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
哼哼——
泥——坑——恐——龙——
身在猪年的你,如果压根儿就没看过动画片《小猪佩奇》,估计你会对那位长得像鼓风机的“猪猪女孩”带来的“泥石流”很是无感:这是啥啊!






“佩奇现象”已产生,但啥是佩奇呢?“猪猪女孩”简史了解一下——
史载,自2004年5月31日在英国首播,但在《小猪佩奇》出现前并不被看好,频频遭商业电视台拒。《小猪佩奇》三位创始人一气之下,自掏腰包凑了30来万英镑,创造了这棵超级“摇钱树”——服不?不服来战啊!



不服?要知道,人家一没有像皮克斯、迪士尼那样酷炫的技术,二没有重量级明星的配音阵容,堪称“谈笑有白丁,往来无鸿儒”!
但迄今为止,这个已有十多年“高龄”的老司机已占领了全球180个地区,播出了6季,每年都创造着几乎相当于一个上市公司的收入……
2015年9月,《小猪佩奇》登陆中国,首战告捷,很快就在早间档播出的少儿动画节目里,一举夺得收视率状元之宝座。



同年10月,《小猪佩奇》又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三家平台同步上线,一年播放量逾100亿人次,喜羊羊、熊大熊二们奋起直追,但还是望“猪”莫及。
产品好不好,口碑定分晓。《小猪佩奇》的豆瓣评分每一季都在9分以上。可以说,全面碾压同期的国产对手们。



从营销学角度说,我认为,《小猪佩奇》还直接灭了“加拉帕戈斯综合征”(下称“加征”)。
何谓“加征”?据说南美洲有个加拉帕戈斯群岛,该岛“独孤求败”,与大陆天然隔离,所以岛上的生物都表现得充满个性,与众不同——只要把它们带离老窝儿,不出一个月,全部死光光——此之谓“加征”。
其实在茫茫商海中,也存在着诸多这样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式的企业:产品在国内或某一区域广受欢迎,牛气冲天;但一旦到了外地或海外,就被对手打得满地找牙,脆弱得堪比锅巴——但,人家《小猪佩奇》为啥就没有患上“加征”呢!
我认为,该片拥有别人很难有的三大利器。
形式上的“泥石流”,内核上的“清流”
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里,无论是家长还是校长,无论是老师还是老板,个个都焦虑得掉头发,人人都怕输在起跑线。突然间,“风乍起”,《小猪佩奇》“吹皱一池春水”,为大家描绘了一个“风清气正”、“正能量满格”的和谐社会。
杀红眼的观众骤然穿越,来到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猪世界”,既看不到惊心动魄的宫斗,又没有烧脑的各种套路与反杀,平平淡淡,温情脉脉,不说教,不尖锐,简单幽默,家常自然,清新流畅的英伦风吹来,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崛起的“新新人类”,捧红了“快乐小猪”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这两句话来形容受众和产品,是最恰当不过了。《小猪佩奇》之所以成为现象级产品,除了前文说的内容质量,还与数量庞大的“猪粉”有关。
随着以新中产为首的“新新人类”的快速崛起,最令其认同的家教模式、观念等随之大行其道。这部分人最欣赏什么?不装、平等、温和喜欢科技、拥抱新潮、赞赏民主、习惯以理服人、推崇自由……而这一切,《小猪佩奇》统统具备,于是乎,“新新人类”及“新二代”们就此沦陷。
输出产品不如输出概念
从营销传播的角度看,成功输出一种“概念(主义)”,其威力远胜过输出的产品本身。
格瓦拉的头像为何能风靡全球、能成为一种时尚符号?大家被征服的,就是他的“切范儿”,就是他的“切概念”。
对80、90后受众来说,“概念”牌很容易发酵成为一种情怀,甚至上升为一种个性、精神,远比“产品”牌的实用来得生猛、有用、有趣。



于是乎,当很多人都念叨着“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时,足以说明该概念已个性化、风潮化,痛入骨髓、深入人心。 因此,面对“小猪佩奇”现象,孩子们可学习,家长们可学习,老师们可学习,企业的老板们同样也可以学习。
老板学啥?当然是学套路啊!虽然“模仿容易,超越艰难”,但唯其艰,方显价值。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再核心的人物,再大的佬,其内心也渴望被认可、被支持,即所谓的“获得感”。因此他们也需建立相互信任的小圈子,进而获取资源、交换信息,进行利益、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继续保持优势或“更上一层楼”。



因此,“小猪佩奇”也好,平台分享也罢,就是给各方有欲望、有需求、有目标、有理想甚至有共鸣的人士提供那么一个可以自由交换、重新分配、实现最优组合的绝佳平台。
“小事从不在乎/大事从不糊涂……”猪年已临,希望大家都能沾点佩奇的喜气,吸取“猪营销”、“猪哲学”的一点精髓,成为一只聪明快乐健康幸福的小猪。文/蔡运磊

小猪佩奇 第一季Peppa Pig(2004)

又名:粉红猪小妹(台) / 小猪佩琦 / 萌萌小猪佩奇

主演:莫温娜·班克斯 理查德·赖丁斯 Oliver and Alice May 

导演:马克·贝克 / 编剧:马可·贝克 Mark Baker/Sarah Ann Kennedy

小猪佩奇 第一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