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大陆的“四大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在商业电影和电影票房方面,冯小刚自然没得说,在四大导演中位列前茅,但是在电影艺术方面,比之其他三位,冯小刚有所不及。起码,张艺谋有《活着》和《红高粱》,陈凯歌有《黄土地》和《霸王别姬》,姜文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均享誉世界,并且,他们在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上颇有斩获,以喜剧和贺岁片广为人知的冯小刚自然落了下风。
<图片5>
其实,《我不是潘金莲》早已经未映先火,先是在A类电影节——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金贝壳奖”,范冰冰还凭借此片获得最佳女主角“银贝壳奖”,之后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也有斩获,并且获得金马奖四项提名,可谓是载誉归来。而和获奖同样引起热议的,是冯小刚首次尝试用圆形画面和方形画面相结合的方式,来暗喻中国现实社会的“圆”与“方”。在经历改档之后,终于在十一月中旬悄然上映,让观众酝酿了足够的等待。
<图片6>
还好,冯小刚“遇见”了刘震云——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当今中国顶尖作家之一。在《我不是潘金莲》之前,冯小刚已经和刘震云合作了三次,1995年的《一地鸡毛》、2003年的《手机》以及2012年的《一九四二》,三部电影(电视剧)都是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原著并编剧。《一地鸡毛》反映的是中国普通家庭的平凡生活,《手机》以娱乐化的形式隐喻了社会现实,《一九四二》则回顾民族之苦难,冯小刚和刘震云的合作渐入佳境,等到《我不是潘金莲》,终于艳冠群芳,让冯小刚在艺术领域可以和其他三位导演一决高下了。
<图片7>
说《我不是潘金莲》是当代版《官场现形记》毫不为过,它将底层官员的不作为和胡作非为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冯小刚说《我不是潘金莲》的主角不是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倒是里面的二十八个男性角色。本该顶天立地的男人们,没有一个敢于担当,他们畏首畏尾,蝇营狗苟,小肚鸡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邻为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机关算尽,就是不男人,让一桩其实很简单的告状案,就这样持续了二十年。李雪莲的前夫说李雪莲是潘金莲,她觉得自己是窦娥,大家说她是小白菜,而和她打过交道的官员们说她是修炼成精的白娘子,李雪莲是怎样从潘金莲到窦娥,之后走上小白菜的道路,进而修炼白娘子的?恐怕谁人都逃脱不了干系,哪怕你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图片3>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中,圆形构图的确比方形的线条更柔和。
<图片4>
构图的东方美
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很多古代山水画都是圆形构图,还有镂空窗户、团扇、屏风等物件也应用了”圆“元素。在文人画兴盛的宋代,由于纨扇扇面的流行,出现了圆形构图的山水画,布画多将人物、花石等实景置于右下方,与山水、天空等景致虚实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图片8>
方圆之间的人情法则
电影即浓缩的社会,而画幅作为其元素之一,从方到圆,从圆到方,每一次变化都隐含深意。画幅变化往往代表了某些现象的变化,如《山河故人》的画幅变化也展现了时代更迭;《我不是潘金莲》中,画幅曾两次由圆变方,都用在了李雪莲的两次进京告状,圆形画幅里的江南小镇蹵然变成方形画幅的北京,这也寓意着江南的温柔如水的普遍印象和京城庄严肃穆的普遍感觉。
<图片9>
《我不是潘金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影片色彩低反差。这与目前绝大多数电影喜欢拉强反差,使画面提神的做法背道而驰。为了降低色彩反差,《我不是潘金莲》中演员的服装也特别讲究,大部分男性角色都采用暗色系服装,以灰色尤佳,即便有些角色需要穿黑色的戏服,但那也是一种不太黑的黑色,从而保证全片色彩的和谐。
<图片10>
潘金莲代表的是一个已经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我想冯导也是借潘金莲的名字警示当代人,不要让中国的人情社会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法治社会才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官员间互相推诿不办实事,欺瞒上级,欺压下级、百姓不要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这样的话整个社会体制和中国社会就会成为“潘金莲”,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难以改变。《我不是潘金莲》既幽默又讽刺意味十足,再加上大胆的圆形画幅和雄壮的擂鼓配乐,让李雪莲每一次告状,都像是壮士出征打仗般的果敢,也看到了一个女性身上的勇敢,在强权面前不妥协的精神。没有方圆,不成规矩,两者都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就看人们如何把握好这个分寸了。

我不是潘金莲(2016)

又名:我是李雪莲 / 我叫李雪莲 / I Am Not Madame Bovary

上映日期:2016-11-18(中国大陆) / 2016-09-08(多伦多电影节)片长:140分钟

主演:范冰冰 郭涛 大鹏 张嘉益 于和伟 张译 李宗翰 赵立新 田小洁 范伟 高明 刘桦 黄建新 李晨 

导演:冯小刚 / 编剧:刘震云 Zhenyun Liu

我不是潘金莲的影评

中药
中药 •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