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集最后一幕,Adam穿着崭新熨贴的白衬衣,眼睛里也有了光彩,虽然毒舌仍在,但看着不再是前面六集丧到不行的模样。

这一幕之前,是Adam脱掉衣服跳进湖里,想必到最后一幕时,Adam也已经把自己的精神清洗了一遍,he survived.

同样在这一幕,Adam再一次“意外”帮助一名车里的产妇接生,但这一次,也是全剧中唯一一次,他的衣服没被弄脏,没有沾上任何不可名状的东西(相比之前的血迹、呕吐物、精液、灰尘等等)。我想这也暗示着,Adam之后不会像以前那样,轻易深陷环境的淤泥,轻易被周遭污染,甚至被吞噬。

所以,虽然最后一集看得我哭到不行,但我还是被这样的结局轻轻抚慰住了。

然而冷静下来后,我又开始反思自己的“被抚慰”,甚至开始警惕,这样的抚慰来得太容易了,就像Shruti哀悼仪式上那棵弱小的橡树,被随意栽下,日后不久就会被随意践踏。

本篇影评,我试着从Adam和Shruti两个人,慢慢道来我这份矛盾的观后感。

必须在「个体」层面才能理解的Adam

有人觉得本剧主cp结局be了,因为Adam最后还是当回了医生。

但我想说,Adam让人讨厌并不是因为他是医生,而仅仅因为他是Adam,所以,我相信Adam和Harry一定会复合(能不能走到最后另说)。

因为Harry爱的,就是作为Adam的Adam,如果不是,那么在Adam当医生这两年里,二人早分手八百次了。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一集当Adam兴冲冲地对Harry说自己打算不再做医生了,进而希望二人再尝试一次的时候,Harry反而拒绝了:I don't think it was that simple

是的,如果轻易归咎到医生这个职业上,Adam其实还是在逃避自己的性格缺陷,Tracy曾一针见血:如果你恨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只是恨你自己(if you go round life hating everybody you meet, maybe you hate yourself)

Adam是一个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的人,他无法诚实地、安然地面对自己,因此也无法坦诚地、友善地面对他人。他自命不凡,居高临下,以为自己最聪明,以为自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if not all),以为自己很擅长工作……

这也是我很佩服编剧的一点,TA要写的并不是一个“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主角,TA要写的,就是一个和我们所有人都一样的人,会玩忽职守,会自高自大,会对下属不耐烦,会对上司阿谀奉承,会冷嘲热讽,会懦弱无能,不会做手术就是不会做手术,没有爽文反转,也没有什么天赋异禀。

因此只看第一集的话会很容易弃剧,我看到有一条只给了一星的短评写道:在手术室接电话?雷死我了。

哈哈不妨对此深究一下。我们习惯了主角是不一样的,或神神叨叨,或不按常理出牌,在这样的先入为主下,无法接受“在手术室接电话”的背后,其实是对编剧的不满,觉得编剧为了塑造“不一样的”主角人设什么剧情都写得出来。

但编剧写这样的剧情,并不是为了写出Adam的不一样,编剧的本意是想说,对,Adam就是这么一个烂透了的人。

你觉得雷就对了。但不是编剧雷,是Adam雷。

而身为医生,只不过是把这种性格缺陷放大了。Harry完全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会对Adam说:being a doctor is who you are,扪心自问,你真的想放弃吗?

Adam沉默了:I don't think I can

接着Harry抱住他,轻声说了两遍:it's ok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还会有比Harry更好的男朋友吗?不会了,Adam你这个烂人真是走运。

必须在「机制」层面才能理解的Shruti

Shruti真的。

这个人物是全剧最沉痛的、最让人意难平的人物。

第六集是Shruti大放异彩的一集,她彻底成长为一个能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成熟医生,甚至主角Adam在这一集都只能在她后面打下手,两个人的权力关系瞬间倒置。

但即便如此,这些所谓的“成长”依然没能挽回Shruti。

而我们之所以能把第六集发生的种种,理解为“成长”,是因为我们还属于“正常人”,我们作出的反应是主流价值下的反应。

但Shruti,她早就异化了。

这种异化早有端倪。还记得那对不幸胎死腹中的黑人夫妇吗,Shruti对他们的安慰是:你们其实不需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生命,它只是a bunch of cells

早在这个时候,Shruti就无法正常感知生命了。深陷在畸形的NHS下,自身也被压抑到心理扭曲,于是只能用更扭曲的方式拯救(解脱)自己。

但Shruti的异化源于何处?

比如源于她和顾问医生Miss Houghton的那番餐桌谈话,后者的直言不讳和冷酷无情,彻底浇灭了Shruti心底的希望,这些希望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出形状。

但还可以追溯得更远一点,因为如果只停留在这里的话,我们还是容易把它归结为工作环境的恶劣,那为什么Adam没有自杀?为什么Tracy没有自杀?

Adam当然没有自杀,因为他有一个愿意理解自己包容自己的男朋友,因为他更有一个良好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主流出身背景。

对比一下Adam和Shruti两个人居住的公寓,看到后者的时候,我忍不住就要落泪。

一张木板床,一张薄床单,床对面就是灶台,从来没有使用过,冰箱空荡荡,只有一盒过期的牛奶,厕所呢,一个杯子一根牙刷,我甚至没看到任何护肤品。

Shruti就是一个底层因素集合体的化身。

也许会有人说,Shruti至少上了大学,踏入了代表精英阶层的医生一职。但不妨把自己代入Shruti,当你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摆脱底层的路,却发现它背后的机制依然畸形残酷,依然牢不可破,这样的打击,往往更甚。

Shruti死于机制的恶,不仅仅是NHS的恶,也是阶层机制的恶,是移民机制,是性别机制的恶。

然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是不知道,相反,每个看完本剧的观众都能get到“Shruti死于机制的恶”这句话,但然后呢?

就像Shruti在医院的哀悼仪式,我本以为编剧会在这场戏上安排各种泪点,但实际上这个仪式充满陈词滥调,充满敷衍了事,甚至人们流的眼泪,也只是例行公事。

当Adam鼓起勇气问Miss Houghton,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个调查之类的东西。

Miss Houghton一如既往不屑一顾的样子,那你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

Adam立马怯懦了,what do we do now, then?

well, we all toddle off back to work, don't we?

这就是Shruti的然后。

可悲吗?可悲。真实吗?真实。

但,就这样吗?

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警惕自己被结局“抚慰”了的原因——因为这种“抚慰”,来自个人精神的刷新,而不是来自机制的变革。

这一个Adam改变了,但下一个Shruti呢?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电视剧其实最后也自我放弃了,停留在新自由主义的解决方案上。本剧前面铺垫的对环境机制的批判精神,最后也不过沦为了大众文化的消费品。


最后。

看到一个影评说本剧的中文翻译“疼痛难免”不是很好,没有力度,建议改成“疼痛难忍”,直面剧中展现出的种种“疼痛”。

但我觉得“疼痛难免”很恰当,自嘲得很恰当。

难免嘛。


疼痛难免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