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汉君

路易·马勒作为罗贝尔·布莱松执导影片《死囚越狱》的助理导演,才不过几周,就发现自己的偶像过于独立,凭其之前与库斯托联合执导《寂静的世界》(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56)的经验,加之他家的富裕让他决定独立拍片。经过比较,他选择了诺埃尔·卡尔夫的犯罪小说《通往绞刑架的电梯》,邀请他的好友作家罗杰·纪米耶修订分镜头脚本。雄心勃勃的马勒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旅程。可喜的是,这次他成功了。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以下简称)由此鸣响了法国“新浪潮”先声,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随之而来“新浪潮”主将们电影革新的引导者。影片获得1957年新设立的优质电影奖中的五部法国影片之一,票房也不错,这位“富二代”可谓出手不凡。无疑,马勒博采众长,吸纳了希区柯克、让·雷诺阿、布莱松、让·科克托等名导的电影技法,结合自己的扎实的文学功底,大胆创意,使得影片开场即令人眼前一亮,那种疏离、游移和闪烁不定的表现力,深深打上了他的直接电影印记,也使得他成为“左岸派”最具风格化的导演之一。



德国名导施隆多夫在法国求学时,曾先后在梅尔维尔和马勒手下工作过,比较了这两位导演的拍摄风格,最直接的印象,就是马勒不差钱,家族乃法国糖业大王,可以信马由缰完全根据自己的旨意创作,而梅尔维尔囊中羞涩,则只能在捉襟见肘的情形下节约成本,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拍摄理念,这也构成了这两位大家不同的影像风格,马勒电影中的美女豪车是必然的,但炫富只是表象,他更在意的是对于电影创作的融入与创新,梅尔维尔在《寂静的海》之后则完全走向了黑色惊悚风,确立了一种浓郁的文艺气息的商业片,不同的路径,成就不一样的自己,这都是值得后来者赞赏和思考的。



《通》围绕法国前陆军情报官朱利安·多贝尼耶(莫里斯·罗内饰)展开,他曾在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服役,有过伞兵作战的经验,这种大尉身份也与片中他所经历的冷静应对相吻合。问题在于,离奇的巧合,让他的计划并不顺遂,甚至可以说夭折,成功了一半只能说是跛脚鸭,这种不可预测的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终让他跟他的情人一起,走上了更幽暗的深渊。影片开始,便是他跟情人急切的通话,爱急切,马上干,约定事后见面,就是这样的迫不及待。



原来朱利安爱上了他现任老板卡拉拉先生的妻子弗罗兰·卡拉拉太太(让娜·莫罗饰)。影片开始的特写镜头,便是她那一张丝滑般润泽的脸,随着镜头拉开,给我们的乃完全一个活生生的冷美人,有着夺人心魄的魅力,对于男人来说,这实在难以阻挡,也难以接近。电话亭里的天生丽人,跟整个空间形成了空茫的对比。另一头便是朱利安稍稍紧张的脸,他坐在办公桌前,放下电话,略微沉思,便起身实施。他,在这可谓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这一人便是卡拉拉公司的老板。



这天是星期六,卡拉拉公司的员工都下了班,只有女接线员在守候。朱利安必须尽快行动。他计划周密,反侦查手段了得,为免留下指纹,他戴上手套,翻窗而出,再用锚钩吊绳而上,之所以这般进入老板卡拉拉办公室,不走正门,完全为的是避人耳目,不留痕迹。卡拉拉老板对他非常信任,他以为朱利只是呈送杰路发北非油管铺设计划,但没想到他用手枪对准了他,老头以为是开玩笑,当然是真的。他说你从哪弄来了我的枪。他的回答是勾动扳机,老头应声倒下。



朱利安冷静地把现场搞成他自杀的样子,便原路返还,大功告成。他跟着大楼那位着急下班的保安和女接线员一起下班。然后,他上了自己的雪佛兰敞篷车,这引来了卖花女维罗妮卡(尤利·贝尔坦扮演)的啧啧称羡。但这时朱利安仰头一望,惊了一身冷汗,那楼上的绳子还飘在那,真是百密一疏,他得赶回去。他甚至来不及收拾放在车上的东西。但等他进电梯后,该死的胖保安便关了电梯的电闸。好运总会伴随歹运。



