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男生在小时候都对恐龙有过深厚的兴趣,我也不例外,根据克莱顿在《侏罗纪公园》小说中的观点,儿童对恐龙的喜爱源自其巨大而令人恐惧的力量感,这正是父母的力量在他们心中的投影——又害怕又向往。不过,跟微博上许多人追崇的那套带夜光骨架和红蓝立体画的《恐龙》丛书不同,我的“逐龙童年”其实是源于这本书:《目击者丛书——自然博物馆:恐龙》
目击者丛书——自然博物馆:恐龙

这本至今看来都异常昂贵的高大上图册,即是我小时候的圣经,甚至有年暑假,作为购买者,我还参加了一次设在北京东路土壤研究所大楼里的读书会,那里面放映了配套的科普电视片。后来这套片子也曾在电视台放映过,年纪大一些的小朋友们很多都应该能想起它的名字:《茹梦自然博物馆》。

至于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比较怪异的是其实我是从1997年那部《失落的世界》开始看起,那时我跟爸妈要了十块钱,大摇大摆一个人从家走到鼓楼广场的曙光电影院,在鼓楼小学隔壁的售票窗买了一张票,在电影院里伴随着从未停息过的嗑瓜子声、咳嗽声、吐痰声、哄孩子声,一个人默默地看完了它。

神作,绝对是神作!回到家之后,几乎每天晚上都梦见阴暗鬼魅的森林中,暴龙夫妻带着独生子在觅食;吐槽帝白人科学家(独立日里的愤青)莫名其妙带着个黑人女儿一路狂奔;现代牛仔在光头佬(盗梦空间里的老菲舍)带领下于小岛密林中捕猎恐龙,然后被恐龙捕猎;倒霉的人不少,随地大小便的帅哥(越狱里的猛男)被美颌龙分尸,拉丁汉子被暴龙踩扁;忠义的工程师(七宗罪里的酱油律师)救了别人,自己却变成了“手撕人肉”……第二年,家里买了vcd,我马上借来《失落的世界》碟片,这张碟从此被反复刷了不下三五百遍,最后读不出来了(随后借来的《本能》也是同样,原因不说了)……至于小说版,当年夏天也从同学处入手,还是译林出版社的最初版,封面是墨绿色的。甚至当年的《服务导报》里都针对它的上映做了个影评专版,其中一篇的主题直到现在还是中国科幻界永生不死的母题:中国何时能搞出这么个玩意儿?

现在看来,这片子自然缺点多多,如今唯一能被人称道的不过是它的首周末北美票房创下了好莱坞多年不能打破的天文数字;人物和情节乏善可陈,主角就是跑跑跑,配角就是死死死,恐龙就是追追追。然而,片子里某种莫名的趣味之处,永远烙印在我脑海中,哪怕之后再看过无数科幻片、恐怖片、怪兽片,也难以被掩盖——跟其他描写恐龙的书籍动画不同,《失落的世界》里处处是碉堡了的现代人类科技,从GPS仪到尼康大F顶级胶片机,从奔驰ML越野车(妥妥的广告)到炫得吊炸飞的双节拖车,从座椅可以伸缩的捕猎用悍马到南海锥螺毒液枪,最后还有大美丽健的圣迭戈别墅区出镜……这些人类文明的尖端技术,在片中一次次与恐龙产生碰撞和对抗,却被恐龙们一次次击败。——那是一种真实感!

而后,照相机惹恼了剑龙,奔驰和拖车被暴龙像皮球一样踢飞,捕猎车被肿头龙撞了个痛,毒液枪连开都没开过,而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更被暴龙爸爸踩了个遍(最后竟还妄想出动打狗队对付恐龙,人类真是弱爆了)。片子里的特效与演员、实景无缝融合,陆仟伍佰万年前的食物链顶端与人类激烈交锋,这种虚幻与现实的碰撞,或许才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科学幻想”这四个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玩意儿。至于片子里那几个环保分子研究家、鸡汤饭、正能量动保人士,每一次出手之后无不是把同胞的人类害得惨死,如今想来更是是颇觉有趣。

然而在遥远的1997年,想要寻找到久闻大名的《侏罗纪公园》vcd碟片却成了不可能的任务:电视台肯定没得放,cctv倒是把七十年代一个德军潜艇发现恐龙岛的电影谎称为侏罗纪公园续集;各地盗版碟屋都找不到,有个老板娘好心找了半天出来却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侏曼纪》(也就是同为ILM特效大作的《勇敢者游戏》)。终于在1999年的初夏,已经是初中生的我才在某碟屋淘到了她。说来有趣,当时正是炎炎夏日,我汗流浃背地看着屏幕里同样汗流浃背的角色们触摸三角龙,等待暴龙,躲避速龙,心中竟产生了一种通灵般的神圣体验,仿佛自己也进入了那座呈倒悬水滴般形状的努布拉尔岛——从此,夏天对于我,有了一层更深刻的意义。

现在总有人说,国产电影特效也未必赶得上这部1993年的作品,其实我倒觉得,哪怕现在的好莱坞大片都未必赶得上。1995年,ILM制作出《勇敢者游戏》,号称CG角色的多边形是侏罗纪公园的数倍,可恕我直言,在大雨之夜的那头雷克斯面前,95年那群大象斑马犀牛狮子之流,统统都是渣滓(唯一能战的只有97年星河战队里的那群魔蝎)。——为什么暴龙这么帅?为什么速龙这么帅?为何迪士尼巨作《恐龙》里的禽龙和食肉牛龙跟一泡彩色数码大便一样、胖子巨作《金刚》里的恐龙跟动画片人物一样、卖拷贝巨作(第一声)《TF4》里的恐龙跟屎壳郎一样、都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假的”“假的”,而侏罗纪公园里的恐龙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尿了”“尿了”?

