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熊切和嘉的风格。

这一点从看剧版的时候,我就已经领略过了。没有比对熊切的其他作品,只论这个系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空欢喜”。

剧版他负责的那集,摆出很大的架势,结果虎头蛇尾,影版依然如此。

三条线,三类人群,三线并行、交融,原本应该很精彩,前提是导演把控得当,才不至于流于表面,空有架构。

开篇切入不错,但从署长宿醉状态追逐周林之后,好不容易攒出来的一口气一泻千里,松散而肤浅,每一条线看似给了足够篇幅展现,其实只是必要剧情推进,没有深入挖掘任何一方。

周林线很多人着眼的点是有没有“黑”中国,然而问题并不在这里,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找中国演员出演,是短板也是无奈,但从目前成片来看,即使换成中国演员来演,在导演的调教下,也未必能呈现多真实的效果,台词和表演风格依然会被塑造成日本式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国味的表现,仍停留在很陈旧的想法,这不是组内有个别国内staff能改变的,也不是演员卖力演出能改善的,原作就是如此,二度创作也很难改变这个基调。

并不是说不能表现国内的阴暗面,而是这种阴暗面剥离了电影展现的环境,似乎放之四海皆可,缺乏真实性。剑南春,广场舞、舞龙舞狮,这些华人街元素,可以使地下社会得以成立,但周林的回忆则不能仅仅放一些元素,它需要主创对国内环境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在回忆杀中产生足够的临场感,失去了这些,中国观众觉得假,日本观众不知道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因为回忆杀里的情绪倒是很日本。

小周居然能搞到枪,枪还是他爷爷的,在国内枪支管制这么严格的环境下,可能吗?

两个无依无靠什么都不会的小孩,在国内杀了人之后还能悄咪咪逃到日本?既然都描写了海这边管制严格,那他们还怎么逃?

他们是变种人吗?变种人的小孩还惨兮兮在逃亡路上死那么多,他们倒优哉游哉地吃香喝辣,杀了很多人还各种拦不住。

缺乏真实感也就缺乏力度,所以我很难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共情,买衣服、玩游戏的片段,力图表现他们boy无情又天真的一面,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前期的玩闹杀人铺垫够了,加了反而拖节奏,真正重要的回忆又掉了链子,叫我如何给好评?

周林线我为数不多的喜欢的情节是,小周用林当挡箭牌,兄弟情撕裂出虚伪的口子;两个人在车上,林不看小周一眼的临终呓语。

反观其他两条线——

黑帮那条意外的和谐,逻辑是顺畅的,感情是合理的。

而署长的那条线,地下社会只是一种背景,对没看过剧版的人来说印象薄弱,对看过的人来说则很不过瘾。一些原本应该很有冲击力的画面,也因为松散的节奏、仿漫画式的分镜和褪色的影调,情绪被切割、冲淡,不管是玛利亚的死亡,还是大家的托付,都变得轻飘飘了。铃木、阿桑等人更厉害,直接变成NPC,因此我太理解滨野谦太对戏份少的怨念了。

然而就算是身为主角的署长,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空间去展现比剧版更深层的一面。还是那句话,看过剧版的人看电影会觉得没有提供更新的角度展现署长,理解署长,没看过剧版的人,则不太理解他无端端被卷入这些事件还这么拼的动机。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署长还是我们的署长,熟悉的配方,贯彻始终的不偏不倚,他是混乱却自有一套规则的地下世界唯一的守护神,他是迥异于所有人的独行侠。

别人把这帮偷渡客的命当草芥,他偏偏认真,别人觉得周林杀了就算了,他偏要逮捕他们,接受审判。

因为他曾经被地下居民温柔以待,所以他也以温柔待世界,这份温柔隐藏在朦胧的烟圈后,隐藏着深深浅浅的伤痕下面,隐藏在对黑帮竖起的中指中,淡淡的,闪着光。

可惜,一个好角色并不能改变一个导演的对电影的掌控。这个题材本身很宝贵,牵涉太广,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没抓到,真可惜。(群像成功案例近期可参考《怒》)

有人说换香港人拍更好,确实港片拍兄弟情有一套,但个人认为这个系列立足点不在于此,地下居民如何顽强生存才是它的灵魂,硬要主讲兄弟情反而缩小了体量,变成了别的东西。对此,剧版的拥护者,自然不满。
给剧版五星,是因为瑕不掩瑜,主题立意和画面节奏表演相得益彰,而电影我只能说,瑕瑜互见,但是为署长的难得,我愿意再加一星。
PS:ost还是很棒。

异邦警察 电影版ディアスポリス -DIRTY YELLOW BOYS-(2016)

又名:异邦警察(台)

上映日期:2016-09-03(日本)片长:115分钟

主演:松田翔太 滨野谦太 须贺健太 柳泽慎吾 安藤樱 

导演:熊切和嘉 / 编剧:熊切和嘉 Kazuyoshi Kumakiri/守屋文雄 Fumio Mor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