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27

浪荡儿:梦醒时分少年泪目

“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电影艺术的最高层次莫不过如实的记录人生,费里尼说:“景框就像一扇窗户,观众从景框中窥视别人的人生。”观众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影中人的生活,而导演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扇窗户的威力,让观众入戏,让角色出戏这就是费式理论。 这部电影的视点设在这么一群人,一群不想长大的孩子,而立之年却未感踌躇,对于他们来说人生仿佛只剩享乐以及索取,定他们为啃老一族也不为过。
50年代的意大利,经历了炮火与风霜,满目疮痍,百业怠新。萧条的经济以及罗马与生俱来的夜夜笙歌,萌生出了这样一群年轻人,终日无所事事,计划这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费导参照了当时意大利的然然众生而希望观众走进的了解的那个逐渐被人遗忘的一群人。
在这个孤寂颓废的边际小镇,破败萧条就像是肮脏的鼠洞。曾经的少年在战后废墟上踩着踢踏舞。时光荏苒,那个少年已经不再是是少年了,已近而立之年的他们却走不出令他们流连的快乐,逐渐的淡忘世事,逐渐的沉迷狂欢,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片中浮士德得知自己让最好的朋友摩拉德的妹妹桑德拉怀孕,第一个念头确实选择了逃避,就像大梦初醒的人却不愿走出梦境,也确是美妙快乐的事物让人上瘾,人总是趋向于舒适快乐的人生而极力的回避挫折与世间的艰辛,其实世人皆是浪荡之人,人生也只是一场梦。
现实就像一盆冷水,浇净俗世污垢;责任就像一把烈火,焚毁锦绣浮华。阿罗贝托得知姐姐不堪重负弃家而去,必然得扛起家庭大任;浮士德朝秦暮楚心猿意马,失去桑德拉之后才知爱情可贵;利奥波多潜心艺术,却在出名之际饱含恐惧。人总是要长大的,长大不仅是责任还是痛苦的接踵而来。拍此片之前费里尼遭遇了《白酋长》《卖艺春秋》接连的惨败,在这里不仅是片中人物的长大,还有费里尼自己的成长。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费里尼能够得以延续自己的导演梦,也让费式电影发扬光大。
年纪最小摩拉德喜欢在夜半时分独自游历在街道,思索着什么?考量着什么?这可是片中费导最用心的地方,在这段戏中他特定给了观众一丝思考的空间,这样的人生是否正确?人生是否应该追求快乐亦或是接受苦难?观众仿佛在此刻入戏感同身受地与摩拉德一起思考,费里尼别有用心的插入一段与铁路小童的对话,对话简短却字字入心。也可能是与这个小童的相遇让摩拉德做出了抉择,人生应该是苦的,苦而真实。正映证着日本诗人太宰治的诗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在片中的最后,摩拉德独自一人在清晨坐上了远离家乡的列车,紧接着是一组对比蒙太奇的处理,把沉浸梦中的四人与摩拉德做对照,摩拉德会是第一个梦醒之人。“如梦幻,如泡影,如露亦如电。”以前的美梦是该醒了,梦醒时分是少年的泪目。

浪荡儿I vitelloni(1953)

又名:小牛(台) / 维蒂洛尼 / 流浪汉 / 青春群像 / Vitelloni / The Young and the Passionate

上映日期:1953-08-26(威尼斯电影节) / 1953-09-17(意大利)片长:109分钟

主演:弗朗科·英特朗吉 阿尔贝托·索尔迪 佛朗哥·法布里齐 莱奥波多·特里耶斯泰 里卡尔多·费里尼 莉奥诺拉·罗芙 让·布罗沙尔 Claude Farell Carlo Romano Enrico Viarisio 保拉·布鲁布尼 莉妲·巴洛瓦 Arlette Sauvage Vira Silenti Maja Niles Achille Majeroni Silvio Bagolini 恩佐·安德罗尼科 里卡多·库乔拉 莉莉亚·兰迪 Gigetta Morano 黎诺·图弗洛 

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 编剧:费德里科·费里尼 Federico Fellini/恩尼奥·弗拉雅诺 Ennio Flaiano/图里奥·佩尼利 Tullio Pinelli

浪荡儿的影评

Xue薛_
Xue薛_ • 浪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