生活。一个人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自己对话,在这个意义上,火星落单的剧情设定便不再局限于科幻片的意义了。我常说,在科幻片的未来世界、虚构世界里你能在不知不觉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这个科幻片就成功了一半。所有的科幻片都不是悬浮的,只有科技没有共鸣的科幻片像是城市里的skyscraper,厚重的金属感带来的只有疏离和冷漠;只有共鸣没有科技的科幻片又像是鸡汤,味同嚼蜡。《火星救援》在这两者之间做到了平衡。沃特尼身上一种自由自在的松弛感,是我所向往的。

有时候,人的动物性又是那么重要。第一部分,主要在讲沃特尼一个人面对偌大的火星,学会自己生存。很多时候,我们就是缺乏了这种以任务为导向的直接行动,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生存,并且也一直为之努力,不骄不躁。当代社会的快节奏让人的情绪主导了行为模式,会焦虑和内耗,殊不知,在这一点上,人其实不如动物。沃特尼也会有收获的喜悦、进一寸的欢喜和遭受挫折时候的情绪崩溃(印象最深的是基地意外爆炸,土豆全部化为乌有之后,沃特尼在车里的怒吼),不同的是,他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向下一个任务继续进发。抛去所有的科幻背景,这是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

影片里的ost,不妨看作一种苦中作乐。孤独的世界是让人痛苦的,我认为影片在有意淡化沃特尼一个人深处孤独世界的那种恐惧和无助感。事实上,看电影的过程中,把自己代入到那个环境,心中的恐惧应该是接近无穷的,但是主人公呈现的更多是坚持与忍耐。谁会在未来性命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去思考车里的音乐是否好听呢?

电影对我很有启发。


火星救援The Martian(2015)

又名:火星任务(港)/绝地救援(台)/火星人

上映日期:2015-11-25(中国大陆) / 2015-10-02(美国)片长:144分钟

主演:马特·达蒙 杰西卡·查斯坦 克里斯汀·韦格 杰夫·丹尼尔斯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 编剧:德鲁·高达 Drew Goddard/安迪·威尔 Andy W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