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是一个让人纠结而悲伤的节日,不是因为童年的远去,而是因为发生在家乡山东的邪教故事伤害致死案。个人命运的脆弱袒露无疑,仅仅是在麦当劳里休息一会,又仅仅是拒绝了陌生人索要电话号码的要求,就能招来无故的殴打,乃至于丢失性命,这是何等的悲哀。而围观者桀桀,同样耽于个体内在的惶恐与茫然而不敢也不知道如何施救,眼睁睁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极度惊恐的骇叫之下,香消玉殒。而逞凶者直到进入司法的控制,依然执迷不悟,只相信他所谓的老神在在,令人心寒。

无论是死者,还是围观者,或者是邪教成员,都让网络内外的人感到震惊,并因此而悲悼而怨念而痛恨,但死者不可追,生者仍需还,我们有必要知道群氓的概念,并因此增长一些理性,知道以后该怎么样可以使我们生活的更好一点。

当然,发生在招远市麦当劳里里的凶杀案件,我们不能过度指责围观者不去施救,恰恰相反,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麦当劳的经理与员工们曾经进行过阻拦,都被持械的邪教徒喝退。在面对这种情况,不仅当时围观者们,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换做屏幕前的你我,在那个时候,也会同样惊慌失措。在危机关头,人性化的抉择其实就在于一念之间,即便是国外的求生手册,其流程也是run---hide---fight,首先是自保,实在躲不过了才转为反抗,没有人鼓励在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就贸然施救。君不见,见义勇为是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得到褒奖的行为,而这恰恰说明见义勇为非常态,因为奇缺才成为楷模。所以,不能强求围观者徒手施救,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义务。不能因为看到暴徒行凶而不救,就要接受来自公众的道德批判。

但一个无辜的生命的确就是在围观者眼睁睁之下丧失了性命,无论怎样辩白,都无法改变围观者存在着不救之过。这个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动用专业词汇的话,就是群氓的概念,那一刻,围观者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同群鸟,在天空左冲右突,飞来飞去不知道方向。当其时,最需要的当然是专业的知识,让大众知道该怎么做。而除此之外,关键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担当者需要站出来,他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需要适当的组织能力,能够疾喝一声,振臂一呼,引起应者云集,大家群起而上,用众抵少,才是正途。乌合之众之所以成为群氓,就在于缺乏一个精神领袖,缺乏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就像漫天飞舞的群鸟,只要出现一只头鸟,便可以迅速找到方向,不再散乱。缺少精神砥砺的群众,就不在是群体,而是被彼此隔离,每一个人都成为对暴徒心怀畏惧的个人,只有领导者站出来,让群氓成为群众,合成一股,从而串联成一股力量,才能有效制服势力相对单薄的暴徒。不独是招远凶案,常见于报端的,有两三个暴徒洗劫整个车厢的事件,也有一节车厢群起制服七八个持械歹徒的新闻,面对歹徒,不太的人有不同的后果。这就是突破群氓的典型。人是群居的动物,时时需要领袖,就看成为什么样的领袖。

当然,这些也只能是事后诸葛,并不能救活招远那位年轻的妈妈,但足以提醒我们以后在同类的事件中,究竟该怎么办。首先,需要我们学习下面对公众事件时,个人应当注意的事项,大家可以去找度娘或者谷哥,这里不赘。然后需要的就是作为公民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必要时成为临时公众领袖的魄力。

在招远血案中,民警出警算得上及时,并不足以引起大众的批评。但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政府,依然存在可置批评之处。最紧要的,就是公民教育的不足,民众面对暴徒行凶而惊慌失措,茫然不知如何应对,这反映的正是平时得到的教育不足的结果,这恰恰是政府的责任。

还有,当我们得知行凶者是邪教成员时,我们又一次震惊了。何以邪教如此猖狂,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凶,而且针对的还是此前毫不相识的路人。邪教之猛,当然在于司法的前置处理不力,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司法机关没能及早控制住邪教的蔓延,遂使邪教做大,公检法诸部门,统统失职。

