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1948》是一部节奏非常慢的电影,影片以非常少的几个场景组成,分别为“城墙”,“破花园”以及若干室内景。而《小城之春2002》继承了老电影节奏和场景的运用,依旧是非常缓慢的节奏,寥寥可数的几个场景,但是控制节奏的方法发生了改变。在《小城之春1948》中,玉纹用旁白,推进剧情的发展。而《小城之春2002》中,对节奏的直接把控变成了镜头。《小城之春1948》中的旁白,一方面是对剧情的推进,另一方面,给了观众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仿佛走进玉纹的内心世界。各种剧情发展,在客观上以表演艺术呈现。客观与主观结合,给了观众非常美好的观影体验。至于《小城之春2002》,更多的,是将角色的情感客观的呈现。在观影体验上,少了一丝魅力。
《小城之春1948》影片中仅仅只有五个人物的出现。刨除管家可有可无,真正的角色只有志诚,玉纹,礼言和戴秀。在我看来,四个人物皆有隐喻。志诚年青力壮,跟着抗战跑,医科毕业;玉纹向往爱情,却忠于中国传统婚姻;礼言抱病在身;戴秀年轻活泼,向往去大城市读书。志诚是新文化的代表;玉纹隐喻着旧中国压迫下的知识分子,希望改变,却恪守传统中华文化道德;礼言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从名字上就暗示了这一点:“礼”的代言人;而戴秀代表着新青年。志诚的到来给礼言看病,同时勾起了玉纹的旧情,但是旧有的传统道德体系是必须要恪守的。礼言看到玉纹与志诚之情,选择用药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在被救回。最终志诚选择离开,并对戴秀承诺明年春天再来,而戴秀却希望志诚尽早再来,同时,玉纹也挽起了礼言的手。将前文解析之角色隐喻代入剧情,导演似乎有以文艺电影诉说现实之意。
而《小城之春2002》中,剧情并未改变,人物并未改变,但是片子外的时代背景变了。《小城之春1948》的时代背景是抗战胜利,但是国家百废待兴,在影片的结尾,玉纹与礼言眺望志诚的离去。而新《小城之春2002》拍摄于2002年。从时代背景上看,2001年,中国加入WTO,正式进入国际市场。1948年是西方新文化对中国旧文化的冲击;而2002年正是国际经济秩序对中国的一个冲击。同样是看待“新文化”。两部影片的结尾的不同,代表着两个导演不同的态度。《小城之春2002》的结尾,玉纹和礼言并没有去送别志诚,而是玉纹继续绣花,礼言继续修剪枯枝,志诚也没有了再来的承诺。
除此之外,插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改变为《蓝色多瑙河》等一些细节,可能也有时代的变化的因素。
《小城之春1948》中玉纹对于志诚的暧昧,但是玉纹对待丈夫,更是一种责任,而对待志诚,也保持着克制。最后的结局,也带着一丝美好的臆想。而《小城之春2002》中,因为独白的取缔,这种暧昧的感觉更多的让观众感觉到一种压抑的冲动,而最后的结局,却是和旧情人彻底的切割,回归到妹妹房间里绣花的日常。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位导演对一部影片不同的诠释方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深度。

小城之春(1948)

又名:Spring in a Small Town / Le printemps d'une petite ville

上映日期:1948-09(中国大陆)片长:93分钟

主演:李纬 韦伟 石羽 张鸿眉 崔超明 

导演:费穆 / 编剧:李天济 Tianji Li

小城之春的影评

例外
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