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雅典娜:暴力是唯一的语言


前不久,一部毛子拍的战争片《地狱尖兵》突然破圈,甚至央视在报道俄乌战争的时候也引用了电影里的画面。这部影片简单粗暴,没有文戏,全程是教科书式的巷战解说,就连影片编剧也是职业军人,影片上映前两周在俄乌战争中阵亡,十分硬核。

有人甚至调侃,《地狱尖兵》是真的想教观众如何打仗。

不过简单粗暴的电影可不是毛子的专利。

如果说俄罗斯电影《地狱尖兵》是教观众如何打仗,那法国电影《雅典娜》就是教观众如何造反。

我们对毛子的刻板印象一直是战斗民族、粗狂野蛮……对法国人的印象则是革命老区、浪漫之都,还有法式军礼……法国人一向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不仅历史上就有革命传统,这几年的黄背心运动也是武德充沛,震撼全球。

《雅典娜》就是一部将社区暴动搬上大银幕的电影,谈这部影片不得不提起另一部同题材的《悲惨世界》(2019年版,黑人导演拉吉·利执导)。

雅典娜在影片中是法国一个非洲移民社区的名字,也是希腊神话中的战争女神。整部影片也如其名,整整一个半小时全都在讲一场街头战争。

《雅典娜》和《悲惨世界》渊源颇深,两部电影的主创有诸多重合,从拍摄手法来看,《雅典娜》也堪称《悲惨世界》的升级版。《悲惨世界》将大量篇幅用来剖析法国社会阶层的分裂,而《雅典娜》完全舍弃了文戏,从影片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一段炫技的长镜头,寥寥几笔简述了起因,紧接着就是一段疯狂的城市暴动——愤怒的移民用燃烧瓶点燃了警局,暴动的城市成为了追逐戏的背景板,街垒、防爆盾牌、燃烧的车辆、弥漫的硝烟……这是一场没有重武器参与的城市巷战。

暴动的起因是一段警方暴力执法的视频被曝光,多名警察将一名13岁的男孩殴打致死,这个男孩来自阿尔及利亚裔移民社区,视频很快引发了全法国移民暴动。关于非洲和法国的特殊关系无须赘述,法国的黑人、穆斯林社区逐渐沦为三不管地带,这里面既有历史旧账,也有现实因素。

影片的镜头主要跟着四位主角移动,大量的怼脸拍和长镜头体现了演员和导演的精湛技艺。

四位主角分别是:

遇难男孩的大哥——一名在法国军队任职的军人,拥有一定的国家情怀,希望调和各方矛盾;

遇难男孩的二哥——一名移民社区的暴动领袖,他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希望以血还血;

一名被意外困在暴动社区里的黑帮毒贩,他手上有大量武器,却不想卷进这场冲突;

还有一名倒霉的菜鸟警察,由柏林影帝安东尼·巴容饰演……

影片围绕着这几方势力,以及其写实的风格为观众展现了这场街头战争。

一方有警棍、防爆盾牌、催泪瓦斯和云梯;另一方有燃烧瓶、垃圾桶、汽油和陷阱……每一栋楼,每一间卧室都会被反复争夺。烟花代替炮弹打在人的身上,呈现出极其绚烂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老区人民斗争经验之丰富。

法国人拍街头运动,就像俄罗斯人拍战争片,美国人拍超英片一样驾轻就熟。除了《雅典娜》和2019版《悲惨世界》,《北区侦缉队》《开战》《全职》《暴力街区》等影片都有类似的描写,2012版根据雨果名著改编的《悲惨世界》也有大段对“1832年巴黎起义”的情景复刻。

不过这些影片并非单纯宣扬暴力,宣扬“造反有理”。就像《雅典娜》最后将真相定性为极右翼的挑拨离间,《开战》将一场和平罢工升级为引火自焚,《全职》将公共部门罢工对普通人的影响甩在观众脸上……经历过黄背心运动的法国人,对社区运动也有了更多的看法。

在国内泛左思潮下,原子化社会被看作是底层任人鱼肉的元凶,因此泛左特别推崇“团结、联合”一类的口号,甚至不惜替“宗族文化”招魂。

拉吉·利的《悲惨世界》也描绘了类似的状况:在法兰西斯坦,底层黑人们团结在以宗教、帮派为纽带的社会关系中,报团取暖。这种反原子化社会的努力固然可以在黄背心运动中发挥作用,却也把底层推向了“乡贤士绅”统治的原始状态。

欧洲左翼的发展,早已不是停留在“按闹分配”这个初级阶段。政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简单的表象下隐藏着盘根错节的因果关系,比起粗暴的屠刀,解决问题更需要精准的手术刀。

《雅典娜》结尾将责任推给极右翼,其实也是中产小资对底层运动保持距离的一种体现。参与政治需要门槛,需要成本,而精准的手术刀永远不会掌握在底层手里。

底层所能拥有的,只有不受控制的暴力,暴力是底层唯一的语言,也是唯一能让上层听懂的语言。

防失联,关注豆瓣/公众号:大海里的针


雅典娜(2022)

又名:Moussa / RG03

上映日期:2022-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22-09-23(法国网络)片长:99分钟

主演:达利·本萨拉赫 Sami Slimane 安东尼·巴容 瓦萨尼·恩巴雷克 亚历克西斯·曼蒂 Radostina Rogliano Karim Lasmi Mehdi Abdelhakmi Tarek Haddaji Guy Donald Koukissa 

导演:罗曼·加夫拉斯 / 

雅典娜的影评

Gary
Gary • 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