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01

相爱相亲:爱的教育


很难想到一个特别好的标题去概括观看这部华语电影的感受,用电影原题目“相爱相亲”或许会更加贴切些。借用这部片的英文名(Love Education)直译名作为影评的题目,或能够更加贴近自己的观影感受。如果能够引起读者对“相爱相亲”与“爱的教育”中英文词义之间的细微差别,引发一些思考,那就是意外的收获啦。
所看情感类电影并不多,最近看的《伯德小姐》在描写美国内陆城市萨克拉门托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女儿“伯德小姐”在高中时代的成长时,造成片中母女矛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完全支持“伯德小姐”去东部大都会读大学。我想说的是,即便观众可以通过对片中第二代人的职业来评估其家庭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阶层,但只要在观影后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一二,现实生活中家庭内部的矛盾,恐怕绝大多数都与金钱挂钩。正所谓“谈钱伤感情”,反过来思考,《相爱相亲》选取了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棒矛盾作为剧情的基础,悄无声息地去除了家庭矛盾中的金钱问题的讨论,使故事表现的对象能够凝聚在了三代人的情感问题上(从整部电影来看,其实欲语还休地抨击了许多社会问题)。《相爱相亲》没有将物质生活条件作为情感所需要克服、超越的一个对象而直接进入了血缘家庭中三代人的情感问题的讨论,直接造就了“一部非常纯粹的情感类电影”,让我想起之前所看过的一些大陆的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醇厚感与亲和力。
来自乡村的祖父抛下农村包办婚姻中的原配夫人,在城市中签订法律协议建立新家庭,这是整个故事的源头。《相爱相亲》所选取的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一夫多妻制的家族社会快速转化为一夫一妻制的现代家庭带来的矛盾,这种矛盾注定会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而一去不复返,赋予了这部片浓厚的怀旧色彩。用感情的和解来解决这个家庭-社会矛盾,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处理方式,也是身处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中的观众的美好愿景。两种家庭模式下家庭成员的感情差异,并不是简单的“亲”与“爱”两种情感之间的比较,也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情感内部发生的裂变,恰恰相反,《相爱相亲》主要表现的,正是在中国式家庭发生了制度转变的表象下,内部情感关系的延续性。这种缺少体制依托的延续本身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影片所要表达的另一个主题,就是通过以薇薇为代表的第三代人的际遇,来思考中国式家庭面对方兴未艾的个人主义实现情感教育延续的可能性。
我在观影之前会去了解一下官方给出的电影信息,大体有一个观影期待,一部电影放映10分钟后它的类型基本上也就固定不变了。《相爱相亲》无论是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没有逾越现实主义的框架,主要刻画的人物是三位女性:阿祖、岳慧英、薇薇,所要表现的情感冲突也以这三人为主轴。如果说一部好的电影传达出的情绪不但能够在放映过程中引发共鸣,而且放映结束后能够让观众一时间难以走出这种情绪,那么《相爱相亲》无疑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第一次看到开场四分半就火葬场的片子,一开始就冲击了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标志着这不会是一部单纯描写和赞美传统中国相爱相亲的天伦之乐的片子。影片的节奏非常的慢,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对片中第三代人设定的不满,断定这是一部好片要到大概1小时又5分钟处岳慧英独自面对家庭中的困难,遭遇女儿的不理解和愤怒出走时,面对母亲的遗像如同一个女孩儿一样啜泣不止。

