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25

渴望:对得起、好人、你


1. 生活化文本VS啰嗦:观影体验像读小说的感觉,对话写的很满,问题就是所有的对话从头到尾都这样,优点是确实很生活,缺点是很啰嗦,中间一度2倍速加快进看的,一边看一边感叹:一拍几十集啰里八嗦的毛病,原来从这第一部就有了,算历史遗产;看到中间忍不住觉得这些絮叨到了无节制的地步,严重怀疑这些对话就是为了凑集数凑出镜时间,比如王沪生三番五次找竹心求结婚,田莉三番五次找王亚茹求和解。

2. 语言本身:风格差异化做的很到位。北京胡同口语四级听说最佳教学材料,我提名本片。最佳选段就是那个来相亲的演员来慧芳家里那段。经典。另外王亚茹普通话很简练,竹心的浙江口音,那个女学生的安徽口音,都好有意思。当然,有些话真的蛮尬的,比如每次见面都要说:你?!

3. 满VS空:前面事无巨细交代这么多这么满,后面结尾居然是开放式,我的内心:为什么啊?我忍了这么多絮絮叨叨和反反复复,为了就是看你的结尾怎么收啊,好气。

4. 换位核心:当你觉得小芳累赘的时候,她的生身父母和亲人却完全不这么想。我觉得这个设置很棒,基本上换位是揭开伪善面孔探讨人性的不二法宝。

5. 悬念设置:观众在上帝视角(一开始就知道小芳就是罗冈王亚茹的孩子),就很期待这些蒙在鼓里的人究竟怎样去扮演他们的角色,人生又怎么展开,这个渴望的心情很强烈,也算是这部剧成功的根本吧。

6. 女性视角:王沪生需要慧芳的时候就结婚,不需要的时候就嫌弃,说是变化,其实本质是一致的,就是从头到尾都只想着自己、没真正爱过慧芳;最终慧芳选择离婚也是本片唯一“女权”一点的地方了,其他的比如月娟流产之后说自己不能生所以男人都肯定嫌弃,大妈说的闺女早晚得找个主、是别人家的人,甚至慧芳所谓的贤惠善良,也有一部分是包揽家务、丧偶式育儿、不能好好复习考大学,包括最后所有人都抹泪的为了照顾小芳辞职,等等,所有细节构建出的,是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社会模样,女性为了家庭,要做出一切可能的牺牲,并且这些牺牲都是好的、被称作善良、被歌颂成美德。本剧又一高频词汇:好人。

7. 家庭教育:这部剧的另一个高频词就是“对得起”了吧,所有对小孩子的教育都是从这个基准点开始的,对得起爸妈,对得起爷爷姥姥,对得起姑姑小姨,搞得好像小孩子生来就是还债的一样,这样的是非观很朴素也很狭隘。另外一点,教育方式也很局限,孩子一不听话就急着打,慧芳也会这样。心疼所有这一代的小孩。

8. 剧情设置的另一些方式:WG结束后王亚茹拒绝小芳和慧芳住到小楼里,拿父亲的健康为理由,感觉真的很生硬。倒不如先把慧芳小芳都接到家里,毕竟这样做也是基本的体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情节和意外,体现出来小芳慧芳和王家的格格不入,最后加上竹心的炸弹,这样剧情会更自然吧。现在剧里呈现的反复都是王亚茹在讲话,我不同意,我不喜欢,我不允许。

9. 历史价值:涉及到WG、改革开放等对个体人生轨迹的改变,感觉现在主流影视作品并没有呈现这些内容,我自己这方面了解也很少,所以这次能从另外一个视角,不是被下放到农村的人,而是从留在城市里的人的视角,去了解当时的故事。另外,剧中服装、发型、家具、音响等的变迁做得蛮细致的,从唱片看到小收音机看到大块头录音机,从麻花小辫看烫卷,从蓝色粗布看到羽绒服西装,蛮过瘾的。

最后:好多外景居然是在北大拍的!也是没想到


渴望(1990)

主演:张凯丽 李雪健 孙松 黄梅莹 郑乾龙 

导演:鲁晓威 / 编剧:李晓明 Xiaoming Li

渴望的影评

咖啡
咖啡 • 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