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阳了错过了广州百丽宫第一次阿巴斯影展后,半个月后朋友提醒百丽宫又再开场次,虽然朋友建议一口气看完乡村三部曲,但转阴后对于生活的倦怠感以及对于选择死亡的问题的兴趣,选择了本片。

巴迪想找一个人帮助自己自杀,在从城市到自杀之地的荒原中开着路虎寻找帮手,遇到年少的难民士兵、年轻的神学生以及老标本师,典型的年龄结构(当然还有中间的年轻工人、流浪汉和同是难民的门卫,但他们没有展开实质性的探讨),士兵太过于青涩,关心的是未来之路,谈论这个问题显然太古怪;神学生只会说教;遇到老标本师之后,车辆经过的景象都变得生机勃勃,巴迪的金钱诱惑终于有效,他需要一笔钱帮助家人而同意帮忙,但一直轻声对巴迪说着地球本身的美好,夕阳、月光与晨晖,在这片应许之地下无法割舍的“樱桃的滋味”。巴迪开始在城市里游荡,感受着地球最后的美好,但在晚上,依然躺下早已挖好的坟墓,看着满月勾勒出云的银色弧线,正片结束了,无人知晓巴迪的抉择。

影片的最后出现了花絮式的片段,强硬地讲观众的思绪抽离,罗杰·伊伯特认为这个设计和本片都很造作,“是一种令人厌恶的间离策略,只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在看电影”,但我个人认为,阿巴斯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图与观点:值得一活。

《樱桃的滋味》是高度文学化的,体现在对话与关于电影式镜头的分离,人物对话时都局限在车内,一个被限制的框架与空间,一部微型公路片,环境声音只是最低限度的在文学式的表述填充电影的味道。本质上是一种有着忧伤笔调的短篇小说,少量的主要人物以及一个目的,简单的结构。

影片命题似乎也很俗套,人生值得一活么?富有阶级巴迪希望/有权选择死亡,但在荒原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得窘迫却依然淡然地或者,少年士兵与门卫逃过战争来到这片荒原寻找出路,儿童们都可以随意欺负的流浪汉拾荒养家,他们没有选择死亡的信念与理由,因为生命就如老标本师而言,太珍贵美好了,他们或许都很少有时间去静静坐着等待夕阳,有理由相信阿巴斯这样的设置多少在讽刺。我们不知道巴迪自杀的理由,但是我们可以在他脸上读到绝望,也不必去批评他自杀的动机,尽管在最后他在高台上望着红色的夕阳改变了荒野的颜色,迎接一天中最绚丽的一刻,他依然躺进那个坑内。或许在那一刻,是他对于生命的最后的眷恋,在月光下,也可以安然告诉自己活过。

似乎朋友的建议才是适当的,本片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惊喜,关于生与死的寓言电影无法感动当下的我,或者我们的生活不是那么激昂与壮丽,但我们的生活中依然有值得眷恋的樱桃之味。因为这些年我们见过的死亡太可怕了,死亡也太多了,我太爱这个世界了,它给了我不多,但足以值得继续下去。


樱桃的滋味طعم گیلاس(1997)

又名:樱桃之味 / Taste of Cherry / Ta'm e guilass

上映日期:1997-05(戛纳电影节)片长:95分钟

主演:赫玛永·厄沙迪 阿卜杜拉曼·巴赫里 阿夫欣·呼罗希德·巴赫蒂亚里 沙珐·阿里·莫拉迪 米尔·霍森·努里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 编剧: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樱桃的滋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