但邪教之能做大,还在于正信不见传。正法不能公开传播于世间,或者说在国家严密的宗教管控下,正法想传而不得渠道,局限在宗教场所内的传教行为又仅仅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精神需求。而实际上13亿中,精神需求的市场非常大,在行政手段的束缚之下,宗教的正常传播渠道受阻,便留下诸多精神市场的空白,因此为邪教留下了不小的传播空间,乃至于逐步坐大。在这一点上,政府更值得批评。毕竟司法力量有限,未能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将责任全部归罪于他们,于理不公。严格的宗教管控,政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的懒政行为造成的短视,使正信不见传,加之公民教育的不足,才是政府最大的失职。

本来,以上于今天要点评的《西蒙妮》并不太相关,但临到跟前,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以至于写了这么多。回到电影上,其实,本片从虚拟偶像的另一面看上去,以上写的又高度相关。

我是在看了《超验骇客》、《她》之后,将《西蒙妮》翻出来看了的,本想以虚拟人物为题,构成一个观影的小主题,没想到发生招远的血案。我本来的写作顺序打算以《她》的个人性到《超验骇客》的双人互动,再到《西蒙妮》的群体偶像崇拜切入,从个人到群体的认识程度,进行一个分析的。不过此前信马由缰,随性所至,已出的两篇《她》、《超验骇客》也没有按照遵照既定的写作理路。唯有《西蒙妮》算是回到了正题上,揭示了群氓的无知与盲从性,算是一点弥补。(有兴趣的读者,对前两篇文章,可以往前翻一翻。)

《西蒙妮》给人最大的印象,不是阿尔·帕西诺的表演,而是民众对虚拟偶像西蒙妮的愚痴般的迷恋。不管偶像是多么的虚假,而且造假的痕迹多么的明显,但群氓就是不去揭示真相,而只是迷恋偶像表面的虚华,进而接受偶像背后操控者的摆布。只是,虚拟偶像不仅迷惑住了大众,也让操纵者困顿于中,前后不得。这一幕才更震撼人心,就像邪教,教主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全能的神,使作为个人的肉体虚拟化,变成超然的偶像,教徒们就疯狂地接受了。但偶像不过还是一介凡人罢了,就像正在欢度儿童节的孩子们,其中很多人曾经将幼儿园的教师们当做神一般的存在,直到某一天,发现原来幼师也会上厕所,也要吃饭,才会突然明白原来神也如同自己一样。邪教教主之所以邪,就在于将自己神话,让信徒相信自己不再是凡人,而是拥有与天神神交的能力,或者自己直接成为大神,从教徒之中超然出来,为自己增加神秘的元素,进而让教徒迷信其思想,丧失自我,乃至不惜为了信仰去做任何事情。招远血案的匪首张立东就明确表示,他不信法,只信神。他信的是他自己的神,是被他的教主虚拟出来的精神偶像。就像《西蒙妮》中,“阿尔·帕西诺”如果能够与西蒙妮合二为一,在大众的痴迷之下,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只是,在电影中,“阿尔·帕西诺”不堪其扰,最终将虚拟偶像西蒙妮“杀死”,但他的行为还是引起了众怒,大众并不能接受偶像的死亡,甚至让其复生,造成了一个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其实只是更显荒诞而已。

其实《西蒙妮》不是一部传世经典,就像《超验骇客》远没有那么烂一样。如果没有那个狗尾续貂的结局,电影将结局终止于“阿尔·帕西诺”的被捕,电影的内涵将大大加强,将群氓的无知艺术化扩散到极点,反而更深入人心。但偶想的虚假性,还有公众的无知程度,怎么被挖掘都不为过。《西蒙妮》上映与12年前,而招远血案却发生在眼前。我们该学的,该思考的,真的还有好多。

西蒙妮S1m0ne(2002)

又名:虚拟偶像 / 虚拟情人 / 虚拟索女郎 / 虚拟女一号 / 数字明星 / Simone

上映日期:2002-08-23(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阿尔·帕西诺 薇诺娜·瑞德 瑞秋·罗伯茨 凯瑟琳·基纳 埃文·蕾切尔·伍德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 / 编剧:安德鲁·尼科尔 Andrew Niccol

西蒙妮的影评

记录
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