朱利安只能猫在电梯里,进出不得。但这家伙经历多,他还是穷尽心机想办法。这时,卖花女所爱的无赖男友路易(乔治·普约利饰),看到了朱里安雪佛兰敞篷车,便带她上了车开跑了。尽管女友制止过,但这小子哪听得进去。他就是要过过瘾,开到巴黎郊区的高速路上反复兜风。夜色下飚车很爽,尤其是当遇到了一个开着“奔驰”的对手。比拼了一阵,停了下来,奔驰车下来一个中年胖子,这位霍斯特是一个嗜酒的德国实业家,一个喜欢嘻哈又随意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侵略过法国的纳粹分子,想必这次回法国是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好好在故地游玩一下。



他们就住在郊外这家旅馆。好心的霍斯特请路易喝酒,他妻子跟卖花女一起聊天。路易自卑又敏感,这位德国佬则多少有点滑稽,也爱唠叨。但半夜,路易小子感觉不安,就带着女友准备开着德国佬的车开溜,没想到喝多酒的霍斯特拿着枪对准了他,路易拿着朱利安留下的枪,抢先杀了这对夫妻,然后驾车逃回巴黎,将奔驰车和朱里安的外套扔在了德比尔哈克姆大桥。这座桥是巴黎时尚的十六区和十五区的分界线,也是新浪潮电影的另一个标志。但朱利安的微型相机还落在旅馆。



朱利安匆忙中落在车上的披风、手枪、微型相机和输油管道的计划文件,都足以证明他脱不了干系,何况小车还停在小旅馆。路易这小子甚至说过,这家伙怎么有这些东西,是不是间谍,女友则说可能是情报人员。很是逗趣。影片让这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隔空的较量,尽管不是正面,却让中产阶级完败于无产者。这是基于马勒从小到大对富人的认识,显现出他的人生观。朱利安可以枪杀他的老板,一个金字塔的顶尖人物,但他实在没想到因为一个蠢笨的保安所为,送给了他一个意之外“喜”让他困兽般地锁在了电梯里,这当然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也正是电影带给我们的妙趣所在。



影片的另一个主要呈现,便是卡拉拉太太并没有在约定地点见到朱利安,倒看到了朱利安的车和嘻嘻的卖花女,但她并没有看到开车的到底是谁,当然她不会想到这车是被人偷了,更不会想到她的情人被困在电梯里。她此刻只有愤怒。只想着朱利安背叛了她,跟着年轻的卖花女逍遥去了。但她又不能肯定,或者说仍抱有希望,便来到卡拉拉大厦察看。有趣的是,这时一个小姑娘过来问她干吗,她只得离开。


其实,这时的朱利安发现了电梯垫子下可以打开盖板,他便顺着钢丝绳正要下去,没想到巡警过来检查开了电梯的灯,一会又关了。他只得又回到电梯里,还是没法逃出生天。但卡拉拉自此只能来来回回地游走于大街,倍感失落。



影片着力表现的,也正是这段她寻觅朱利安踪迹下那焦灼又无奈的情绪状态,伴着愁怅的爵士乐,她一直晃荡,从咖啡厅、面包店到小店,她期盼着他的出现,但失望已显而易见。乃至她独白,愿意放下高傲的自尊,哪怕他真的跟那女孩有一腿,只要他出现,她都可以原谅。她款款而行,孤独、落寞而游离,直到大雨倾盆而下,她依然淋着雨,好像她确信他一定会出现。



但他始终没出现。反而在酒吧,她听到一个自称认识朱利安的喝得烂醉的家伙,讲朱利安以前的事,哪怕是一派胡言,她也耐心静听。然而,他俩却被警察带到警局。警员问她凌晨5点为何还在晃荡。当她亮明身份,对方脸色迅即变好。不久,她就被小车接回了家。


路易这小子回到屋后,心神不定,毕竟闯了这么大的祸。他跟卖花女都感到了绝望,便相约一起吃了安眠药自杀。而警方在侦查德国夫妻被害后,找到了朱利安的车和枪,断定是他所为。记者通过警方的消息,早早抢新闻登在了星期日各大早报的头条。



这时的朱利安则蜷卧于电梯里,听到了响声,电梯转动了,他收拾了一通下来,若无其事地来到面包店。用餐时,从面包店的老板到食客都盯着他。一个小女孩捅着正看报的父亲说,是他是他。这位父亲吓得带着她离开。朱利安便拿过报纸,一看才知他已是通缉犯,真是躺着也中枪,天灾人祸一起来。


