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6-16

私枭血:逆流而上,无功而返

·于是我们像小船逆流而上,不断地被推回到过去。——《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三个小人物就别太计较了。——《卡萨布兰卡》

和很多人一样,不是老马推荐,我也从没听过《私枭血》这部电影。其实我更喜欢另一种翻译《怒吼的二十年代》,听上去直接有力。
说是怒吼,三个大兵的人生却更接近无可奈何的悲哀。从前线凯旋,大兵们只享受了几分钟民族英雄的待遇,马上就被失业、物价、禁酒打回原形。这个国家喊着欢迎口号,却没有留下任何生存空间,很多人只能憋屈度日,还不如战壕里出生入死,抽几包烟来的痛快。艾迪算一个幸运儿,凭着胆大谋略发了一笔横财,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山姆大叔又送上了经济大萧条。和乔治最后对峙时艾迪说:“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不属于我们了”,他明白,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他们身处变化的漩涡中心。他们如信徒虔诚,毕生追随世界的步伐,在动荡不安的20年代谋求地位,却总被抛下,仿佛注定与之割裂似的。或许他们真的不属于这个时代了,这样看来一切努力,都像逆时代的无用功,如菲茨杰拉德那句著名结尾语,小船逆流而上,不断被推回到过去。
艾迪注定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曾经辉煌,但如前文所述,那只是一笔“横财”,是他靠禁酒令发的“时运财”,和那些军火贩子发“战争财”没什么区别,世界一变,时运一过,第一个甩掉的就是他。脱离运气,我们看到艾迪只是一个普通人,学历不高,技艺不突出,性格也不完美。记得初成功时夜总会有人对他开了个玩笑,他马上将对方嘴里的雪茄拔出来再用力塞回去,警告对方“不许这么对我说话”,那好像是他全片最愤怒的时刻之一。可能不算什么重要情节,但我有种预感,如此沉不住气的人,很难风光太久,特别在地下世界,处处尔虞我诈。就算不遇到大萧条,艾迪也迟早被谁做掉,很可能走上类似《疤面煞星》蒙大拿或《好家伙》汤米的路。不过事后看来,走上这条路的好像是乔治。乔治算黑帮电影里常见形象,冲动、暴力、爱记仇,结局通常很悲惨。没办法,性格缺陷注定。
而第三个大兵罗伊德的结局,让前面两个伙伴显得更加可悲。罗伊德成了检察官,和简走到一起,还有了一个4岁男孩,他的结局很美满。可敢问检察官先生完全清白吗?他不过选在最恰当的时机退出,和艾迪或军火贩一样,都是投机者行为,人们却对他过往不究。时代在变,就像禁酒令不可能永远执行,没有什么会长久对或错,只看俊杰能否识时务,及时走出来。而艾迪和乔治就属于没有走出来的人,由他们承担下时代变迁的伤害。
(对罗伊德的看法可能偏激,因为我实在看不惯这种主!旋!律!人!物!)
斯科塞斯评价这部电影“有一个完美的结局”。片尾艾迪枪杀了乔治,倒在了教堂门前,他的一生不断因暴力犯下罪孽,最终也以暴力形式完成了自我救赎。类似救赎也常发生在斯科塞斯的人物身上,如《穷街陋巷》里以调解人身份缓解罪恶感的查理(默默觉得哈维.凯特尔和詹姆斯.卡格尼气质挺像,哈哈估计是我的错觉),《愤怒的公牛》里拉莫塔“昨日眼盲,今已复明”,或《出租车司机》里特拉维斯用一场火拼解救雏妓,完成清扫街道的使命。值得一提艾迪本身也是退役老兵,转行做出租车司机。
限于当时政治环境、《海斯法典》云云,电影里依然存在某些主旋律片段(像之前提的检察官角色),现在看来格格不入,十分诡异。但总体而言,本片可能是我看过最好的好莱坞黑白电影之一(然而我看的很少),起码是不拖沓不矫情,情节最紧凑的一部。
整部电影看完,莫名地悲哀。老兵们注定追不上这变化的世界,他们留在20年代的所有印记,可以凝缩为一句略带困惑的怒吼。

私枭血The Roaring Twenties(1939)

又名:愤怒的二〇年代 / 怒吼的20年代

上映日期:1939-10-28(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詹姆斯·卡格尼 普瑞丝西拉·兰恩 亨弗莱·鲍嘉 格拉黛丝·乔治 杰弗瑞·林恩 弗兰克·麦休 保罗·凯利 伊丽莎白·里斯登 爱德华·基恩 乔·索耶 约瑟夫·奎汉 乔治·米克 

导演:拉乌尔·沃尔什 / 编剧:Jerry Wald/Mark Hellinger/Richard Macaulay/罗伯特·罗森 Robert Rossen/Earl Baldwin/John Wexley/Frank Donogh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