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尔·德尼的新作《心灵暖阳》与她之前的作品明显不同,这是一部通过对话建构的悲喜剧(我猜测受到了洪尚秀的影响),同样也是一部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爱情的佳作。虽然据说改编自罗兰·巴特的《恋人絮语》,但看完觉得似乎并无必然联系。朱丽叶·比诺什在电影里一如既往地奉献了精湛又细腻的演技,在她所塑造的伊莎贝拉身上,承载着克莱尔·德尼对女性的理解和爱。
朱丽叶·比诺什所饰演的伊莎贝拉浑身上下都让人想发笑,她的穿着打扮、她的言谈举止……与她艺术家的身份形成了鲜明反差,部分幽默就是由此而来的。照我们惯常的理解,艺术家应该是那些装扮清丽、气定神闲,有自己一处小天地的自在之人。但电影中的伊莎贝拉似乎与这里列出的任何一点都格格不入——她的发型永远蓬乱着,扎在后面,她的穿着总是一件露胸的v 领毛衣外套皮衣,还有她那些高跟鞋像极了跳舞女郎的日常装备,更不用提她的言谈与举止;我不知道哪位自称历练人生的高人能从中见过一位艺术家的身姿,但也有可能,就是在这种不寻常的装扮反而显露了伊莎贝拉艺术家的身份。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位艺术家竟然会被爱情折磨得声泪俱下,就像一位青春期的小女生一样需要别人安慰,需要他者不断的爱才能生活下去。后者正是伊莎贝拉不断寻找爱情的原因,但她根本不懂爱,她就一个小女生只是想要被某个人爱,而不是去爱别人。因此,她不断地流转在不同的男人之间:中年发福的银行家,口口声声说“崇拜她”,却又只想和她维持情人关系;在剧场演出的男演员,原来有一种癖好,只想保持上床前纯粹的关系,一旦上完床关系就变味了;那位在酒吧偶遇的阳刚男子,却因为阶级差异关系被迫宣布告终;以及黑人职员,一直被吸引、却心知不合适……更不用说那些隐身的、未在电影中当作展品展示出来的男人了。
伊莎贝拉是悲剧的,她又一直不放弃找到真爱的那个人,这让她显得更加悲剧。也许命运早已在她的性格上判定了她找不着命定的人,她不懂得爱是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她只想要男人一味地爱他,只要男人爱她,全身心托付于她了,她就觉得对方是最后的真爱了。想想,这哪有可能是一位艺术家的爱情观呢?这只可能是那些单纯的小女生内心的幻想。伊莎贝拉就如同古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形象一面抗拒着她的命运,一面又认识不到根本问题乃是出于自己的性格缺陷。
克莱尔德尼反常又高妙地将这个悲剧故事处理成了喜剧,但这里丝毫没有对伊莎贝拉这个角色半点嘲讽或戏谑的意思,相反整部影片充满了关爱和同情。德尼理解自己所创作的这个角色,是一部分女人的命运。而电影最后,伊莎贝拉前往情感咨询师的工作室求诊情感问题时,她面对咨询师给出的建议露出欣喜又快慰的微笑,难道我们不会为她寻找爱情的天真和真挚所打动。而与此同时,我们又知道,这很可能又是命运向伊莎贝拉开下的一个玩笑。因为在前一组镜头中,我们还看见这位肥胖的咨询师在车里和女友发生感情问题,如果连他自己都深陷情感困境,难道还能给伊莎贝拉提供爱的建议吗?
对于伊莎贝拉这个角色,我所想到的是出现在费里尼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大路》中的杰索米娜和《卡比利亚之夜》中的卡比利亚,她们都是寻找爱却又被爱一次次伤害的可怜之人,两个角色都成功地唤起了观众的同情心(想想观众在半个多世纪里为她们洒下的泪水吧)。我觉得《心灵暖阳》与这两部电影有一种隐秘的联系。只不过不同的是,杰索米娜和卡比利亚是十足的悲剧角色,但伊莎贝拉身上散发着角色的自主意识,她身上有一种天真的信念,一种对爱情的执迷不悔。只是她不懂得爱,这是根本的悲剧。

心灵暖阳Un beau soleil intérieur(2017)

又名:巴黎众色相(港) / 我心渴望的阳光(台) / 墨镜 / 恋人絮语 / Dark Glasses / Let the Sunshine In / Bright Sunshine In

上映日期:2017-05-18(戛纳电影节) / 2017-09-27(法国)片长:94分钟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热拉尔·德帕迪约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 尼古拉斯·迪佛休尔 若西安·巴拉斯科 泽维尔·布瓦 阿莱克斯·德斯卡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导演:克莱尔·德尼 / 编剧:Christine Angot/克莱尔·德尼 Claire De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