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像《三块广告牌》这样的一部电影并不容易:它有一条主故事线,但它想表达的,却不在这条故事线抛出的剧情推动上;它有几个出彩的人物,但似乎他们的行为都在即将要出彩的时候戛然而止。于是看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好像在东抓一口,西说一块,但看完以后却又五味杂陈,似是在骤停之时把你推向了另一个广阔的维度中。

相信大部分人在读小学的时候,都被语文课老师教导过,要学会以小见大,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何其困难。纵观我们自己的电影,往往偏好于讲大故事、大背景、家国仇恨、儿女情长、战火纷飞、奇情志趣,却很少能坐下来好好地讲一个小故事。像节奏平稳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华语影坛并不多见,还托了老舍原著的福。而《三块广告牌》,不仅在一个小点上讲好了故事,还用了一些反常的技法。

不一样的名字

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而言,《三块广告牌》的名字似乎很难吸引人的兴趣,既不能看出故事内容的端倪,也无法揣测它的类型。广告牌?什么东西?可是看完以后就会觉得韵味无穷。“三”,在我们的文化里是多的意思,而在西方语境里,则是亚里士多德式的哲学演绎法。影片一上来就打消你对这个片名的疑虑,三段论式的演进——“强奸致死”、“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这三块标语,每一个都能扩展出一个好的故事来,而且涵义各不相同。于是,一生三,三生多,电影的外延在起初就被扩展开来,给了观众无数的想象。“三”这个数字在后来又出现了一次,便是警长的三封遗书,书写的内容恰是可以回复对这三块广告牌的思索。这也是影片里抛出的第一个观点:“只有通过爱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只有通过爱才能浇灭愤怒的火焰。”

不一样的节奏

但如果你觉得这个好莱坞式的“爱解决一切”是影片的主题,那就错了。因为影片从头至尾都在用不一样的节奏打断我们对剧情发展的期盼。

母亲走进生意冷清的广告牌租赁处时,销售读的书是《好人难寻》,照起初的步调,似乎是要在为女寻仇的母亲与作风涣散的警察之间建立足够的矛盾,活脱一出科恩式的黑色幽默要出现。但警长的自杀却让剧情急转直下,粗中有细的他在自杀时甚至给自己戴了个头套,“不要摘它,只要跟小的们打个电话就好了”,看似豁达的心态,却又是在面对无法治愈的病症与无法破案的自我责备时的一种放弃。在饱满的戏剧冲突之下,劣迹斑斑的小警官因为释放暴力情绪而被解除职务,这本应是一个满足观众期望的举动,但接下来剧本又把主管视点转移到小警官上,大有一番《杀人回忆》的景象。小侏儒出来为主角母亲解围的时候,你又会想看到《权力的游戏》里小恶魔字字玑珠的畅快场景,结果他却只是被羞辱之后丢了几句话默默地回身。麦克唐纳的剧本并不在固定的时间点给出转折,但它总在观众想象不到的地方给予冷峻的一击,就像小警察把广告销售从窗上扔出去的时候一样。

不一样的批评

麦克唐纳在片中并未展现很多调度,大多数时候,是演员们在狭小的空间内在尽情发挥,但涉及到的批评却不少。

《聚焦》里用了两个小时来集中批评的天主教娈童事件,在这里只用一个片段就让母亲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在剧本设定的“中部”地区,保守观点占据着传统的力量,但教会的种种丑闻却让这种精神上的势力在削弱。小警官虐待黑人,他自己的母亲也表达对蓄奴时代的怀念,这是美国电影几十年来老调重弹的事情,但当黑人新警长骂他白鬼混蛋的时候,我们又会意识到,美式“政治正确”已经侵蚀到语言环境中的方方面面。LGBT也是绕不过的话题,小警官和小侏儒都是明显的目标,正如警长所言,如果把种族歧视的都开除,也就剩三个警察,还都恐同。在可能的犯人上,麦克唐纳又大胆地批评了美国的军队特权,嫌疑犯因为身份而逃脱司法体制的制约,这在两个因愤恨而辛苦忙到底的主角来说,是没法接受的,这种情绪也顺势附加在观众身上。这些地方是麦克唐纳的厉害之处,他有很多要表达的批评,但他并不会在这些地方发猛力,只消稍微一点,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不一样的暴力

不像昆汀的电影,麦克唐纳的暴力并不给人肾上腺素爆棚的欲望。但归根到底,《三块广告牌》的核心,讲的是“暴力”。

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几乎都打了架,借前夫之口,直白地表达出来:“愤怒会招致更大的愤怒。”影片的中期,回顾女儿出事的缘由只有一幕,但那一幕却可以展现出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母女两人都太犟了,在粗暴的生活面前,只存在一种硬碰硬的做事方法。这种暴力的对抗存在于片中的每一种关系中,夫妻、母女、警民、上下属、判案对象,按照传统好莱坞剧本的处理方法,在经历几次的暴力-原谅处理后,将迎来对“爱包容一切”观点的拥抱,可麦克唐纳又玩弄了观众一次,他在最后安排本来矛盾相对的两位主角走上了以暴制暴的《邦妮与克莱德》道路,完全颠覆了那种温情的可能,让我们更深地认识到,有些痛苦确实不是简单的复仇或者简单的放下就能解决的,而可能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正如片中反复出现的“The Last Rose of Summer”的歌词所言,“And fond ones are flown, oh, who would inhabit, this bleak world alone?”斯人已逝,吾心亦逝。

不一样的剧本

《三块广告牌》和《水形物语》在去年的威尼斯分捧两项大奖,为美国电影这几年在欧洲电影节上的不给力状况狠狠出了一口气。和后者不同的是,前者几乎全部由剧本和表演撑起来。在这个一多小时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剧情,也看到了不合常理却合常情的起承转合,在最后迎来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留白。

麦克唐纳的剧本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好故事,精巧却不刻意。他不需要宏大的叙事背景,不需要繁多人物的复杂关系,也不需要绝美的摄影和余音绕梁的配乐,他只需要让演员们克制地去表演,精准地把握节奏,不把故事讲满,适时地点一下睛。

这便是中国的编剧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我们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在银幕上看到一个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内涵丰富的原创好故事了。

(Rollin)

三块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2017)

又名:广告牌杀人事件(港) / 意外(台)

上映日期:2018-03-02(中国大陆) / 2017-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17-12-01(美国)片长:115分钟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伍迪·哈里森 山姆·洛克威尔 艾比·考尼什 卢卡斯·赫奇斯 彼特·丁拉基 约翰·浩克斯 卡赖伯·兰德里·琼斯 凯瑟琳·纽顿 凯瑞·康顿 泽利科·伊万内克 萨玛拉·维文 克拉克·彼得斯 尼克·瑟西 阿曼达·沃伦 玛拉雅·瑞沃拉·德鲁 布兰登·萨克斯顿 迈克尔·艾伦·米利甘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 编剧:马丁·麦克唐纳 Martin McDonagh

三块广告牌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