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放牛班观第54期周限定《春潮》

有时我在想,金燕玲如果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那想来定是极好的。

姨姥做客的那场饭桌戏里,郭建波(郝蕾饰演)几乎没有开口,用无言来对抗母亲纪明岚(金燕玲饰演)的强势,此刻是孙女郭婉婷的表演时间,她用俏皮的东北话开始和姨姥你来我往,煞是有趣。一场方言交谈就把整个气氛激活了,这大概就是语言的魅力,或者说是方言的魔力。

尽管影片后面提到纪明岚年轻时是个南方姑娘,可这略显绕口僵硬的普通话,的确是不太相融东北的文化语境之中。

但也不得不说,金燕玲在饰演纪明岚这个角色真的蛮用力,她把那种愤怒,焦躁,甚至带些无力的情绪,拿捏的非常准确。你可以说这个角色让人心烦,但是这个表演却是实实在在。全片她一直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把控着家庭气氛。她看不惯女儿,不停的找茬,乃至歇斯底里的让人难受。

话到深处收不住,郭婉婷的多嘴引起了纪明岚的不满,但在我们眼里这充其量就是小拌嘴,一笑了之就罢了。可纪明岚却嗓门大开,疯狂向郭婉婷叫嚣。这种突如其来的发飙,打了我个措手不及。

简直莫名其妙。这个姥姥有点“虎”。

这似乎是电影制造矛盾冲突的一个缩影。在观众毫无防备,以为故事正常继续的时候,突然安插进来一个火花,就好像安安静静的一个军营,突然被扔进来一个手榴弹。

这种强行制造戏剧性的手法显得格外突兀,简直太冒进。这好像就把观众当成傻瓜,意思像是在说:看好了噢,我要发飙啦,我们在吵架噢!

后面有无数的手榴弹,都是纪明岚主动扔的,女儿郭建波只是一味避开,她从来都不主动出击。

一个是太能作,一个太能忍,所以看得我很心烦,母亲这种没事找事的做法让我觉得她可能是个神经病。这个猜测甚至让我找到依据:一帮医生进入郭建波家中,从床底拖出了一个待宰的羔羊,蒙太奇将羔羊变成了纪明岚,痛苦的母亲被医生强制拉走,幕后主使毫无疑问是女儿郭建波。

这场超现实的戏剧化处理让郭建波在对抗母亲方面扳回一程。醒来,却仍然要为自己的痛苦买单,然后继续失声。

电影拒绝撕逼的同时,也拒绝让母女两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反而更多着墨于郭建波个人的思索和挣扎,梦境也好,幻觉也罢,若即若离的镜头之下,郝蕾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这个角色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这也许就是中年的余虹,仍然是那么桀骜不驯,仍然是那么清高洒脱。现在想来,郭建波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郝蕾量身打造,清冷的气质,眉眼之间的哀愁,在手持镜头的洗礼下,她宛如游魂,思绪万千,迷离游荡。

但是问题来了。

一味的去捕捉个体情绪,但在探讨家庭关系这一主题,难以建立有效的联系。其实前面拍的蛮克制,蛮迷人:对于很多往事的呈现都是点到为止,这种规避的手法让真相变得更模糊,母女之间的关系也更扑朔迷离。

可能是真的怕观众看不懂,也可能是导演想为电影寻找一个总结性的收尾。于是索性给郝蕾安排了一场长达八分钟的自白,来陈述母女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样一来之前所苦心营造的神秘梦幻,游离失魂的气氛,全都被浪费了。既然这样,何必当初呢?

况且,郝蕾可是一等一的好演员,她完全可以不用台词来表现,这样一来,反而浪费了她的表演才华。

真是可惜。

由此也足以见得导演在群体情韵的调度上显得非常无力,她无法去掌控家庭关系的情绪流动,不能很好把这些情绪连接成一个整体。

当然也不能说母女之间毫无联系,她们的起承转合在于孙女郭婉婷,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如何在母亲和姥姥之间权衡。我倒是很喜欢她的表演,自然灵动不做作。有一说一,相比于金燕铃和郝蕾,她的表演其实更接地气。

如果说电影是一片灰,那么她就是一抹暖色。当自己的母亲和姥姥都深陷情感的泥潭时,她却有勇气和决心走出自己的路,她是未来,她是春潮,她象征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只可惜,关于她,电影讲述得太少太少。最后强行制造的“潮水”也显得过于虚假突兀了。我现在还在想,如果视角始终围绕着郭婉婷展开会怎样呢?或许就会更真实一点了。

拍电影嘛,“纯真”一点可能会更好。


牛班观影团分数

本期共 18位团员参与,平均分为:5.9

我打出的分数是:6.0/10

让我们看看观影团其他人的评价吧:

@臻圣5.5/10

镜头对在一个东北家庭。母女、外孙女三口的关系用片中动物园玻璃窗里的三只长颈鹿来影射再好不过了;全程单机位拍摄,除了运用几次焦点偏移,摄影并不突出(电影学院学生作业水平)。可笑的是,片中看似美好、歌唱祖国的那群人,生活里却是鸡飞蛋打,宛若活在旧社会。母女间的吵架、冷战,小女孩的态度神情将原生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失败暴露无遗。台词连篇累牍,几个支线叙事也颇显零碎,处理的不干净。老母亲负能量的喋喋不休,用无形的外力给家庭套上沉甸甸的枷锁。

