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当影像无法创造出体验时,才需要借助于复杂的文本进行弥补。这是由影像与文本间内在的矛盾决定的,两者作用于不同的感知模式。
体验需要借助于空间才能完成。《入黑之时》之所以没有能够创造出体验,原因正在于它的影像创造基于一种平面形态的摄影。镜头的运动被静止替代,形象从可能的景深中浮现。
曾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的另一部泰国电影《36》便是以这种平面化摄影形式建构的佳作,每一个镜头似乎都以某张已经拍下的照片发展而来。这部电影在文本上形成的空白加剧了观看的本质,而非体验。
真正创造出影像体验的泰国导演是阿彼察邦。在他的电影中,空间作为表现的要素显现出来,并在以死观之的凝视中将回忆空间、现实空间和幻觉空间合为一体。(《幻梦墓园》)
《入黑之时》在创造体验时失败了,被迫转为观看的影像。但与此同时,尝试丰富文本的复杂性来对体验的这种丧失进行弥补。原本整部电影将因此得到拯救,但很可惜,文本只是散沙式的点到为止。
《入黑之时》中尝试的文本复杂性包括:女导演准备某部电影的拍摄,采访当年身处政治运动中的女作家;某位男演员收到了这部电影拍摄的邀请,并在另一部电影中出镜;某位反复出现的女性角色,身兼咖啡馆店员、酒店清洁工、出家僧侣……将两个部分连接起来。
这种“复杂性”却只有表面提及的价值,一旦表述完成,可能的深度便隐藏进表层的观看中。导演想在表层的观看与直白的文本中创造出有着内在神秘性、广袤无垠的世界,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为原本观看行为作为一种表层的举动,是由影像的平面化创造的;而文本阅读具有的简单转述性质,则戗止了建构文本复杂性的可能。《入黑之时》既没有影像上体验的深度,也没有文本上解读的复杂性。
能解决这一困境的唯有将影像进行稀释,创造出松弛影像,以回应影像的表面化与文本的简单性。

入黑之时ดาวคะนอง(2016)

又名:生命宛如幽暗长河(台) / By the Time It Gets Dark / Dao khanong

上映日期:2016-08-10(洛迦诺电影节) / 2016-12-08(泰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亚瑞克·阿莫苏帕西瑞 阿萍雅·萨库尔加伦苏 Achtara Suwan 威斯拉·威奇特-瓦达坎 

导演: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 编剧: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Anocha Suwichakornp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