事实证明钱不能决定效果,多边形更不能,什么时候中国搞特效的那群哥们能明白?老斯又是什么水平,好莱坞师匠(也就是“匠气之王”),他的天才是最终的药方。每次仅有数秒钟的特效,由最原始的CG制作工艺加上机械恐龙木偶,如果直接放大了光秃秃弄上银幕里,那就是一堆数码化的屎。他绝不会让特效与角色、实景、环境毫无联系。一开始倾盆大雨和雾气中隐约从围栏中解放出来的雷爷,浑身上下湿漉漉闪着光泽;第二次雷爷出场追车,身上的树影斑驳表现着他的质感和速度;在厨房里觅食的那对基友速龙舔着勺子,身边那些不锈钢厨具上真实反射出他们的身影;似鸟龙在草地上无脑狂奔,他们身下的影子贴着地表和枯木迅速飞掠——CG与现实无缝连接、亲密互动,越是短暂的特效时间反而越显出它金子般的珍贵。而现在的好莱坞特效片,跟动画片又有多少区别?(所以诺黑永远不值得一战之处就在于此)

更重要的是恐龙们是活着的。基友速龙互相调戏,暴龙把汽车当动物攻击、撕咬汽车的“腹部”,追逐汽车的时候不慎差点被树干拌个狗吃屎(这场戏后来被《玩具总动员2》和《超能勇士》某一集致敬了),结尾时速龙在地上走动,尾巴翘起脑袋一抖一抖脖子一探一探跟公鸡一样——他们都是生物,而不是后来在好莱坞泛滥成灾的怪物。这些细节说起来简单,真正细抠起来费时费力费钱(把单独的CG形象的细节与实景结合,光影和色调也要调成跟实景一致,比现在那种全屏CG麻烦多了)。游览车里说得好:我们可是不计工本!

从上述角度看来,《侏罗纪公园3》的失败之处就显而易见了。那时我已上了高中,曾经苦苦盼望的第三部出来之后也第一时间买到了盗版vcd,倒也刷过了小一百遍,但总觉得欠缺多多。导演的撤换和时间太短是一方面,另外那种兴奋感或者叫情怀之类的东西少了——第一部说的是科学本身的惊人和恐怖,第二部好歹也有些探险的情趣,这第三部却只是寻人——遇怪——寻人——遇怪的套路。

你说你要捧脊龙那就捧好了,非要把咱老雷当垫脚石,扭断脖子那场戏看着实在心痛;这脊龙本身也没有出彩之处,好像他成天在岛子上没别的事干,那么多皮黄肉厚的鸭嘴龙不吃,成天跟一群“猴子”过不去,你是恐龙还是异形?速龙倒是聪明伶俐许多,脑袋后面的羽毛管算是跟了一点潮流,然而带羽毛的速龙能看?“人们要的是怪物,不是一群活蹦乱跳的长毛火鸡!”(参见《伶盗龙复活计划》)唯一可取之处大概只有变相复原了第一本小说里一些动作场面,以及第二本小说中索纳岛上的恐龙生产车间,给人聊以自慰罢了。

然而《侏罗纪世界》仍然要看。哪怕是个烂片也得看。速龙还是浑身无毛,雷克斯搞不好依然打酱油,D-REX说很可能又是个脊龙翻版,海生蜥蜴呵呵呵……真人版《恐龙危机2》?可是,当我第一次看到预告片,看到哈蒙德念叨了三十几年的侏罗纪公园终于终于终于tmd算是开张了的时候,眼睛里还是进了n个恐龙蛋。

得看,必须看。等我把手上的奶瓶热完。

ps:文章原写于2015年《侏罗纪世界》国内上映前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1997)

又名: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 / 迷失世界 / 侏罗纪公园II 迷失世界 / 侏罗纪公园2

上映日期:1997-08-07(中国大陆) / 1997-05-19(洛杉矶首映) / 1997-05-23(美国)片长:129分钟

主演:杰夫·高布伦 朱丽安·摩尔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艾利斯·霍华德 理查德·阿滕伯勒 文斯·沃恩 凡妮莎·李·彻斯特 彼得·斯特曼 哈维·杰森 理查德·希夫 Thomas F. Duffy 约瑟夫·梅泽罗 阿丽亚娜·理查兹 小托马斯·罗萨莱斯 卡米拉·贝勒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编剧:迈克尔·克莱顿 Michael Crichton/大卫·凯普 David Koepp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