个人认为,郝蕾最后8分钟的窗前独白为影片润色。在政治体制下的家庭,三个女性活成了一个悲剧。既像说给病床前的母亲压抑已久的心里话,也像说给玻璃窗映照下的自己。这种大段台词独白的戏在国内快节奏的电影工业体制下还是比较难得的。

@Daydream6/10

很平静的影调,最后流水匍匐前行像极了《百年孤独》里何塞•阿尔卡蒂奥之死:“一道血线从门下涌出,穿过客厅,流到街上,沿着起伏不平的便道径直向前,经台阶下行,爬上路栏,绕过土耳其人大街,右拐又左拐,九十度转向直奔布恩迪亚家,从紧闭的大门下面潜入,紧贴墙边穿过客厅以免弄脏地毯,经过另一个房间,划出一道大弧线绕开餐桌,沿秋海棠长廊继续前行,无声无息地从正给奥雷里亚诺·何塞上算术课的阿玛兰妲的椅子下经过而没被察觉,钻进谷仓,最后出现在厨房,乌尔苏拉在那里正准备打上三十六个鸡蛋做面包。”

对未来没有幻想,生于流水也将死于流水。刻意的渲染和唐突的独白应该也是《春潮》的谋杀犯吧。

@ 空曲成歌6.5/10

三代人之间的故事,郝蕾和金燕玲的演技没话说,可爱小女儿的演技也是不错,剧情方面过于薄弱,感觉没有抓到主旨,郝蕾的窗前独白也很尴尬,通过这么尬的独白观众才了解到原来这个家庭发生的这些背景。

@野凡7/10

人与人阴暗、苍凉、冷漠、冰冷、阴翳的关系,有几分残雪的味道。人们各自被制约的爱都找不到出口,于是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变得愈发难以控制。潮水弥漫,日复一日,终于把原本还残余的温情逐渐隐没。郝蕾在窗前的大段独白真是太令人尴尬了,令人想直接给影片打负分。

@ 寂寞先生5.0/10

《金锁记》里写道:“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 笑语在午夜场4.5/10

只有当你清楚地认识到你不可能摆脱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时,你才能改变一点点,拥有一点点属于你自己的东西。郝蕾在窗边的独白在我看来刻意而多余,好像这个女性角色隐忍到最后一定要迎来一次内心宣泄,连带着很多蜿蜒出去的细节都可以一并砍掉。2019年的女性电影,无论是《送我上青云》,还是《春潮》,都拍得比较失败。

@ wild life8/10

它想说的不仅是这个复杂的亲情关系,更想说的是人本身形象的复杂,别人眼里你是恶魔,我的眼里你是天使,所以父亲这个从未出现过的形象在俩人眼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点蛮厉害的,虽然说能看出明显有删减的痕迹,好在还算完整,在镜头里看见了桂林路和南湖的时候感觉还是挺魔幻的,这种魔幻再配上片中一些超现实描写,感觉很微妙,整体来看还是很不错了。

@跌倒的柠檬:4/10

母亲喋喋不休的咒骂和女儿冷漠倔强的噤声像越推越高的海浪,及至女儿在母亲入院后的对窗自白,仍是一方控诉一方沉默,对话终未达成,压抑情绪在涨到最高的那刻即迅速消退,重又翻涌流散,直到最后漫溢出来。互相憎恶却无法分离,所有类似的原生家庭悲剧皆因对爱求而不得。母亲没有被她的母亲爱过,女儿也给不了她的女儿正常的爱,她们都没能懂得爱的方式。影片过重于矛盾推进,对镜独白刻意仓促,全片在纪实主义的基调和超现实主义的幻想(梦中的羔羊、水中的长发女人、房间里的粉鸽、漫溢的水流)之间奇怪地来回,三代女性各自不同的口音也令人频频出戏,私以为在呈现三代女性之间的距离时,口音不起眼地作为她们之间联系点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不然这个矛盾对抗就散了。

@NanSLi 6/10

面对着这样刻意悬置着表达形式后沦为空泛无趣底色的影像,刹那间得到瞬间的恍惚。创作者是否又在贩卖虚华的个人表达?且生硬地糅塞进女性主义的空壳,努力经营的自我感动真的有意义吗?有意触摸到熟悉语境下的共情却用着尴尬的符号拼贴,只是这种痕迹再也无法擦拭干净。精心雕琢过的言语仍未倾尽,人物却早在共置的空间里被摄影机无节制地摄取,张扬过度的表演里每个人似乎被话语赋予造作的虚假性,看不到真正的情绪。沉溺在酝酿许久的诗意独白后,那些流淌着的潮水,终究只是作为让人出戏的虚幻存在...