警方接到举报,迅即赶来带走了他。接下来,便是警方不停地审问。他只得说我一直在电梯里,警方根本就不信,你没事在电梯里干吗。是啊,朱利安又不能说是杀了老板后,怕露出破绽,再次返回,被困在了电梯里。与此同时,警方终于发现了卡拉拉老板自杀了。得到通知的卡拉拉太太知道此事后,佯作不知,异常冷静。她接过男管家的报纸,这才知道她大大地误解了朱利安。她立马找到了卖花女,推开门,他们终究没有死。她笑他们自杀的药吃得太少,令他们为朱利安作证。



但路易这小子不会认罪,连报纸都说是朱利安,那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于是,他想起了落在旅馆那微型相机里的胶卷。他骑着摩托要去拿,正好被对面电话亭向警方报案的卡拉拉太太看到。她开车追上,那小子不好彩,警方正张网等待他的到来。洗出来的照片证明了是路易杀害了德国夫妻,这让卡拉拉太太舒了一口气。但别高兴的太早,同时也洗出了之前她跟朱利安一起亲密的合照。有如当头一棒,让她掉进了深不可测的冰窟窿。


警员说这足以证明卡拉拉被朱利安所杀,共犯就是你,你也会坐牢,只是刑期不会太长。卡拉拉睁大了双眼,愣愣地。她心里念叨着十年,二十年,没有意义的岁月会继续,我很冷酷,但只爱你一个,谁也不会让我们分开。



最后特写的镜头便是她的脸,与片头开始的那张脸一脉相承,那张复杂又异常坚定的脸,正所谓开始便意味着结局。马勒是一个世界眼光的导演,虽然那时他如此年轻,片中爵士乐的运用,正契合了片中角色焦虑下的悠长状态,为影片增色不少。



最值得称道的,便是让娜·莫罗饰演的这个卡拉拉太太,那张美艳的不可方物的脸,她神秘又高冷,她邪门又魅惑。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全方位展示让娜·莫罗惊人演技的光影。影片就像是给她量身定做的一样,镜头从不同调换的角度,总是不吝地给她全方位的展示,从远景、中景、近景直至特写,从各个侧面和维度,突出她对于角色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说这部电影让路易·马勒和让娜·莫罗双双一炮走红。



的确,很少有演员有像让娜·莫罗那样对于角色有如此的渗透力,其独特的演绎风格,可谓再无来者。她总是让我想起好莱坞的巨星芭芭拉·斯坦威克,游走于正邪之间,既不简单干涩,也绝不阴郁,哪怕演一个坏女人,也让人感到可爱、难忘又不可捉摸。出演电影前,修读古典戏剧的她,已出演过不少舞台剧。拍摄这部电影时,27岁的她跟25岁马勒尚在热恋之中。《通》片后,安东尼奥尼看到她在片中摇晃臀部的走路方式赞不绝口,实际上布努艾尔也有类似说法,这是一种令男人心颤又稍带点喜感的行走姿势。



从此,欧洲诸名导如布努艾尔、安东尼奥尼等纷纷相邀,电影让她熠熠升辉,成为欧洲最炫目的明星。之后,她在特吕弗的代表作《朱尔与吉姆》(1961)中饰演女主角,她曾感言:“在我的生命中,除了特吕弗,再也没有谁更令我感兴趣的了。”


好在那时让娜·莫罗已与马勒拜拜了。有趣的是,马勒与特吕弗皆出生于1932年,按中国的生肖说法,都带点聪明又顽皮的猴性。而今,已90岁的她,安静地生活于巴黎的某个公寓里。时光真是奇妙,她不会想到,我们仍沉浸于她的光影之中,在相隔六十年之后,她依旧惊艳不俗,神秘莫测,又令人感叹。
2017、6、8

通往绞刑架的电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1958)

又名:电梯到死刑台(港) / 死刑台与电梯(台) / 往死刑台的电梯 / 通往死刑台的电梯 / 再见断头台 / Elevator to the Gallows / Lift to the Scaffold

上映日期:1958-01-29片长:91分钟

主演:让娜·莫罗 莫里斯·罗内 乔吉斯·伯乔利 约里·贝尔坦 让·瓦尔 埃尔加·安德森 西尔维亚娜·艾森施泰因 米舍利娜·博纳 吉赛勒·格兰普雷 Jacqueline Staup 马塞尔·屈弗利耶 热拉尔·达里厄 查尔斯·登纳 于贝尔·德尚 雅克·黑林 马塞尔·乔内 弗朗索瓦·茹 伊万·彼得罗维奇 费利克斯·马滕 利诺·文图拉 让-克洛德·布里亚利 

导演:路易·马勒 / 编剧:Louis Malle/Roger Nimier/Noël Ca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