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电影,今天来说点不一样,主要是八卦,借此机会咱们中秋节“考古”,
因为围绕《黄金兄弟》的,通篇都是古惑仔啊,情怀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部电影的形式。这种“一看就知道是港片”的形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类片究竟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会拍成特工片?
简单说,这部《黄金兄弟》的目的性很明显,这是明摆的。说好的就是走情怀,不好听的就是动机不纯,否则你干嘛找这五个人?
玩情怀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接着拍“古惑仔”?拍不成了呗,一方面演员本人不想演这类角色了(郑伊健在访谈里说过,自己曾因为形象问题上过香港ZF的黑名单,还有家长跑来跟他说求他不要再演了,孩子会学坏,对他打击也很大)。



另一方面也不让拍了,97之后那几年方向一直在收紧,不信各位看2000年的完结篇《胜者为王》就能感觉到腔调的变化(这部名义上的完结篇,片名并没有带“古惑仔”的字样,直接胜者为王)。
郑伊健和陈小春,二位后来分别拍了《九龙冰室》和《黑道风云》,两部作品的主题高度一致,一部是退隐江湖,一部是洗心革面,曾经两位古惑仔代言人出演这样的作品目的很明:


其一否定过去,以便拓宽自己的演艺事业;其二告诉各位,香港回归之后,“古惑仔”是玩不转的。这两部电影,两位大佬,几乎是亲自为《古惑仔》系列电影画上了句号。



所以《黄金兄弟》这几位,再拍古惑仔是不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再拍!
电影就是用“古惑仔”的阵容拍了一部《五虎将之决裂》,几位兄弟不再拿刀,开始玩枪,这个是可以滴,毕竟如今的环境,刀可以搞得到,枪你可就玩不转喽,也不担心有人模仿了。但总是感觉这样的巧立名目,是有点“动机不纯”。



况且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因为故事太水了,且部分情节承接有欠逻辑。尽管从电影的台前幕后我们能看到不错的诚意,从头打到尾,武术指导出身的钱嘉乐最起码保证了场面戏的效果,枪火场面和爆炸都可以。不过对于被好莱坞惯坏的新观众来说,还是不能服众。所以也不难理解电影口碑迄今不太行。
对于老观众来说,尤其是港片粉丝,《黄金兄弟》所呈现的形式,倒是有些久违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过时的题材模式,叫做“时装动作片”。



知道这五个字朋友,基本都是老港片粉丝,且大部分已经奔中年了。
(如下内容,跟《黄金兄弟》关系不大了)


“动作”为什么要“时装”
有人问了,“时装动作片”这个名字好奇怪啊,我们都知道警匪片、枪战片甚至黑帮片,都可以算动作片,结果还给你来一个“时装动作片”,买衣服的吗。
这个名字是香港电影对一类题材的称谓,“时装”和“动作”两个词,其实是用来区别香港最流行两个片种——古装片与功夫片而诞生的。
甄子丹曾经说过:“全世界都有动作片,动作片是一种国际语言。但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是民族文化最宝贵的一部分。”



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时装动作片归结为功夫片的一个分支,是香港电影的地域化片种。二者最典型的分类如下:
▲时装动作片多以当代甚至未来为背景,人物穿着更贴近现代观众,也更有代入感,动作除了拳脚功夫之外还常常借助威力巨大的现代武器;
★而功夫片则多以古装扮相出现在观众面前,打斗也以拳脚和冷兵器为主,就算背景是现代,比如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也是单纯的追求功夫格斗为主。



★功夫片的演员一般都要具备一定的武功底子,通过表演将民族的文化表达出来。
▲而动作片由于是一些动作的分解,不会打的可以找替身或者依靠大量的后期特技,因此对演员的要求比功夫片要小的多。

香港当年引领潮流的,就是1981年洪金宝和陈勋奇的《提防小手》(82年初公映),大体上就是穿上时装的功夫片,两位主角就是义侠般的角色,但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强调功夫技击,反而在动作场面上,出现了在场面上特技镜头,和摄影的上突破,与天马行空的武侠风格和特立独行的技巧风格不同,电影中洪金宝表现的是硬朗明快的搏击效果。



PS,洪金宝80年代动作片的另一特色便是动作的数量有所减少,然而这丝毫没有妨碍其质量和创新,这就是“时装动作片”的诞生之由,也是洪金宝这位大佬在80年代对香港电影做出的贡献之一。(另一个贡献就是开创了灵幻功夫片。《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说80年代香港电影是洪金宝的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当时看惯古装功夫片的观众觉得这种形式好新颖啊,一方面很符合80年代观众审美,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与“国际接轨”,搭上当时火爆全球的动作片潮流。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嘉禾的《五福星》系列,乃至三兄弟后来合作的《快餐车》《飞龙猛将》都是如此,更不说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诞生在这个风潮之下。



