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以前心理课老师给我们看的这部电影,我就只想看玛丽苏的部分(比如本来女主喜欢男主,男主不珍惜反而嘲笑,最后还不是被女主的魅力所吸引,追妻火葬场),甚至还因为玛丽苏部分太少,没有满足我内心被宠爱的情绪而觉得这部电影无聊。现在想想真是太浅薄,很遗憾这种观察、反思力在我的青春时期并没有建立起来,我也想要更深刻更有自我意识和主见,但确实经历太少、思考太少,导致愚蠢和浅薄。

🌴女主真的很会自我尊重,她有坚定的自我意识。当她喜欢的男生不喜欢她甚至不尊重她时,她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值得被喜欢,而是反思自己喜欢的对象是否值得她去喜欢去爱。但她这也不是谁的建议都听不进去的自负。青春期时便能有这种反思性已经相当难得,而我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可能现在也不知道。

反观我自己,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就已经很难,遇到女主类似的情况我可能真的就会一直在反思自己哪里不好,哪里做得不对,然后想要去改变自己,去迎合其他人,哪怕这其实是自己的优点,卑微到尘埃里去。(很多时候也就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才有让对方在自己面前任性妄为的权利,但这个权利我其实可以随时收回)

我的自我意识是十分不确定、不坚定的,所以我会不断地从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想要去调整和完善自己,总是向外寻求评价和寻求认可,也就很难做到不被他人的评判所扰动。

🌷建立稳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尊严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但也并非无法可循。根据我看过的书,以及我写过的五百多篇日记对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我暂且总结出以下的措施:①保持自我觉察,包括面对事情的情绪、观点和行为②保持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敏锐体验、观察与思考,生活和实践是最好老师,不要浪费这些素材③保持阅读,对文字保持感受和思考④保持记录,情绪感受、思考过程、观点都形成明确的文字记录让人有安全感,长时间坚持它便是成长的个人史诗。四点都有的一点是:思考,经历再多,不深入思考与总结,便不会有更深刻的想法,也不会让你更加认识和理解自己,那么你就只能从外界去了解自己,外界建议纷繁复杂,依靠外界的建立总让人感觉动荡不安,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真正的、深刻的、坚定的自己。

🌴女主也出现了和男主家庭阶级差异窘迫的情况,女主选择的做法真的真的真的好勇敢——1️⃣家里确实没有剩余的钱去修复自家的小院,她则自己主动去修复,并且打理得干干净净、紧紧有条。2️⃣家里真的有一位不幸的弱智叔叔需要花钱照顾,她没有逃避,主动和父亲一起去看望这位从未见面的叔叔,支持父亲的选择继续照顾叔叔,承担责任。

反观我自己,对于原生家庭,其实也是有许多不满之处,比如家里居住环境不太好、父母工作平庸、经历太少无法给我助力等等。但我远不如女主主动、勇敢和坚韧。我表现出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无视、无奈和妥协,没有更强大的、向外伸长的想法和行动力,弱势Ne 功能很难发现出对未来的想象与展望进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很遗憾,我要诚实,我得承认,这一点我目前无解。深陷低谷,我暂时无法把自己向上拉,近两年来,我突然发现自己一向如此,面对困难和困境缺乏韧劲、勇气、信心,自然也缺乏主动的行动力,结果就是停滞不前。

我祈求有人能主动向自己施以援助之手,不仅如此,还要维护我的自尊心,不能说觉得是我自己不行。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十足的热爱、激情和向往,是贪恋这份职业给予的稳定感、踏实感、休闲感;也没有发现有类似的职业让我有足够的激情;没有收获其他可以在社会中生存的实打实的技能,却还是有可怜的自尊心。目前没有太大的金钱压力,但对这样的自己也已失望,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便不敢和其他人建立健康、紧密的联系。

目前可以够得住的机会——下星期的面试,机会挺大,但这也足以给我强大的希望,那就尽全力去抓,其他的交给命运。

🌴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全部,要看到他的全部才能评价这个人,才能确定你是否喜欢这个人,如果你只是因为其中一部分而你只看到了一部分,然后你就下这个结论,这样是不对的。

写完这篇观后感,确实让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情节、和对自己的意义有更深刻的感受与理解。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需要重温;有启发的观点和文章需要记忆和背诵,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内化,在需要之时发挥其用处;不清楚的困惑、不坚定的观点需要反复思考辨析。对于我来说,温故知新可能未必,倒是在这信息爆发的时代,温故能让我更深刻、更清晰和坚定一些事情。慢慢来。


怦然心动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