@ 刷鞋大王5/10

取景很合适,三代人在一个拥挤的小窝里上演着微妙的矛盾。母亲幽怨和控制,郝蕾饰演的女儿也一直任由母亲剥夺自己为人母的权利。噱头很足的长独白,只见对母亲的控诉,不见对自己的反省,还为这些年的懦弱和顺从找了很好的借口,却绝口不提自己无力带女儿出去独立生活的现实。最后母亲倒下了,象征着希望的春潮也来了,可这样的春潮也对应着站在女儿视角的推卸责任、自我感动和强说愁。

@ 亲切的昊子5/10

探讨三代母女关系的女性电影。三位女性在外在与内里呈现出的状态非常有趣,看起来歇斯底里的姥姥,麻木不仁的母亲,古灵精怪的女儿,其实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在探讨这种关系的同时仍不忘夹杂一些社会问题,隐喻还算得当,不过叙事上多少就有些支离破碎,导致了情感上单薄,金燕玲的口音也多少出戏。

@ 白开水:7.5/10

母亲的聒噪与女儿的安静强烈对比,在这其中夹缝生存的小孙女学会了跟多生存之道,适当的时候撤离。这种母女关系令人崩溃,或者说这种母亲令人崩溃,万事都是相反观念,尤其是谈乱爱国的时候。感觉剧本主题啊,演员啊,摄影啊都挺好的,离优秀就差了那么一点精雕细琢。

@奔兔吉尔:6/10

《春潮》四问:一、是做加法还是减法?影像上强调场景精简和人物留白,剧作上散笔一挥多出几句台湾乡愁、朝鲜族身份的闲言碎语。但真正被赋予重要意义的,却是借家庭关系讲为人处世之哲学(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之伏笔到最后反而被弃置不顾),于是诸多见好不收的填充产生反噬,几乎吞掉主轴。

二、它是否为一部女性电影?倘若是,那为何身不在场却总在谈话间反复出现的(两位)“父亲”角色,始终笼罩着女人们的家庭?为何一切情感必须由性开始(少年之好奇,中年之耽溺,老年之乏力),最后归结回离场男人们和历史勾结的罪恶终结?

三、谁主宰演技?本该三个女人一台好戏,郝蕾和金燕玲却接连发力失准(或过轻或过重),令曲隽希的表演无意间变成最佳。

四、它给出提示,却又模糊答案的做法,正如我的问题,是设问还是反问?

@刀刀:6/10

前面漫长而冗杂的生活琐碎铺垫到对窗独白才有了合理的解释,郝蕾的几个眼神不自觉的就让我想起夏宫里同样面对窗口出神的余虹,她始终是野蛮生长的仙人掌,始终是不排队的鹰,带着一种天真的魅和云淡风轻的张狂。这部电影用了太多破碎杂乱的细节来展现孤独,就像她自己说的,孤独是她的报应,但却没有让我感受到力量。两对母女和一对祖孙像三个相互隔绝的士兵,时刻准备开启蹩脚的战争,一个歇斯底里一个沉默寡言,还有一抹少见的带上污渍的亮色。集中在后半段的独白、涌流的春潮和整部电影的框架组合在一起有强烈的失重感,它本可以更好。

破碎中也能有蓬勃生长的故事,但这部并不是。元素的杂多可见导演的野心,但在取舍和情节的安排上又不令人满意。母女关系的展现是完全属于纪明岚和郭建波的,直到“我不”,情绪才喷薄而出

但是郝蕾,始终让人惊喜

@ Morning:5/10

两星半。独白的问题有两点,第一是语言书面化且过时,诸如“他是你所有生活的谋杀犯”,这大概是上个年代的文青话语,放在当下十分陈旧,再配上郭建波做着记者的工作也不依赖电脑和手机,更加的不新。第二是我觉得郝蕾的表演应该更强,实际上独白的内容她是在做主观的控诉,无论母亲怎么说她都觉得爸爸是完美的和母亲对她无情的“控制”(这一点也令我十分不相信她的客观性记者职业专业由此可见以工作开场只是吊胃口),她看着窗户上母亲躺在病床上的影子,还不如对着母亲喊,虽然狗血,但也弥补了前两次(打掉孩子和烧掉旧物)没有顶上去的情绪,所谓潮我觉得推波助澜汹涌起伏可能更加贴切,而不是结尾春溪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争渡之愁。

@董小红:5/10

同样是母女俩争夺孙女的故事,《血观音》要好看太多了。《春潮》要表达的太多太乱,母女关系以外又拉进来太多分支,还太不接地气儿,台词尤为让人难受,除了饭桌那段记者和女儿的类比还挺好之外,其他实在找不到亮点.

@ Supremacyacron :8/10

我是你的废物,而你是我的梦魇。


最后,我还是想说:

春宵苦短,少男少女抓紧恋爱吧!

喜欢就转发, 收藏呦~让我们下一期不见不散~


春潮(2019)

又名:Spring Tide

上映日期:2020-05-17(中国大陆网络) / 2019-06-18(上海电影节)片长:124分钟

主演:郝蕾 金燕玲 曲隽希 李文波 张紫淇 韩佳娟 赵阳 李至强 黄尚禾 杨均柏 吕冬梅 王亚楠 闫肃 

导演:杨荔钠 / 编剧:杨荔钠 Lina Yang

春潮的影评

Tanyia
Tanyia • 春潮