你不能管这些片叫“功夫片”,因为功夫技击虽然还是一锤定音,在呈现方式上不同。动作特技成为了主流,就算功夫打斗,要么是在飞驰的车上,要么是在楼顶边缘,看的技击套招拆招与特技镜头二合一的场面。
但终究那个时代的港片中,时装动作片是一种审美和类型赶时髦的产物,这些片子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最擅长的那一套。说白了,还是古装片里最擅长的“江湖”、“兄弟情”这些,这些电影中的主角,就是穿着西装拿着枪的大侠,个个是孤胆英雄,城市是绿林江湖,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浪漫化的故事。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完全有别于当时的西方动作片的,这是自己的特色。在当时香港时装动作片的体系之下,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诞生了,那就是《英雄本色》。



这部电影跟洪金宝、成龙那种诙谐式的大英雄不是一个次元的,上述那些张彻式武侠片中阳刚、热血、浪漫的元素被格外放大(吴宇森本来就是张彻的徒弟,昔日张彻御用大侠男主角狄龙,也是电影的主角之一),甚至完全没有了功夫打斗,拿枪解决问题。而且这类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号——英雄片。
所以,在80年代时装动作片兴起的那一阵,洪金宝成龙式的动作片,与吴宇森周润发式的英雄片,各自引领潮流,到了一定阶段两种风格甚至融会贯通。




城头变幻大王旗
除了当时当红的动作明星外,一时期的许多功夫影星和导演纷纷投身该类型:
★邵氏的功夫红星狄龙也在沉寂多年之后凭借《英雄本色》东山再起;
★陈观泰、刘家荣等从古代绿林中的草莽英雄摇身一变成了黑帮大哥;
★同为邵氏“五虎将”的李修贤则成为“警察专业户”;
★袁和平以携爱徒甄子丹拍摄了《洗黑钱》、《直击证人》等影片。



更重要的是,期间诞生了大量以女性为主的时装动作片,这在曾经以男性为主的香港电影中非常少见。
以前古装片、功夫片为什么不主打女性?已故功夫大师刘家良一句话点破:“女演员就算打得好,观众亦不会接受,只觉得她在做戏。武打片失去逼真感,还有什么气氛?何况,大部分女演员拿起刀枪来,总是姐手姐脚不像样,还是用男的俐落。”(所以当时出了一个能打惠英红有多么稀有,直接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但时装动作片可就不一样了,可以依靠特技变得很逼真啊,就算打得不好也可以找替身啊。而且时装动作片的阳刚气质比古装功夫片减弱了很多,女打星的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动作轻盈敏捷,较之功夫男星们的僵硬动作,她们在这种追求时髦的动作电影里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给动作片的世界画出了一道别样的靓丽风景。
所以一时间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罗芙洛、大岛由加利等或学过真功夫、或从舞蹈演员转型的“女打星”横空出世,也拍摄了《霸王花》《皇家师姐》《天使行动》等等作品,也火爆了一阵。



所以,现代都市中发生的激烈争斗,少不了枪支、飞机、汽车、轮船的参与,场面和动作也都比功夫片精彩许多。功夫片里做不出来的动作,通过特技也可以在动作片里面做出来。因此,时装动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点和更富有时代气息,它成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PS,时装动作片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成龙的玩命系列就是代表。据元彪回忆,嘉禾公司以前都会在敞篷门口摆一部救护车,随时准备送人进医院。




中二化的表征
“皆尽过火,皆是癫狂”这八个字代表了香港电影对表面极致娱乐化追求,也暗示了港片无节制跟风的特征。
时装动作片。从1981年兴起,到《英雄本色》之后起势,80年代末期达到巅峰,一直火到了90年代中期。当时是港片最火的时候,一年100-200部,其中徐克的新武侠电影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带走了一部分跟风流量之后,剩下题材基本都是时装动作片。
如果有过租碟或者买简装DVD经历的朋友,应该会比较了解,很多碟店卖不出去处理的老港片,名字都叫不上来,多数是打打杀杀的时装动作片,其中故事乱七八糟、情节雷同、演员也不成气候,单靠动作戏撑着,比比皆是。




