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16

暴雪将至:借侦探小说的外套

先说下对这部电影的认识过程。有位同学微信里推荐,说是《杀人回忆》和《白日焰火》的合体,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不相信一部片子能做到这样,还能做到很好,但因为繁忙就放在一边了。
后来一个人乘游轮去三峡旅游,同房间有一个三四十岁的大哥,以骄傲的口吻向我提及此片《暴雪将至》,我想起有部《暴雨将至》是不是看过,不过更让我联想到的是《冰风暴》(毕竟算是李安的粉丝吧)。我被置于了无知的位置,其实早习惯了。
沿途经历许多人,在坐动车去宜宾的路上,两个人夸赞着他们熟悉的武汉,导游小妹喋喋不休说着家乡的美好,到了重庆,好朋友也自豪说着重庆的美食、夜景、美女。其实对于我,自豪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也许是我没有这些所谓的归宿感。于是我怀着无知和自卑的心境看了这部电影。
言归正传,谈谈我看这部影片的角度。
侦探推理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试图,或者实际已经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这种感觉就像是变魔术,给你设定一个目标,你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里。期间无论我填充什么,你的在意度都不会那么高。然而当目标逐渐清晰又模糊,反复几次以后,逐渐看不到,你就会去探寻别的意义,然后就会回想那些填充的细节,这其实是陌生化的一种技法。
这个套路,我觉得首先要归功于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这篇小说就是借侦探小说的外套,探讨了时间、小说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在看过《暴雪将至》后,我会想到几部电影。《杀人回忆》(韩国)自然是最先的,然后是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我还会想到的是李安的《冰风暴》。
《杀人回忆》是一个无头案,凶手是谁并不重要,一些填充的东西来丰满内容。
此外,之所以提到《冰风暴》,是因为具有类似的象征,冰风暴和暴雨对即将发生事件的一种提醒,像是电影中的时钟效应,可以营造一种紧张感和悬疑气氛。《冰风暴》因通过一个家庭和性的问题来刻画时代,常和《美国丽人》、《一一》常放在一起比较,所谓中年家庭剧,是对生命和婚姻家庭的反思。
《白日焰火》是以侦探小说的套子写爱情,许多地方都是处理得极其细腻的。刁亦男的《夜车》、《制服》也同样保持了刁亦男导演的水准。
《暴雪将至》,我觉得许多场景都在“抄袭”,这里的时代场景在第六代导演中是可以见到的,用了许多文艺片的手法,结局表现了该片一定的戏剧性。下岗和08年暴雪,暗示个人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无奈。
与《白日焰火》常拿来比较的还有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在评分上相对较高,也是半无头案,但是通过暗示来调动观众参与。从视觉的刺激体验上,该片确实更吸引观众,谋杀、团伙、追击、监视,警匪片与侦探片的结合。但其实对于我,却对这么商业化的影片不怎么感兴趣,我觉得比起《暴雪将至》差了不少,《暴雪将至》基本是套《杀人回忆》来的,那个被电死的情形让我想起《冰风暴》,所以在象征上就明显带有模仿味道。

暴雪将至(2017)

又名:The Looming Storm / The Storm Looming

上映日期:2017-11-17(中国大陆) / 2017-10-29(东京电影节)片长:119分钟

主演:段奕宏 江一燕 杜源 郑伟 郑楚一 张林 

导演:董越 / 编剧:董越 Yue Dong

暴雪将至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