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音乐纪录片,一群吉普赛音乐人在美国6个星期的音乐旅行。。他们真挚的表演满堂彩。电影又时时刻刻回到他们的故乡,洞悉每一个人的过往和处境。。。。

吉普赛音乐,流浪者的音乐,可惜还是要去全球化的商业中去求生存,还是要打扮起来,在意观众的反应。。在他们的背景无法给到他们别人眼中的perfect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就成了借口,你们不是这样的,你们可以更质朴的,就好像在你们的家乡一样。。。

完全是为了快乐的音乐,完全是为了祭司的音乐,完全是为了生存的音乐,当踏上旅途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为了交流?为什么一定要那些不能理解的人去理解?为了文化的生存? 为什么没有那些人,这个文化就不能生存? 交流,发展,文化生存,只能是报道里的字眼。。

当他们的背景,文化的根基在受到全球化冲击和倾轧的时候,他们又要去全球化当中分一杯羹。。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可以得到跟多钱,可以再回来投资自己的音乐,然后发展它。。但,他们的旅行是在附会全球化标准的状态下,而他们音乐的根基又在全球化中消亡。。。。恶性的循环。。。

最后,那个可以在小提琴上系根弦,用这根弦的拉动代替弓弹奏的老人,死了。死在家里,在完成了那个美国旅之后。。家人和朋友的哭泣,用音乐和歌声的嚎啕大哭,比起登堂入室的表演,真挚。。太多。。。可是,他们的回归,等待他们的生计。。。。

其他的文化也是一样。。。。如果每个人的背景,生存状态对于这个人来说是个文化的话,那么也处在同样的状态中。。所以,我也在这样的链条里。。所以我要去了解各路brands,附在身上,告诉别人我在 全球化ing。。。不要丢下我啊。。。

人人也在用一个全球化了的标准去判断别人,就好象有个大学去美国的人介绍另外一个人的时候说:他6岁就去美国了。。。我不知道6岁的移民和20岁的移民有什么区别,因为我还不是美国移民,他们以为所有人都想当个美国移民哈。。。。这有好象30年代的上海,人们用跳舞的姿势和英语的腔调来区别朋克和非朋克,又用伦敦音,纽约音,印度音的英语来形成一个个圈。。彼此貌合神离。。。

哈,那些圈圈,对于那个时候的上海和很多移民香港的上海人来说,是个心病。。绕不开的心病。。。

我们现在又有怎样的心病? 我们可以绕开吗??

满城尽奏吉卜赛When the Road Bends: Tales of a Gypsy Caravan(2006)

又名:道路曲折:吉普赛大棚车歌谣 / 路的转弯处听见吉普赛

上映日期:2006-05-01片长:110分钟

主演:Fanfare Ciocarlia Taraf de Haidouks 约翰尼·德普 

导演:Jasmine Dell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