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6-11

真情假爱:寻找战利品

看到迈尔斯时时照镜子看他才洗的牙,就不禁可乐,想起了他在《逃狱三王》中那位落难时也要时刻保持发型的逃犯和《阅后即焚》中为了保持体型经常锻炼的中年特工。据说在意自己的发型是乔治.克鲁尼的习惯,这点被科恩兄弟利用到电影中。不知时常在意自己的体重和牙齿是不是也是爱臭美的乔治.克鲁尼的习惯?

剧本历经多年波折,经手好几拨编剧和演员,最终落到了科恩兄弟的手里。科恩兄弟不负众望,将这个发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庸俗的欢喜冤家故事打造成为一波三折的爱情游戏。也许这部影片较之科恩兄弟其他电影多了几分温情,但表面的温情,依然难以掩藏故事本身之荒诞和蕴含其中的辛辣讽刺。这部表面热闹的爱情喜剧,其内核依然是科氏风格的黑色与荒诞。

婚姻原本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而在影片各色人物的心目中它却是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

富有的男人和年轻美貌的女人结婚是为了满足情欲,所以他们会结了又结;

年轻貌美的女人和富有的男人结婚是为了获得财产,所以她们会离了又离;

富有的男人要保住财产。

没有金钱的女人要得到财富。

而为他们服务的人则左右逢源,获取最大的利益。

私家侦探会利用一切非法手段抓到富有的男人和美人们出轨的证据,然后获得财富与名声。

离婚律师会利用法律和一切非法合法的手段维护当事人的利益,然后获得金钱与名誉。迈尔斯把婚姻处理成官司。 玛丽娜把婚姻设计成阴谋。 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另一个关键词——契约! 契约是婚姻的证实。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今天则是一种婚前财产协议。反讽的是:通过放弃协议而表达婚姻的信任。所以片中,撕毁协议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一种表演,第二次是一种设计,第三次是一种坦诚! 不论是定协议,还是撕毁协议,正是在婚姻和协议的纠合中,影片一步步发展下来。 连最亲密的关系都被设置成一种利益关系。婚姻竟然不得不以一种协议的姿态而求得自白的证明的时候。的确是一种难耐的残酷。 齐泽克有段话:“你知道,现在的欧洲和美国有一种‘防菌’的倾向,当代文化都有这样一种‘防菌’的特点:没有咖啡因的咖啡,没有酒精的糖,没有糖的蛋糕。即使是伊拉克战争,也被编造得好像一杯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一场没有罪恶的战争。多么无聊的时代。今天,我们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进行性交,但是,你必须带上安全套。你知道,我恨安全套。”| 也许科恩兄弟想对我们说:你知道,我恨这狗屁的协议!
影片真有这么简单吗?试着换一种理论模式来检验下! 按照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协议婚姻——爱情婚姻 爱情 婚外通奸 更抽象一点:协议—— 反协议(没有马赛协议的婚姻) 非反协议(由设计与谋杀所催化的爱情) 非协议(婚外通奸) 所以科恩兄弟的故事实际上不是讲婚姻,甚至不是讲没有了马赛协议的婚姻,而是讲爱情,更准确的说,他们想讲的是一个由设计与谋杀所催化的爱情!一种西方自罗马以降,远为复古而刺激的爱情,充满了阴谋、圈套、暗杀、令人神魂颠倒的女人、痴狂的男人! 而科恩兄弟一贯喜欢玩弄好莱坞的类型元素。例如《米勒的十字路口》就是黑帮片的一次史诗怀旧。这里可以说他们重新复活了40年代好莱坞的神经喜剧传统(例如《一夜风流》《费城的故事》)。那种男人与女人欢喜冤家的爱情。 借着复活这种模式,他们真正想说的是:在一个婚姻爱情都被条约化的社会,男人与女人之间应该永远是一种角力,是谋杀,是诱惑,是设计,当然还有最后的征服! 由此科恩兄弟的作品就不仅仅复制了一副过时的爱情画卷,而是生产出一种当代社会的男女爱情的乌托邦,尽管是以一种阴谋的方式。 这或许也正是他们对于难耐的残酷所做的一次怀旧的反应。 虽然影片还是有科恩兄弟一贯的在类型中颠覆的风格!但是整体看下来,还是有点令人失望,或者说不够过瘾!

真情假爱Intolerable Cruelty(2003)

又名:爱情差错脚(港) / 极度残酷 / 难耐的残酷

上映日期:2003-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03-10-10(美国)片长:100分钟

主演:乔治·克鲁尼 凯瑟琳·泽塔-琼斯 杰弗里·拉什 塞德里克·凯尔斯 爱德华·赫曼 保罗·安德斯坦 理查德·詹金斯 比利·鲍伯·松顿 茱莉亚·达菲 乔纳森·哈达里 汤姆·奥尔德里奇 斯塔西·达维斯 杰克·凯尔 欧文·凯斯 

导演: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 编剧:Robert Ramsey/Matthew Stone/约翰·罗曼罗 John Romano/伊桑·科恩 Ethan Coen/乔尔·科恩 Joel Coen

真情假爱的影评

tree
tree • 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