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作为毛泽东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在21世纪这个开放而包容的年代饱受争议。其中,被讨论最多的无非是雷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最经典的莫过于:
1参军一年多时间拍下了200多幅照片。
1980年代之前,对于绝大数中国人来说,拍照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许多人一辈子只拍过一两张照片。作为父母双亡,只拿参军补贴的雷锋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这是明显不符合官方宣传中“勤俭节约,抠门到家”形象的。

2收支不平衡。
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寄去100元;占有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他只在部队2年8个月,当时部队津贴最高每月仅8元,就算他拿最高津贴来计算,合计收入只有256元,仅他一小部分事迹已经支出三百多元。另外,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时的奢侈品,消费很超前。那,钱从何来?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我们都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是都记在了日记本里。
一看就知道是统治宣传需要,还是个比较没有逻辑比较二的宣传部们才能炮制出的如此雷的雷锋同志。
对于一部明显政治宣传需要的洗脑片子,我们是不是就该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
所有事情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客观而理智地看待问题。
虽然我是对雷锋的存在各种怀疑鄙视加否定,但我从没有否定过党中央的用心良苦——雷锋精神。
即使雷锋明显是一个虚构角色的,但雷锋精神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那,雷锋精神是什么?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雷锋,也有一千个雷锋精神。
在我理解里,雷锋精神代表的是社会责任感。
正如影片里,乔安山救人反被一口咬定是肇事者,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最初选择,就因为他是雷锋的战友,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他,支持他,在最难抉择时给他坚持了救人的力量。
这正是现在这个时代所欠缺的。
一个没有信仰无所畏惧的民族是最为可怕的,也是最为可悲的。

历史惊人相似。
1996年的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里面的乔安山事件竟然和2006年发生在中国南京的彭宇案情节惊人相似。
同样车撞人,同样被诬陷,同样被裁定赔偿巨额补偿款,学雷锋竟得到如此下场,是不是雷锋精神不流行,时代也就不需要了?
然后,本来生活压力就大的人们对于出现类似情况,需要救助的情况也就选择了漠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冷漠,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所以,也就出现了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两车碾压同一幼童,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均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是一名拾荒阿姨施以援手,可惜抢救无效,小悦悦遗憾离世。
此事让举国震惊,中央震怒。
一直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纲,努力向社会主义和谐幸福进军的伟大中国和她的国民,这一刻终于放缓了脚步,想一想为了发展他们丢掉了什么,等一等他们还没跟上的良知和灵魂。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雷锋,而是更多的乔安山,更多像拾荒阿姨陈贤妹那样的小小人物,小小善意,小小爱心。

那么雷锋精神对于现在的我们,如何学习实践?
作为大大社会里的小小屁民,其实,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
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说着助人为乐是大企业家、是政府的份内事与己无关的群众,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吧。
其实做善事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当你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自己能帮得上忙的事情,不要想那么多, JUST DO IT!
就像最近7.21北京暴雨中,众多小市民自发的救助行为一样。甚至,随手转发的小小微博也是在做好事。
谁说雷锋精神死了?
那些坚守在下水道旁边的警察和清理下水道垃圾的清洁工不就是活雷锋吗?
那些自行组织群众开车过去机场把滞留人群接送回家的车队不就是活雷锋吗?
那些在暴雨中敞开大门提供热水食物,欢迎无家可归的民营企业家就不是活雷锋吗?
做好事,践行雷锋精神如此简单。在帮助了他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毕竟,施比受有福。

日行一善,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海。
正如《人民日报》对于7.21北京暴雨的评论一样: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是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其实,雷锋精神一直都没有过时。

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

又名:The Days Without My Comrade / The Days Without Lei Feng

上映日期:1996-03-04(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刘佩琦 宋春丽 吴军 徐佳宁 王学圻 方子哥 曹力 崔国君 吕启凤 刘欣 王余昌 詹靖波 陈再强 雷婷 解衍 何施雨 高爱军 朱毅 梁同裕 董子武 周冬齐 

导演:雷献禾 / 康宁 / 编剧:王兴东 Xingdong Wang

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影评

Ricoe
Ricoe • 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