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我高考完了后的那几天,和同班同学聚在三中老校区一边估分一边扯皮。假日的校园颇为寂寥,虽然是盛夏,不知怎么校园里的榆树柳树叶子落了一地,与往常熙熙攘攘的人流相比更显得冷清。这时两个穿着伪满警察制服的人从老教学楼里走出来。

“拍电影了!?大家看看去!”“同去!同去!”

那一班子剧组是在老教学楼二楼靠近女厕所的一间教室拍戏的。那一场是内景(外景是一中,但人家教室太现代化,没有我们三中老校区的这么破),上课的是周杰,好像在教那群学生历史(也可能是国文?),但我围观到周杰开始说“你们不要忘了你们都是中国人”的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改教思想政治了?那年头都是皇民化教育,也不带这一口的啊!幸好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他演的是玉旨一郎,要不然这“一个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培养中国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场景非得让我们吐一楼的槽;要是这样,新学年的学弟们就没地方上课了。

按理说呢,同学里也不是没有听过那部评书的,但硬要把它改编成一部“革命+爱情”的时尚偶像剧,那就是严重的不靠谱了。且不说它那错漏与自相矛盾的剧情可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派左翼文青的三流言情小说相媲美,就连一些有关哈尔滨的基本知识也都弄成一团浆糊。

就以第一集为例:王一民穿皮鞋翻工人文化宫后墙且不提他,劫了卢家千金后竟然把车“开向太阳岛方向”?那时候连东滨江桥都没架好呢(公路大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的),感情这老爷车能上铁道过江?还有,那时候哈尔滨的医院都是平房,只有江上俱乐部大小?……

其实我倒也是挺理解人家的苦衷的。哈尔滨的古迹如今剩不下多少,火车站没了,只好拿香坊站来凑;喇嘛台被红卫兵砸了,游行的景只能去索菲亚去拍;铁路局的毛润之打车像没法去掉,只能用别的场景代替。但这并不能代表你可以一边逛秋林一边谈革命,一边吃华梅一边交代任务,一边把白俄妹子一边统战卢家千金。那时候的哈尔滨,不是随便找几个穿风衣戴礼帽的帅哥就能再现的;它与上海一样,是东北亚最繁华的一口井,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冒险家都要往里面跳,看能不能捞到什么财宝。那时的哈尔滨,论商场,有俄国人的秋林,中国人的同记;论制造,有波兰人的老巴夺,俄国人的哈啤;论宾馆,有犹太人的马迭尔,日本人的国际。若是导演真有心替哈尔滨作软广告,这些怎么能忘记?更何况:马迭尔老板的儿子西门·加斯普上个月还在弹钢琴,下个月就曝尸街头;萧红这一周还能在中央大街的路边喝一杯咖啡,下一周就有可能被黑心店家卖到道外傅家店荟芳里的窑子里去!“红色间谍”佐尔格曾在这里刺探情报,抗联军长李延禄从这里只身南下寻找中央。更不用提李兆麟,金剑啸……在那风雨飘摇的大时代里的哈尔滨,不知道导演又能了解多少?

所以说,赵宝刚,你饶了哈尔滨吧。你这部电视剧编得不真诚,拍得很虚假。陆毅周杰是很俊,隋俊波、李小冉和日本女孩是很美,但他们只是空披了一身洋气的外衣,人还是只活在作为片场的那个“哈尔滨”里。还不如周亮羽和梁晓声;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老哈尔滨,不说别的,只凭《年轮》里那一句“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地向前方”就知道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有多么真挚。而在你这里,好好的哈尔滨彻底沦为了景片中那可有可无的背景。失败的不只是你,还有整个哈尔滨。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给这部电视剧三星呢?全凭了“哈尔滨”三个字。一个字一星。假如他拍的是“夜幕下的乌鲁木齐”,那他可就从我这里赚到了。)

P.S.《夜幕下的哈尔滨》片头好像是抄袭《沉默的证人》的。

P.S.S. 我不知道东正教忏悔是什么样子。但第一集开头“关静娴”明显是在做天主教的忏悔。索菲亚教堂兼容性不错啊。

P.S.S.S. 其实呢,做特工长得俊也没什么。你看人家伍豪同志那个风流倜傥的劲,谁能把他和将顾顺章一家老小满门抄斩的杀人狂联系在一起呢。长得俊不要紧,俊得人畜无害才是王道啊。

夜幕下的哈尔滨(2007)

主演:陆毅 李小冉 周杰 隋俊波 杨奇鸣 陈昊 许还幻 三浦研一 井上朋子 

导演:赵宝刚 / 王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