这些作品,对时装动作片模式的剥削已经达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各种跟风+过火,甚至形成了一种cult派的风格,比如:
★开枪/开打前后必须来个pose亮相,各种耍帅,越夸张越好,中枪之后恨不得翻个720度在摔倒。
★打斗跟情节脱节,为打而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双方就打起来了,一顿枪战和搏击。
★子弹似乎永远打不完,可到了关键时刻双方子弹却能同时用光,然后大家开始拳脚伺候,功夫对决。
★男主角多是浪漫的大英雄,女主角多是打女,二者碰到一块的时候,男的是别想打过妹子。
★飞车特技、爆炸比比皆是。
★没有什么当红明星,多是当时二线级别,比如高飞、大岛由加利,这二位的片子最多,甚至还有当时方中信、任达华这些什么片都演的名人。
这些模式化而且特征鲜明的时装动作片,在90年代前半段多如牛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典型的“中二风格”电影,太夸张太过火,反而越来越没意思。
PS,俺当年大学时在碟店打工,最后处理影碟,剩下的全是这类片子,半价都没有人要,最后我都拿回家了,现在还没看完,没动力。



PPS,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时装动作片时代后期90年代,重心开始朝着东南亚转移,演员五花八门,鬼佬洋妞应有尽有,但场面真的很大。
比如《猎魔群英》《猎豹行动 》《金三角群英会》这些,也不知道是南洋那边场地和烟火便宜,还是有了外埠资本注入,这些题材动不动就是跨国毒品、公海大案这些的,异常火爆,但故事越来越雷同,也没能挽救时装动作片的没落。
时装动作片后来为什么没有了?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了。
大概是96、97年之后,一直到新世纪初期,香港的时装动作片不再“中二”。
以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从好莱坞归来的林岭东的《极度重犯》《高度戒备》,还有林超贤的《G4特工》《重装警察》、陈德森的《神偷谍影》《紫雨风暴》、乃至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暗战》等等,又带了一波节奏。



很明显,英雄主义不再,江湖不再浪漫,这些依旧打打杀杀的电影,不再追求大英雄的风光表面,更加关注小人物的一举一动,大家都是普通人,开枪/开打前哪儿TM有工夫摆pose,说白了,这些电影更加接地气、更加现实,角色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
直到那部带有总结形式的《无间道》的出炉,正式终结了昔日的“中二”,将香港“时装动作片”带向了另一个次元。



对了,这时候的同类电影已经不叫这个名字,我们正式称之为“动作片”或“警匪片”,因为这些电影,不再有那些标新立异的特色了,尽管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那一套规则,但形式和风格上完全变了,做到跟“国际接轨”。
所以,“时装动作片”这个中二的名字,跟着电影中那些中二的噱头一起成为历史。
耍帅、热血、摆pose这些玩意,交给年轻人去折腾吧,所以就有了《古惑仔》,继承了“时装动作片”那一套特色,江湖变成了铜锣湾,不拿枪改玩刀了。



结果《黄金兄弟》又轮回了回来。
所以,各位也就明白,都21世纪,《黄金兄弟》这种中二风很浓厚的动作片,为什么会显得过时了。


过期了,还有情怀吗?
这部电影,几乎是当年“时装动作片”的模板啊。导演钱嘉乐动作指导出身,而且他可以洪金宝的徒弟啊,在洪家班,这类片子没少搞,自然轻车熟路。说白了,电影中这些特色,“一看就是港片”。



故事就是一坨,情节跟打斗脱节,单纯的为打而打。比如劫车之后的火并,本来就是被人暗算短兵相接的过程,结果打着打着双方都变出了冲锋枪,火并变成了战争,有这军火,直接抢劫车不得了,还玩什么暗算啊。而且打斗前各种摆pose也是应有尽有,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来一场真正的搏击PK,最后变成了施瓦辛格的《独闯龙潭》。
仓田保昭跟周比利没打几下也是令人遗憾,最期待的船越文夫与藤田刚之战,后面没有了。



所以,新观众对这样的作品,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而老观众,对于该片的情怀,除了古惑仔之外,还有这方面“时装动作片”的特色,过来人自然明白。
但话又说回来,这部《黄金兄弟》尽管很过时,但场面戏很有料,能看出认真拍了,比上个月的《欧洲攻略》强太多了,后者明显是糊弄事,同是“时装动作片”,连特技场面都注水,糊弄谁呢?这片才应该叫《欧洲攻略》。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黄金兄弟(2018)

又名:黄金七十二小时 / 新古惑仔 / 新版古惑仔 / Golden Job

上映日期:2018-09-21(中国大陆) / 2018-09-20(香港)片长:99分钟

主演:郑伊健 陈小春 谢天华 钱嘉乐 林晓峰 曾志伟 佘诗曼 雅玫 吴永伦 

导演:钱嘉乐 / 编剧:金东圭 Dong-kyu Kim/郭建乐 Kin-Lok Kwok/李敏 Erica Lee/麦曦茵 Heiward Mak/陈淑贤 Susan Chan/张之彦 Chi Yin Cheung

黄金兄弟的影评

Dir
Dir • 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