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张
在极度抑郁、对任何事情都毫无期待、没有希望、也等不到明天的太阳,靠着仅存的一点理智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或许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或许没有这么极端,只是封锁网络、朋友圈,自动屏蔽各种信息,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也像活在拒绝主动社交的今天。在我消失在你的手机屏幕里,是否也会被察觉呢。在任性不开心的时候,总也想玩个“消失”的游戏,最近看到的一段话终于点醒我:有人问,小孩为什么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答说,因为躲起来就是为了被找到。
年前看这部电影时,并没有这样认为,总觉得死没有好好的死,活也没有多精彩的活,最后告诉我们,生活中还是有这么一些、那么一些值得去捡起来,发现是美好的东西,所以男主角自杀未遂,不是时机不对,而是他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没有看到男主角自杀成功,总觉得是不对的,就像写了遗嘱的人,遗嘱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一样。这一开头描述男主的生活状态时,试图想要找一个明朗的理由也没有,必须是颓废的,荒芜一片的,然后准备消失在无人的公寓里,如此正确地选择,没有觉得不妥当。告诉观众会消失,可是最终为什么不了呢。
男主角里奇最终没有消失,或许导演就是要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呢,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消失,而且为了被找到。找到什么了?找到儿时的一本小人书?找到家人了?找到救赎自己的方法了?找到索非亚,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了?
万千世界,有些人想要消失,有些人想要被找到,说到底,都是想要“被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情感或许根深蒂固在每个人的心里,让我们可以相对自信的活着。
或许我们应该想想,消失之前该如何,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或者不做一些但是一定会后悔的事情,不知道人在考量这两种情形的时候,会做出什么决定呢。
不知道人为什么要定义别人,也被人定义,被贴上很多标签,或者自得其乐的玩耍,或者拘谨又严苛的要求自己。阶段性的定义自己,是自己被自己需要的一种表现吧。
来看一下男主里奇吧,混乱不堪的一个晚上,接到一个电话,开始一个被需要的漫长夜晚。很多剧情画面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还是多几个人物出现,像是一部较为饱满的电影呢。一部长长的电影,就是要告诉我们,你看,如此冰冷如此抑郁的人,最后都可以成为暖男。你看,一个夜晚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如果就在浴缸里死去了,是多么可惜。你看,一个夜晚还能改变很多事情,如果男主有拖延症,没有去接那个电话,要有多后悔呢。你看,一个电话是多么重要,即便是八百年不联系的人,也请试着打一通电话。你看,当爱情失去时,身和心都像行尸走肉,当亲情来临时,你又活过来了。你看,活着还能看看那些人性的美好和丑陋,还是痛快地打上一架,赢得一些尊重。
总得来说,死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牵扯太多爱和牵挂;活也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忘不却太多爱和牵挂。
里奇写的信,为爱去死,为爱而活。终究是因为心境不一样了。

公众号:twomovietickets

在我消失前Before I Disappear(2014)

又名:The Long Goodnight

上映日期:2014-08-28(威尼斯电影节)片长:98分钟

主演:肖恩·克里斯汀森 法提玛·普塔塞克 埃米·罗森 保罗·韦斯利 朗·普尔曼 理查德·希夫 约瑟夫·佩里诺 Isabelle McNally Joseph DeVito 

导演:肖恩·克里斯汀森 / 编剧:肖恩·克里斯汀森 Shawn Christen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