在这个节点之前我都难以接受《相爱相亲》能够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自始至终不能接受的点在于,为何第一代人、第二代人演绎的如此自然克制的同时,第三代人的代表薇薇显得如此无知可笑。这可能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薇薇是一个常见的形象:年轻的女儿受够了严格的家长布置下的条条框框,终于遇见王子为了个人幸福而愤然出走。我并不是要指责年轻人在追逐幸福中的盲目轻率。薇薇犯了一个一般人不会犯下的错误:她将自己家庭内部的纠纷视频带进了公司,引发同事们的关注,并且默认了公司将这件事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广而告之的行为。
两个字:幼稚。
影片中对于情感问题,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是《相爱相亲》也有非常坚定的立场。站在情感教育对面的是,情感被当作无形的商品被媒体利用、被大众消费,岳家几乎所有人都在片中以不同的方式强烈拒绝并斥责了这种行为。作为特例,不熟悉现代社会的阿祖希望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愫,曾经质问年轻主持人“谁是你姥姥?你是谁?”的刚烈老太太面对聚光灯和场下无数陌生观众时,在直播间这个完全陌生的空间里也感受到了十足的伤害。
无知的薇薇,完全暴露了这部电影的机械性,薇薇的这种不合常理的错误是这部影片情节的引擎。影片虽然通过薇薇对于古代社会知识的无知——不知贞洁牌坊的题字何意、不分“庶子”与“庶出”做铺垫,但也只能说过于勉强。同样作为第三代人,阿达在情感的成熟上站在了薇薇的对面,或许是因为他在年龄上应该高于薇薇很多,电影对于过度犬儒的新闻媒体的斥责基本上都通过阿达对薇薇的批评上直接呈现,甚至到了“看看你自己的样子有多残忍”的地步。阿达的过于无懈可击与薇薇的过于天真幼稚,暗示了薇薇爱情极可能存在的悲剧性面向:如果阿达不是达达的亲生父亲只是一句谎言呢?
电影给予了薇薇以成长,虽然这种成长是有限的成长。世间人仿佛总是这样,两代人之间总是发生矛盾,而祖辈对于孙辈却格外宽容。薇薇在跟阿祖夜话,第一次诉说自己的感情问题:“我妈肯定不能同意,要不我跟他私奔吧。”阿祖做出了对话的第一次回应:“好啊”。让人不禁莞尔。一个人的身体会老去,但是人的心的年龄却不一定伴随着身体一同老去,但也正是这样,阿祖坚守的代价也就更大了。阿祖赋予了薇薇更多的勇气。阿祖没有正面回应薇薇对于自身感情的追问,薇薇似乎也没有领会那一代人的情感,明显阿达更能够领会。一直到直播间里自己的母亲与阿祖同时受到了节目的伤害时,薇薇本能地去保护自己的家人,或许此时才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更能理解自己母亲“做女儿的心”。
电影没有直接回答“娜拉出走以后”这个经典问题,因为阿达将自己的积蓄全给了那个给予薇薇危险信号的女子,两人到了阿祖处暂留,不但回到故事的主线,两个年轻人也继续在阿祖的生活中获得成长,也顺水推舟护送阿祖进入直播间,避免了故事的枝蔓。由于阿达处在故事的边缘,我很难去回答这个年轻人主动进入阿祖的棺材表现的意义,他更多的是行动者,而不是言语者,这一点和老尹很像。两位男性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很微妙,他们是关键时刻的支持者与批评者,给予女性以足够的言语和行动空间,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女性能够站在舞台中间充分地展示自我。两性之间的关系最终表现为和谐共存,女性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男性的毁灭,相反,女性需要男性提供的依靠,纵使女强人如岳慧英一手经营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她内心的诉求用带着哭腔、俏皮可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后不准王太太坐这个车子!……然后我每次难过的时候你就是很开心!……你唱歌为什么还是那么难听?” 在,与老尹平和温厚的回应构成了难得一见的中国式家庭的一幕图景。当表达爱的语言终于冲破了沉默,夫妇两人仿佛在崔健的《花房姑娘》中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正如岳慧英想起来近来梦中向自己伸出援助之后的那个男人,正是年轻时的丈夫。老尹是一个模范式的丈夫了,他对于自己妻子的情感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如同他对薇薇说:“你妈那是害怕。”


影片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男性家庭成员,那个久已逝去的父亲岳子福,构成了两代人追求的一个空缺。观众可以透过他过去对淑英和阿祖的书信来了解他在两个家庭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那代人对于情与爱的不同认知。岳子福早一步驾鹤西去,铸就了淑英的遗愿,而更加沉重的无疑是岳子福在1946年进城谋生(年份的推定根据阿祖在直播间的自述可知,另外这个故事的背景城市也在直播间对街的门牌上可以看出是郑州)一去不复返,独留阿祖一个人在乡间守候。可以说,十分自私。电影中阿祖令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无怨无悔的坚守,更令人感动的阿祖的明白与放手。当阿祖在岳慧英家中看岳子福的照片时发出了“这是他?不像啊。”的感慨时,心中原有的某个坚实的角落静静坍圮。随后阿祖冒着大雨回到家中,擦拭阿达寄给她的合成照片,不小心擦坏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的脸不禁啜泣时,是一种用文字难以言明的痛,而片尾阿祖泫然欲涕抚摸丈夫的遗骨,吹拂掉灰尘,说出那一句“我不要你了”后又忍痛潇洒挥手示意“进城”,可以说是本部电影中情感表达的最强音。


对于中国式家庭固有的情感表达层面的问题,电影集中在岳慧英的社会、家庭关系中表达。此外,卢晓光的父亲谋生的职业是在别家哭丧,可以说是现代家庭情感与表达脱离的一种外化。卢家本身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母亲的缺位,父亲操持的“贱业”与家庭、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不到位,都可以解释卢晓光在学校中消极对抗姿态。影片给予卢晓光以善良的秉性,正是这样一个消极对抗的少年,在其老师面对媒体的骚扰时无言地挺身而出,在危机结束时趁着岳慧英打电话走下公交车。卢晓光相对于薇薇(直到后半部分驾校父女相谈时,我们才知道薇薇父亲姓尹,至于薇薇跟随父姓还是母姓,不得而知。)来说更加年轻,他的叛逆也不是因为家庭成为了个人追求幸福的阻碍,反而是因为家庭与学校的失职,造就了他消极抵抗下对于一个完整的成长环境的渴望。影片当然不需要负责给予卢晓光的问题以一个明确的解答,现实中我们也只好期望卢晓光们在应对原生家庭的一系列问题时能够遇到像岳慧英们一样负责任的老师。
2018.2
PS.经历了上次影评投放到豆瓣上迎来的大规模评论,只好在文章最后加上一句:影评本身是作者自己娱乐为主,不喜勿喷。个人的公众号“七月十五君寻”,欢迎大家关注。

相爱相亲(2017)

又名:Love Education

上映日期:2017-11-03(中国大陆) / 2017-10-21(釜山电影节)片长:120分钟

主演:张艾嘉 田壮壮 郎月婷 宋宁峰 吴彦姝 耿乐 谭维维 刘若英 王志文 李雪健 马嘉祺 张艺瀚 

导演:张艾嘉 / 编剧:张艾嘉 Sylvia Chang/游晓颖 Xiaoying You

相爱相亲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